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73篇
环保管理   145篇
综合类   821篇
基础理论   240篇
污染及防治   374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The soil fumigants 1,3-dichloropropene (1,3-D) and chloropicrin (CP) are often used for controlling soil-borne plant pathogens and parasitic nematodes before reestablishing new vineyards and orchards. To evaluate crop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with the replant fumigation, fou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ver 2 yr to examine 1,3-D and CP lateral movement away from the treated fields. Shank injection with or without a virtually impermeable film (V1F) was used in two vineyard fumigation experiments, and spot drip application without tarp cover was used in two orchard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1,3-D and CP gases moved laterally to 6 m from the treated fields when the fumigants were applied by shank injection. The maximum 1,3-D or CP soil gas concentration at 6 m was approximately 10 ng cm(-3) when the fumigated plot was not cover with a tarp. With VIF, the measured maximum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approximately 100 ng cm(-3). In the spot drip application, maximum 1,3-D and CP gas concentrations reached approximately 100 ng cm(-3) but at 1.5 m radial distance from the point of fumigant injection.  相似文献   
172.

Background, aim, and scop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nd heavy metals can cause diseases in women,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se pollutants and uterine leiomyomas (UL), which are non-cancerous tumors of the uterus, are unclear.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and heavy metals in subcutaneous and visceral fat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UL and in subcutaneous fat of a control group of women without UL to determine if there were any correlations between concentration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and heavy metals and the incidence of UL.  相似文献   
173.
沸石载体催化剂研制及其催化臭氧氧化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沸石为载体负载不同金属氧化物来制备催化剂,通过试验分析该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染料废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沸石对染料废水的吸附作用很小,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基本维持在3.2%左右,对于后期的试验可以忽略其影响。(2)以沸石作为载体制得的MnO2、Fe2O3、ZnO、CuO负载型催化剂(分别简写为MnO2/沸石、Fe2O3/沸石、ZnO/沸石、CuO/沸石),对臭氧氧化反应均有催化作用,其催化效果依次为MnO2/沸石Fe2O3/沸石ZnO/沸石CuO/沸石。同时,MnO2/沸石的重复使用率高。(3)MnO2/沸石催化臭氧氧化效率及重复使用率均优于以活性炭为载体的MnO2负载型催化剂。(4)臭氧氧化和MnO2/沸石催化臭氧氧化对染料的脱色率基本一致。MnO2/沸石催化臭氧氧化的TOC去除率比臭氧氧化提高较多,对染料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5)以沸石为载体制得的负载型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实际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4.
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_3~--N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3--N,探讨了实验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近中性条件(初始pH 6.42)下,反应时间为1 h时NO3--N修复率达到60.85%;Fe/C=1∶1时介质最佳用量分别为4~5 g;Fe/C=1/1.5时修复率为72.80%;反应速率在高振荡强度下大于低振荡强度;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最好,可使修复率提高7.5个百分点。铁炭复配介质修复地下水中NO3--N是有效可行的,修复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Fe/C=1∶1时修复率与介质用量呈正相关,无限减小Fe/C比并不能无限提高修复率,振荡强度对修复具有显著影响,低振荡强度下的修复过程较高强度存在滞后现象,并非所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铁炭修复NO3--N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5.
实验采用一步离子交换法制备Cu-Ce-La-ZSM-5催化剂,然后采用共混法制得Cu-Ce-La-ZSM-5/CaH2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以及NO吸脱附(NO-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aH2的加入使得催化剂中铜离子存在形式发生变化,催化剂表面变光滑洁净,并且吸附NO能力增强。NO催化分解实验的结果表明CaH2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和抗氧性。CaH2助催性是由于其受热分解过程中产生的H2能将Cu2+还原为具有催化活性的Cu+,同时使催化剂表面洁净光滑更容易吸附NO。  相似文献   
176.
新型活性炭固定化产品的制备及其处理焦化废水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优势菌种工程应用,研究不同固定化方法、载体和结构的固定化产品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特性。用活性炭粉末吸附菌种后,与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制备了新型固定化球;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包埋吸附菌种的活性炭纤维毡,与立体弹性塑料填料连用,制备出3种不同形状的活性炭纤维膜片固定化产品复合填料。将游离菌和制备的4种活性炭固定化产品投入A/A/O工艺系统平行实验,考察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膜片固定化产品复合填料对焦化废水的降解能力优于其他固定化产品:缺氧池出水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分别稳定在1.96 mg/L和0.49 mg/L,未产生氮的累积现象,COD去除率可达到60.92%。好氧池COD和氨氮降解效率分别为78.83%和85.52%,苯酚、氰化物降解效率均为97%以上。  相似文献   
177.
以采用"SBR+混凝+Fenton氧化+BAF"组合工艺处理的晚期垃圾渗滤液各级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HA、FA和HyI等溶解性有机物(DOM s)在各个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组合工艺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8.4%和99.3%;对DOM s的去除率为98.3%,其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有机物(HyI)的去除率分别为98.3%、99.5%和95.7%。各处理工艺中SBR和混凝工艺对HA和HyI的去除贡献较大,Fenton氧化工艺对FA去除率较高。Fenton氧化和BAF联用,可以有效去除难降解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使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8.
混凝-Fenton试剂氧化工艺处理机械厂洗涤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厂机械洗涤废水,采用混凝-Fenton试剂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用聚铝(w(PAC)=5%)对废水进行絮凝沉淀,PAC最佳投加量为1.5 mL/L(废水),絮凝后的COD去除率为29.6%;芬顿试剂最佳操作条件为:n(H2O2)∶n(Fe2+)=5∶1,m(H2O2)∶m(COD)=2.5∶1,废水pH=5,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 h,经氧化后,COD的去除率为78.5%;经过混凝沉淀-芬顿氧化处理,COD的总去除率为84.9%,去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9.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从消费压力人口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气候变化压力的人文因素,以及人口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消费及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1980至2007年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实证结果表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国情有较高的解释力.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市化率、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影响明显;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已高于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等人文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技术进步因素在此模型中对我国该阶段碳排放的解释力有限,表明我国未来通过技术进步减缓碳排放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0.
以多时相Landsat、TM/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软件提取泰州市建设用地1988~2008年5个时相的用地信息,运用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度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泰州市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泰州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缓慢扩展、中速扩展、缓慢扩展3个阶段,显示了建设用地逐步走向集约利用的趋势;(2)在分析泰州建设用地不同扩展阶段的基础上,发现泰州建设用地扩展模式正处于从点状扩展向点轴扩展转变阶段,并出现了网络化扩展的端倪;(3)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泰州建设用地扩展热点演化过程,发现扩展热点呈现跳跃迁移的特征,热点区与冷点区出现交替演化,Moran散点图体现了泰州市建设用地扩展处于空间极化的状态,外围城镇受中心城镇增长极带动发展的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