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29篇
安全科学   285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1286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Observation of atmospheric nitrous acid with DOAS in Beijing,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easurements of nitrous acid (HONO) and nitrogen dioxide (NO2) in Beijing City have been performed by means of a developed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OAS) system based on photodiode array (PDA), during the autumn of 2004. HONO and NO2 were simultaneously identified by their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ands in the spectral region between 337 nm and 372 nm with high sensibility and time resolu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HONO exhibit obviously diurnal variation with a nocturnal maximum and a daytime minimum. The highest HONO value up to 11.8 μg/m^3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night of 2/3 September. Possible sources of the observed HONO were discussed. Good correlation to NO2 indicates that NO2 is a main source component. The measurement also shows direct emission of HONO is an imnortant source in strongly polluted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112.
2,4-二氯酚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2,4-二氯酚废水的工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此外,还对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遵循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模型,并得出25℃和35℃时速率常数分别为k298=0.0072min^-1、k308=0.0118min,吸附活化能Ea=38.5kj/mol。  相似文献   
113.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河流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式,可以用来判定河流补给的来源、研究河流与其它水体相互作用、示踪水文循环过程等.本文采用TC/EA-IRMS分析法对拉萨河水体的氢氧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了 δD和δ18O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拉萨河的同位素效应,包括与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关系、氢氧同位素的沿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4.
利用2013~2019年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夏季和秋冬季武汉地区污染日的大气污染特征、边界层结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研究,建立了武汉地区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武汉市空气质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大气污染程度四季分布表现为冬>秋>春>夏.夏季首要污染物是臭氧,冬季首要污染物是PM2.5.(2)比较挑选出的夏季清洁日和污染日的气象要素特征,污染日逆温的平均强度约为清洁日的一倍,逆温底高一般在600 m以下,空气质量一般为轻度-中度污染;静风频率(37.1%)明显高于清洁日的静风频率(2.9%);污染日平均风速小(0.8 m/s),边界层内相对湿度较低.同样比较秋冬季两类天气的气象要素特征,污染日逆温底高低、厚度小,不及清洁日的一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出现重度污染天气.静风频率(20%)高于清洁日的静风频率(7.5%),风速小(1.6 m/s),污染日边界层内呈明显上千下湿的格局.(3)建立了夏季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污染日副高偏弱位置偏东,长江流域易少雨干旱;地面我国东部大范围地区处于均压场中,武汉地区为偏东北异常小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4)建立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长江流域环流平直少波动,配合地面弱低压的天气形势和较强的逆温使得大气污染物聚集在近地面.蒙古冷高压强度偏弱,使得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偏弱;武汉地区为偏北小风,对雾霾的移除和稀释扩散作用差.该研究结论可供大气污染预测预警研究和环境管理部门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参考.  相似文献   
115.
豆制品加工废水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较高,水量及水质波动大,且容易发酸发臭。浙江某豆制品生产企业采用化学沉淀+SBR生化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该工艺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适合中小规模豆制品企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6.
重庆长江流域鲫鱼和沉积物中17种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锰基催化剂MnO_x/13X和MnO_x/γ-Al_2O_3,并在吸附-间歇放电模式下研究了其联合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乙酸乙酯的氧化性能;对催化剂进行BET、SEM和XPS表征,以分析不同载体的Mn基催化剂氧化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DBD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与13X和γ-Al_2O_3相比,负载活性组分MnO_x后,CO_x产率分别提高了36.3%(MnO_x/13X)和29%(MnO_x/γ-Al_2O_3),CO_2选择性均提高至98%以上,副产物臭氧明显减少。表征结果显示,MnO_x/13X上的Mn~(4+)和晶格氧含量更高,更有利于乙酸乙酯的降解。结合吸附态乙酸乙酯的等离子体降解机理和不同填充材料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为DBD降解挥发性有机物系统中催化剂的优化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硫酸雾测试方法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我国硫酸雾测试方法的发展历史,分析和总结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544—2016)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包括硫酸雾的定义、测试方法的干扰控制等。分析认为,相比《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HJ 544—2016对硫酸雾的定义更加合理。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是测试方法条件下的目标物,滤筒可以显著地捕捉硫酸盐。9组样品滤筒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7.9%~69.1%;滤筒和前吸收液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93.7%~97.8%。HJ 544—2016新增加的两级串联碱液吸收瓶可以较完全地捕集穿透滤筒后的硫酸雾,同时也会捕集SO2。SO2会对硫酸雾测试产生正干扰,约42.9%的SO2在被吸收后转化为硫酸雾。  相似文献   
119.
选择典型造纸厂,采用化学激活报告基因法(CALUX)测定造纸过程中废水和纸浆中的二噁英类物质,并将部分样品测定结果与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法测定结果作线性回归,换算系数为0.21,表明CALUX可用于造纸行业废水中二噁英类物质的快速筛查。将CALUX用于测定造纸厂废水中二噁英类物质,结果表明用含元素氯的漂白工艺会产生大量二噁英类物质,其中漂白废水中的目标物毒性当量浓度最高,经处理后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用无元素氯的漂白工艺,二噁英类物质的产生量会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20.
为研究不同的多点泄漏工况对管道流动参数的影响,基于流动方程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泄漏后压力下降幅值与泄漏位置、泄漏点数的关系,在室内输气环道采集多点泄漏工况下的压力信号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泄漏点的上游和下游压力均减小,越靠近泄漏点压力降越大;2个泄漏点之间压力也下降,越靠近上游泄漏点,压力下降幅度越大;泄漏点距起点越近,泄漏引起的压力降低幅值越大。压力下降的幅值受距离起点最近的泄漏点位置影响最大,且随着泄漏点数的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