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2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809篇
安全科学   250篇
废物处理   90篇
环保管理   182篇
综合类   1672篇
基础理论   307篇
污染及防治   484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203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色牢度是有色纺织品的重要考核指标,单项色牢度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出纺织品在实际使用时的真实牢度,有时各种单项牢度指标都很好,而在实际穿着或使用时仍会出现问题。本方法标准是在试验室中人工模拟有色纺织品在人体穿用及自然气候等复杂条件下,于短期内(2-4天),可预测出在不同纬度地区实际穿着一定时间后颜色的变化情况。本方法不仅适用于军用纺织品,同样也适用于民用所有有色纺织品。可依据用户的不同要求,确定试验周期,来反映某一地区一个阶段后颜色变化的真实情况。还可为纺织印染行业的工艺设计及染料选择,提供综合,快速,准确,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玉米抗低温助长剂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防御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玉米抗低温助长剂,其抗低温效果已为人工温控试验所证实。本项研究采用分期播种、地理播种和田间多处理对比试验方法,检验该化学制剂在影响玉米发育、生物量及产量性状方面的实用效果,并探求其适宜的浓度配比和喷施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促生长、促早熟和使作物高产的性能,可防御延迟型冷害。施用时以1:400倍液和在营养生长期内两次喷施为佳。  相似文献   
993.
重点环保城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的输送扩散污染特性和污染源排放结构制订出低、中、高和理想4种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方案。根据高、中、低架源污染物排放 与地面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重点城市年平均扩散系数,可以算出重点城市二氧化硫2010年总量控制方案对应的控制目标值。   相似文献   
994.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对轻型汽车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对机动车排放及排放控制系统的影响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为了探讨MMT对国Ⅲ(相当于欧Ⅲ)轻型汽车排放的实际影响程度,组织2组试验车辆(600 cpi三元催化转化器(TWC),欧Ⅳ,原装OBD)进行了8×104km的行车试验及排放测试;为进一步说明排放控制系统关键部件的劣化情况,在8×104km后2组试验车分别更换新、旧TWC进行排放测试,并且将6个老化的TWC在同一参比车上进行排放对比测试.结果表明:2组试验车排放劣化规律基本一致;前2×104km是车辆尾气排放快速劣化阶段,2×104~8×104km中劣化率明显变慢.TWC的更换及对比试验表明:三元催化转化器是排放控制系统中劣化程度最大的部件;2组试验车的TWC劣化程度没有明显差别;经过8×104km,MMT对试验车辆的排放控制系统未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快速释放实验,研究了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个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TP)与其释放的可溶性总磷(DTP)在春、夏两季显著相关并且以可溶性有机磷(DOP)为主;春、夏两季DOP与可溶性无机磷(DIP)的形态间转化较秋、冬两季更为活跃.藻型湖区沉积物的总氮(TN)多为夏季减少,而清洁型湖区则为夏季大幅增加;沉积物释放的NH4+-N以夏、冬两季居多,夏季达到最大值;沉积物释放的NO3--N夏季大幅度增加,冬季较少.清洁型湖区夏季沉积物的TN及其释放的NH4+-N、NO3--N显著高于藻型湖区.  相似文献   
996.
压缩空气对井下热环境的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缩空气是矿山井下常用动力,它具有膨胀吸热的特性,因而可用于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与气候条件。通过对矿井压缩空气吸热量的计算,分析了压气对井下热工作面的降温影响,并获得了压气与工作面降温效果的数学关系。还对井下采用压气降温进行了经济评价,指出了压气降温仍为我国深井局部降温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北京石景山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北京石景山地区大气中有机质浓度、各族组成及其饱和烃、多环芳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大气中共检测出40多种多环芳烃,其中很多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优先控制污染物,以及具有致癌和怀疑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其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也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煤比石油所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省际SO2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及减排潜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2005年SO2排放量,对人均SO2排放量和万元产值SO2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基于1992—2005年SO2排放量和经济发展数据,建立了28个省区万元产值SO2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并以所建立的环境学习曲线为依据,分析了1992,1995,2000和2005年4个时段的环境负荷变化及SO2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的负荷越小,万元产值SO2减排的潜力越小;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的负荷越大,万元产值SO2减排的潜力越大.   相似文献   
999.
污泥烧结轻骨料调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污泥添加不同比例的SiO2,Al2O3,CaCO3和Na2CO3后的烧结体建材性能,并从晶体相反应机理角度讨论了添加剂改变烧结体建材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硅、铝能显著提高烧结体的抗压强度,硅是玻璃体成陶组分,对提高烧结体的抗压强度主要发挥物理作用;铝主要与污泥中的磷反应生成类似石英结构的AlPO4高强晶体. 添加钠能增加烧结体的熔融液相,降低烧结体的吸水率,但烧结体变脆抗压强度降低. 添加钙增大吸水率,降低抗压强度. 此外,硅、铝会导致烧结体烧结温度提高,钠则能显著降低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1000.
Bai Y  Wu J  Xing Q  Pan Q  Huang J  Yang D  Han X 《Ecology》2008,89(8):2140-2153
Understanding how the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PP) of arid and semiarid ecosystems of the world responds to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is crucial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Rain-use efficiency (RU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acquiring this understanding.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sponse pattern of RUE for the largest contiguous natural grassland region of the world, the Eurasian Steppe.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ANPP and RUE and their key driving factors based on a long-term data set from 21 natural arid and semiarid ecosystem sites across the Inner Mongolia steppe region in northern Chin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increasing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MAP), (1) ANPP increased whil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NPP declined, (2)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creased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key functional groups shifted predictably, and (3) RUE increased in space across different ecosystems 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nnual precipitation within a given ecosystem. Thes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at the patterns of both ANPP and RUE are scale dependent, and the seemingly conflicting patterns of RUE in space vs. time suggest distinctiv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volving interactions among precipitation, soil N, and biotic factors. Also, while our results supported the existence of a common maximum RUE, they also indicated that its value could b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by altering resource availability, such as adding nitrogen. Our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ecological impa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for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arid and semiarid ecosystems in the Inner Mongolia steppe region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