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煤炭能源长期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次性能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进了现代化建设的路程。但同时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对废旧矿区的处理不恰当造成了矿区周围地表塌陷,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废旧矿区周边逐渐发展成为严重受损生态系统。对中国当前废旧煤矿区域已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潜在的环境和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通过恢复植被等方法对废旧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2.
苯酚厌氧降解的厌氧污泥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法处理含酚废水时,苯酚厌氧降解的厌氧污泥的培养与积累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混合厌氧污泥驯化、单一厌氧污泥驯化、好氧污泥转兼性驯化三组对比试验,探讨了合适的苯酚厌氧降解的厌氧污泥的驯化方法。研究表明:好氧污泥转兼性法驯化历时最短,处理效果好。静态培养时,微生物经过2个多月的驯化,日均降解苯酚的速率达100mg/(L·d)  相似文献   
14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强虹  刘增文  彭少兵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4):200-202,250
综合目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生态环境的类型划分及评价的原则、内程及方法,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4.
基于超声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中2种典型药物(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及其5种代谢产物的同步分析方法.污水样品添加硫酸酸化、Na2EDTA络合金属离子后经固相萃取富集净化;污泥样品通过甲醇/0.2 mol·L-1柠檬酸溶液(1:1,体积比)超声萃取后经固相萃取富集净化.采用UPLC-MS/MS电喷雾电离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目标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7种目标物标准曲线的线性可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回收率为74%~217%,日内与日间相对标准偏差稳定(RSD<20%),污水定量限为0.17~2.42 ng·L-1,污泥定量限为0.20~2.85 μg·kg-1.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两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样品中,除N-AcSMX外其余6种目标物被检出,其在污水和污泥中的浓度分别为3.92(SMX-DG)~667(LCBZ)ng·L-1和0.41(2OH-CBZ)~2.74(CBZ)μg·kg-1.  相似文献   
145.
北运河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其群落结构与水质密切相关.为研究北京市北运河不同水体环境特征,于2018年10月(秋季)和2019年2月(冬季)在北京市北运河设置13个采样点开展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4属99种.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秋季浮游植物物种数(75种)高于冬季(58种),城市河道型水体物种数(78种) > 城市湖泊型(59种) > 山区河道型(29种).秋季浮游植物密度为916.04×104 cells·L-1,冬季浮游植物密度为220.52×104 cells·L-1,秋、冬季平均密度为568.28×104 cells·L-1.空间格局上,城市湖泊型水体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优势门类;城市河道型水体次之,大部分点位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优势门类;山区河道型水体最低,硅藻门为主要优势门类.物种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北运河水体中以中富营养型指示物种为优势类群,水质污染类型为β-中污型.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表明,Ca和TN是影响秋季北京市北运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pH是影响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46.
为消除废水中CHP(过氧化氢异丙苯)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不利影响,筛选出MnO2为适合催化CHP降解脱毒的非均相催化剂,并以MnO2为催化剂,催化降解自配废水中的CHP,采用间歇试验考察了反应pH、温度、MnO2投加量、初始ρ(CHP)对CHP去除效果的影响,对CHP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处理前后废水组分和生物毒性做了鉴定.结果表明:CHP催化降解速率与温度、初始ρ(CHP)和ρ(MnO2)呈正相关;pH为4~10,温度为50~70 ℃,ρ(MnO2)为10~20 g/L是较为优化的反应条件.MnO2催化降解CHP的反应符合表面反应机制,催化剂表面接触面积越大,CHP降解速率越快;在pH为2或3时,CHP降解速率显著高于pH为4~10时,但Mn溶出较为显著.在初始ρ(CHP)为0.4~1.0 g/L时,CHP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符合Arrhenius方程,Ea(表观活化能)为37.56 kJ/mol.反应产物主要为2-苯基-2-丙醇,处理后废水的OUR(耗氧速率)抑制率由63%降为0,对活性污泥没有抑制.   相似文献   
147.
我国西南岩溶区表层风化沉积的红黏土是地下水污染的天然防渗材料之一.近年来,云南大量水电铝项目的实施对地下水造成极大的氟化物污染风险.因此,研究氟在红黏土中的运移机制对于岩溶区水电铝项目危废渣库的安全运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生产实际意义.以云南省岩溶区红黏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柱试验研究初始含水率对非饱和红黏土中氟运移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红黏土的初始含水率控制着氟的出流和穿透的时间、弥散系数、阻滞系数以及氟的垂直分布特征.这些参数对西南岩溶区不同季节不同含水率的红黏土地区土壤和地下水氟污染风险管控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8.
DSF-1菌产生的絮凝剂及处理洗煤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絮凝剂产生菌DSF 1的最适碳源、氮源进行探讨 ,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粘度、絮凝活性的相互关系。提取、纯化所产絮凝剂 ,对其成分进行分析 ,并研究其在洗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同时初步探讨了该种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 ,蔗糖与葡萄糖是DSF 1的理想碳源 ,而无机铵盐类则可作为其氮源 ;粘度和絮凝活性呈正相关性 ;DSF 1产生的絮凝剂活性成分可基本判定是阴离子型多糖 ,当用量为 0 5mL 5 0 0mg/L时 ,DSF 1产生的絮凝剂对pH =12 0、5 0mL 10g/L的模拟洗煤废水处理效果最好 ,低价 (+1,+2 )金属阳离子 (Ca2 + 、Mg2 + 、K+ 和Na+ )可以增强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49.
室内空气采样及几种重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希  羌宁  季学李 《四川环境》2001,20(4):23-25,29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室内空气监测技术近年来也不断得到发展。采样是监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样时间、位置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测定的成功与否。采样目的是确定采样方案过程中的指导原则,一个成功的采样应用具备明确的目的性。氡、气溶胶、VOCs、甲醛是重要的室内污染物,其采样和测定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0.
This work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multiple-class pharmaceuticals in both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sludge samples based on ultrasonic solvent extraction,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quantific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veloped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extract all the target pharmaceuticals (25) in a single process and analyze them within 24 min. The recoveries of the target pharmaceuticals were in the range of 69%-131% for wastewater and 54%-130% for sludge at different spiked concentration levels. The method quantification limits in wastewater and sludge ranged from 0.02 to 0.73 ng/L and from 0.02 to 1.00μg/kg,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 this method was validated and applied for residual pharma- ceutical analysis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located in Beijing, China. All the target pharmaceuticals were detected in the influent samples with concentrations varying from 0.09 ng/L (tiamulin) to 15.24 μg/L (caffeine); meanwhile, up to 23 pharmaceuticals were detected in sludge samples with concentrations varying from 60 ng/kg (sulfamethizole) to 8.55 mg/kg (ofloxacin). The developed method demonstrated its selectivity, sensitivity, and reliability for detecting multiple-class pharmaceuticals in complex matrices such as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slu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