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96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muscle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growth of two marine fish species,including tonguefish( Cynoglossus arel) and mullet( Mugil cephalus),were studied.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Bach Dang estuary and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As,Cd,Co,Mn,Cu,Zn,Pb,and V) in muscle of the fishes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ccumulated trend of heavy metal is different between fish species. The concentration of As,Zn,Mn,V,Cu,Pb,Co and Cd in tonguefish were 73. 7 ± 30. 6,22. 82 ± 4.87,3. 44 ± 2. 13,1. 61 ± 0. 15,0. 71 ± 0. 13,0. 45 ± 0. 24,0. 03 ± 0. 02 and 0. 02 ± 0. 02 mg·g-1,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Zn,As,V,Mn,Cu,Pb,Co and Cd in mullet were 83. 41 ±19. 68,9. 78 ± 1. 92,1. 36 ± 0. 54,1. 29 ± 0. 51,0. 65 ± 0. 12,0. 42 ± 0. 20,0. 06 ± 0. 03 and0. 03 ± 0. 01mg·g-1,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metal levels among thesespecie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 and Mn in tonguefis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mullet,whereas Zn levels in mullet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in tonguefis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Cd,Co,Cu,Pb and V levels in muscle between two species. Significant inversed relationshipsbetween concentration levels of metals and lengths of tonguefish were found for Mn,Cu and Zn,butnot for As,Cd,Pb,and V.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the length of mullet. In general,decreasesof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corresponded to the increases of fish body lengths,particularly for As,Co,Cu,Mn and V and the exception for Cd. Terefore reduced risks were associated with consuming biggermullet fish,and increased risks of As and Cd were associated with consuming bigger tonguefish in Bach Dang river mouth.  相似文献   
192.
NaCl胁迫下苋菜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及转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面积的农田土壤面临盐渍化和重金属的双重污染。探索盐分胁迫下作物可食部分的重金属累积特征将为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从镉的亚细胞分布和离子选择性角度探讨盐分胁迫对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镉转运过程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培苋菜的方式,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2.5、5.0、7.5和10.0 g·L-1)NaCl和3.0μg·L-1Cd处理,测定台湾白苋菜(耐盐型)和尖叶青苋菜(敏感型)根、茎、叶中Cd和Ca的亚细胞质量分数变化。Cd的亚细胞组分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均为:细胞壁(FI)>细胞器(FII)>>细胞液(FIII)。NaCl胁迫下,苋菜根、茎、叶中细胞壁(FI)和细胞器(FII)Cd质量分数总体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16%~71%,胞液(FIII)Cd质量分数基本不变,这主要和Na的竞争吸附和吸收有关。同时耐盐型台湾白苋菜根细胞器,茎、叶细胞壁和细胞器Ca质量分数总体下降,下降范围为20%~70%。敏感型尖叶青苋菜根、茎细胞壁和细胞器组分Ca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叶细胞壁Ca质量分数下降幅度高达80%,说明细胞壁和质膜的生理结构和组成可能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苋菜的运输选择性比例TSK. Na(根-茎)、TSCa. Na(根-茎)和TSMg. Na(根-茎)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50%以上,TSK. Na(茎-叶)、TSCa. Na(茎-叶)和TSMg.Na(茎-叶)相较对照急剧上升,上升幅度均在44%以上,表明苋菜根部K、Ca、Mg向茎转移的选择性减弱;而茎向叶转移的选择性增强。苋菜细胞组成和离子选择性的变化使根、茎中细胞壁和细胞器对Cd的截留能力变差,Cd向地上部转移的比例增大,Cd在苋菜的转运系数TF(根-茎)、TF(茎-叶)较对照处理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台湾白苋菜的TF(根-茎)大于尖叶青苋菜,而TF(茎-叶)小于尖叶青苋菜,表明敏感型苋菜茎细胞对Cd截留能力较强,而耐盐型苋菜根细胞对Cd的截留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3.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双轨制”困境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地方试点已运行7年多,对10个试点地方的市场规模进行统计分析,从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两方面总结试点工作推行情况,并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个方面梳理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特点,分析关键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对未来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4.
为了详尽地了解气候变化下上海市降水变化特征,合理开发管理城市水资源,利用上海市10个地方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综合利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百分位、去趋势波动等方法系统分析近50年来上海市10个站点降水指标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研究区降水经历了1960s、1970s年代的下降期,1980s、1990s和2000s年代的快速增长期,最早出现变化的是上海市南部地区,但是变化幅度最大、变化趋势最为复杂的是市区徐家汇站;2)研究区季节降水分配不均,且市区与郊区存在较大的数值差异,变化幅度上,各站点夏季、冬季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和秋季降水呈不显著下降趋势;3)研究区各站点降水强度有增强趋势,主要表现在暴雨量级以下降水频次变少,但是总量增多,且暴雨与大暴雨以上量级降水频次增多,空间上各站点响应时间与幅度存在差异;4)基于百分位和DFA两种方法计算的极端降水研究都表明,研究区各站点极端降水呈显著增强趋势,两种方法计算的市区徐家汇站5年滑动降水量年递增率分别为20.1 mm·(10a)~(-1)和28.3 mm·(10a)~(-1)。  相似文献   
195.
利用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监测站2013年冬季(2013年11月—2014年1月)的实测数据,分析PM2.5及相关气态污染物(SO2、NO2、O3)的时空特征,并采用轨迹聚类与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除ρ(O3)以外,其他3种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12月升高、1月降低的特征;污染物空间分布不均,其中ρ(PM2.5)和ρ(NO2)在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较高,ρ(SO2)南高北低,ρ(O3)城区低于郊区.ρ(SO2)、ρ(NO2)与ρ(PM2.5)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ρ(SO2)与ρ(PM2.5)的R(相关系数)在城、郊区分别为0.71、0.65,ρ(NO2)与ρ(PM2.5)在城、效区的R分别为0.73、0.56;而ρ(O3)与ρ(PM2.5)未表现出显著相关.ρ(SO2)、ρ(NO2)与ρ(PM2.5)的相关性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二次气溶胶的污染程度,ρ(O3)与ρ(PM2.5)的相关性受到PM2.5来源和污染程度的影响.轨迹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13年冬季主要受东北方向气流影响;聚类分析表明,重庆市11月没有表现出明显的PM2.5外来输送特征,但12月和1月的PM2.5外来输送特征明显,并且不同方向的气流污染物浓度差异也较大.PSCF分析发现,重庆市冬季PM2.5、SO2、NO2、O3主要来源于本地和周围城市局地传输,同时还受南宁、贵阳、遵义、达州等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6.
生物质能资源具有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的双重属性,现已成为新疆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生物质能资源进行总量估算,分析其地区分布特点,运用替代价值法分别计算秸秆、牲畜粪便及能源植物三大类生物质能资源的经济效益,并从结果中分析得出,新疆生物质能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资源分布不均、"西高东低"以及效益高低与自然条件关联性大等特征。因此,新疆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时应当因地制宜,才能最大限度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97.
本文从公路源重金属的来源、分布以及迁移规律展开分析,并且得出了公路源重金属对路域环境影响及其迁移规律显现的扩散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8.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在开采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污染源,同时会对开发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破坏,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积累,技术方法也在不断提高,本文期望通过建立一套煤炭开采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和定性分析煤炭开采前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开采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9.
两种微藻胞外分泌物与NO2-、NO3-对2,4-D光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利用旋转式光化学反应装置,研究了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胞外分泌物(EOM),以及分别在NO-2或(和)NO-3共存条件下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光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4-D在海水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EOM及分别在NO-2、NO-3共存下的光解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研究发现,2,4-D的光解速率随海水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EO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这两种微藻EOM可抑制海水中2,4-D的光解.当在微藻EOM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O-2或NO-3后,微藻EOM对2,4-D光解的抑制作用减弱,且随着NO-2和NO-3浓度的增加,2,4-D光解速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当微藻EOM与NO-2或NO-3三者共存时,可进一步促进2,4-D的光解.  相似文献   
200.
采用批平衡试验法,研究了新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钠(N-LED3A)增溶菲的性能,并探讨了其增溶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N-LED3A可有效增溶菲,菲的表观溶解度S*w及其在表面活性剂单体和胶束相的分配系数Kmn和Kmc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N-LED3A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温度的升高(15、25、35、45℃)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菲在N-LED3A单体/水、胶束/水的表观摩尔分配焓变ΔH*mm、ΔH*mc分别为18.30、13.12 kJ·mol-1,菲在水、N-LED3A单体和胶束中的表观摩尔溶解热分别为18.87、37.17和31.99 kJ·mol-1,均为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有利于菲在N-LED3A单体和胶束中的分配作用,菲在水、N-LED3A单体和胶束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最适合描述N-LED3A对菲的增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