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25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859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83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上海地区降雨清除PM2.5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12—2016年上海徐家汇站的雨量和颗粒物(PM_1、PM_(2.5)、PM_(10))观测数据发现,降雨对PM_(2.5)的湿清除作用明显,降雨日的PM_(2.5)质量浓度较非降雨日平均降低约30%,在污染季节降低更加显著约50%.降雨时PM_1在PM_(2.5)中的占比明显下降,PM_1质量浓度下降幅度占PM_(2.5)下降幅度的84%,表明降雨对PM_1的有效清除是PM_(2.5)质量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降雨过程结束后PM_(2.5)质量浓度是否下降和降雨前PM_(2.5)的初始质量浓度关系密切,当初始浓度在冬季大于70μg·m~(-3)、在其他季节大于45μg·m~(-3)时,80%以上的降雨过程结束后PM_(2.5)质量浓度较降雨前下降,因此可作为研判降雨过程对PM_(2.5)湿清除影响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62.
南水北调对密云水库水位变幅带土壤磷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来水引起的水位上涨可能会导致密云水库水位变幅带土壤中磷的释放.过量的磷可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因此,研究水库变幅带磷释放风险对密云水库水质安全保障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密云水库变幅带土壤及沉积物中弱吸附态磷(NH_4ClP)、铁磷(BD-P)、铝磷(NaOH-P)及钙磷(HCl-P)等4种不同形态磷含量,探讨其分布特征;并在室内进行了磷释放模拟实验,估算了南水北调来水引起水库水位上升所致的易释放磷的释放量.结果表明,NH_4Cl-P、BD-P、NaOH-P、HCl-P广泛地分布于密云水库变幅带土壤及沉积物中.在白河、内湖及潮河3个库区,磷形态分布具有一致规律,即HCl-PNaOH-PBD-PNH_4Cl-P.因密云水库变幅带为中国典型的北方碱性土壤,变幅带无机磷主要为钙磷.NH_4Cl-P在3个库区变幅带土壤中含量相差不大,在受水动扰动力影响较小的内湖库区BD-P含量略高于其它2个库区.在3个不同库区中,潜在活性磷NH_4Cl-P和较稳定的NaOH-P在岸上和水陆交界面土壤及水下沉积物中含量相差不大,受氧化还原条件影响较大的BD-P在沉积物中的含量略高于岸上和水陆交界面土壤.磷释放模拟实验及释放量估算结果表明,水库水位上涨3 m的情况下,白河、潮河和内湖库区淹没变幅带土壤分别释放1.02、0.80、0.37 mg·m~(-2)易释放磷.白河和内湖库区变幅带被水淹没土壤中磷释放的风险可能更高,需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63.
城市再生水生产工艺中典型紫外防晒剂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紫外防晒剂在个人护理用品中的大量使用,其环境及健康风险效应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技术对天津某再生水厂不同处理单元中4种典型紫外防晒剂4-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基酯(ethylhexylmethoxycinnamate,EHMC),羟苯甲酮(benzophenone-3,BP-3),3-(4-甲苯基亚甲基)-d-1-樟脑(4-methylbenzylidene,4-MBC),2-氰基-3,3-二苯基丙酸-(2-乙基)己基酸(octocylene,OC)的分布及去除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4种目标化合物的浓度范围在34ng·L-1 ̄2128ng·L-1之间;4种物质在夏秋季(7月和9月)的浓度普遍高于冬季(2月).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这4种紫外防晒剂在经过混凝-絮凝处理、连续膜过滤和臭氧氧化处理后出水中的浓度呈下降趋势,总去除率为28.3% ̄43.1%,其中臭氧氧化阶段对目标物的去除率最大(16% ̄29%),而连续膜过滤阶段去除率最小(3.6% ̄8.5%),混凝-絮凝阶段去除率介于2者之间(8% ̄21%).由此可见,紫外防晒剂在再生水处理过程中并未得到完全去除,因此再生水的使用需经周密规划,以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64.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评价的两类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评价的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和绝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生态足迹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指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并着重强调了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时要注意城市开放生态系统问题,对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太赫兹成像系统相对于普通红外线成像系统而言,其受温度和烟雾密度的影响较小,将其引入火场环境侦测中能较好地解决火场环境能见度低的问题.但太赫兹波在火场烟气环境中传播时,会受到烟颗粒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影响,造成其传播特性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开展烟颗粒对太赫兹波衰减特性的影响研究.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进行模拟运算,结合烟颗粒分...  相似文献   
66.
为解决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检验中因单机作业而存在的检验效率低、检验质量差、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研究开发基于数字信息化的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检验管理系统,该检验系统包括消防呼吸气瓶数据库、OA系统、呼吸气瓶检验软件和手机APP。利用二维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实现呼吸气瓶数据库、检验软件、OA约检和报告审核审批系统、手机APP的数据传输。结果表明:该检验管理系统实现了呼吸气瓶检验的无纸化、过程的可追溯性、检验结果的防伪性等功能,其对于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检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
开发低温、高活性、高抗硫抗水性能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基于TiO2载体的锰铈系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探讨了助剂掺杂改性、制备方法、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现有低温脱硝催化剂的技术难点,指出SCR催化剂的研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深入研究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中毒机理;研究催化剂的循环再生;探究拓宽催化剂温度窗口,使其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68.
本文基于2010—2017年的统计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然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效率的演化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三峡库区生态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10—2017年三峡库区生态效率平均水平处于0.5601~1.1920,整体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生态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区域层面看,各个区县间生态效率水平不平衡,空间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非均衡性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三峡库区2010—2017年集聚性呈逐渐减弱态势,空间异质性逐渐增加,整体的生态效率差异变大。最后依据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本文对如何提升三峡库区生态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暴露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RT-PCR方法分析了PFOS暴露对半滑舌鳎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ox)等4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测定了上述4种基因在半滑舌鳎肝、鳃、肠及肌肉4种不同组织中随时间(0、24 h、48 h、96 h和7 d)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4种组织中,hsp70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相比为上调,其中,肝组织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且表达高峰值的出现也早于其他各组织;hsp90基因在肝和鳃组织中表达量随时间不同而波动,在肠组织中表达上调,在肌肉中表达显著下调;c-type lectin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显著下调或无明显差异;cox基因在肝组织和肠组织中表达下调,在鳃和肌肉中表达上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FOS能引起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对半滑舌鳎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肝组织中各免疫基因对PFOS胁迫的响应高于其他组织。本研究可为阐明全氟辛烷磺酸盐对半滑舌鳎的免疫毒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0.

The sigma (SIG) coordinate system in ocean circulation simulation models results inevitably in horizontal pressure gradient error. This problem also emerges in models of deep lakes or reservoirs with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water terrain mutation. SIG coordinates reflect vertical relative stratification but cannot be used to calculate horizontal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in places with drastic topographic changes; this results in vertical water temperature and circulation errors. In deep lakes or reservoirs, differences in water density caused by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water bodies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thermal stratification phenomena. Lake Mead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 on steep topograph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 (EFDC) model in this study. SIG coordinates result in close agreement between the calibrated temperature time series at the top and middle water layers, but disparity in the bottom water layer. The error emerges in the horizontal pressure gradient error due to the SIG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Neither increasing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nor adjusting the horizontal viscosity coefficient resolve this error. We test the sigma-zed (SGZ) coordinate which combines Z coordinate and SIG coordinate as a replacement for the SIG coordinate to find that the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del’s runtime and simulation efficiency.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SGZ coordinate mode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distribution in SIG coordinate mode. The Navier-Stokes horizontal gradient and advection diffusion equation results under SIG coordinates are very sensitive to the pressure gradient. The replacement also enhances resolution near the thermocline, facilitates reclosing of the water bottom and the equal sigma surface, lend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erms of vertical temperature in the simulation for local deep water with steep terrain, and shortens runtime for 0.14 h. SGZ mixed coordinates are recommended in the simulation of deep lakes or reservoirs wherein the underwater topography is large (with abundant continuous deep trenches or ree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