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697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165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81.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其空间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首要要求,而创新是驱动区域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布格局以及空间关联性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1)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指数总体上虽然均有一定的上升,但整体水平较低,2013年开始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2)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及协调度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带内空间分异明显,长三角地区协调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3)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调性呈现集群化现象,且具有"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低水平协调的城市单元可以划分为科技创新领先区、绿色发展领先区和平衡区3种类型;(4)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性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内相邻城市协调度的变换具有趋同特征。最后,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82.
恩施州是资源富集的山地民族旅游区,近年来旅游扶贫政策的推广为州内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正确理解和把握游客在州内的流动规模、流动方向和流动方式,对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的科学决策和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取网络游记信息,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恩施州旅游流的空间网络结构和流动方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恩施州旅游流网络结构整体较分散,各旅游节点间流动性不强;(2)恩施市,利川市和鹤峰县是州内旅游流交通集散中心,恩施大峡谷是恩施州旅游流网络的旅游集散中心;(3)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土家女儿城和恩施市区4个节点是恩施州旅游流的核心节点,这4个节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也是联结其余节点的核心节点;(4)恩施州旅游流季节差异性较为明显,游客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5)游客主要选择大巴和自驾在恩施州内进行移动,州内旅游交通线路发展良好,但公共交通仍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6)旅游资源供需呈现不匹配特点,游客在州内空间流动较少受旅游节点等级和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3.
创新效率是城市创新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6~2016年城市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并借助GMM估计方法揭示其驱动因子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结果发现:(1)创新综合技术效率上,创新效率由2006年的0.731增长至2016年的0.807,以2011年为拐点,呈现平稳发展期和波动变化期两段式特征。"东弱西强"梯度分异格局显著,二元格局差异逐渐弱化;(2)城市创新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上,Malmquist指数由2006年的6.2%提高至2016年的18.4%,增长态势相对稳健。空间分异总体上不明显,具有"发散-收敛-发散"的三段式演化特征;(3)GMM回归结果显示,驱动因子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和三大次级城市群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信息化进程、经济基础、外商活跃度有助于激励城市创新效率提升,金融规模阻滞作用显著,而第三产业规模、创新平台、政府支持力度则异质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84.
785.
ABSTRACT

To solve the disposal problem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bottom ash sludge (MSWI-BAS), using it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to prepare lightweight aggregates (LWA)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Sinter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microstructure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WA affected by single factor of sintering mechanism (sintering temperature, heating rate and soaking time). Results show that sinter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1130°C to 1160°C caused high-density microstructure materials gradually formed in LWA, leading to particle strength increased from 0.1 MPa to 3.64 MPa, particle density showed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reaching a maximum of 916 Kg/m3 at 1160°C, and 1 h water absorption reduced from 68% to 25%. The heating rate of 15 K/min was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dense phase structure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particle strength,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reached the lowest at this time, while the particle density was less affected by heating rate. When soaking time extended from 5 min to 20 min, particle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density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1 h water absorption showed an overall downward trend, indicating that a longer soaking time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tention of por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MSWI-BAS to make high-performance LWA is feasible, along with the preferabl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mplications: MSWI-BAS were selected to produce lightweight aggregate (LWA), so that the sludge disposal problem is reduced. The effects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heating rate and soaking tim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WA were investigated. Compact glass structures are formed at 1150°C and 1160°C which greatly improve the strength. The heating rate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WA products. The particle density of LWA increases after the sintering soaking time reaches 15 minutes.  相似文献   
786.
为了考察运行方式对厌氧氨氧化系统脱氮性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建立一套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25±1)℃恒温、低基质(TN≤60 mg·L~(-1))条件下,分别以连续式和间歇式方式运行,采用高通量测序,基于直系同源蛋白簇基因(COGs),对16S rRNA扩增子测序结果进行功能预测,来表征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微生物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总氮负荷为(227±13) mg·(L·d)~(-1)时,间歇式运行脱氮效率(90.6%)优于连续式运行效率(74.6%),生物膜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相对丰度高于悬浮污泥;反应器由连续式变为间歇式运行后,主要功能菌属Ca. Brocadia丰度降低,同时,具有部分反硝化作用的Pseudomonas菌丰度出现明显升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适量的有机物条件下,间歇式运行能够获得更好的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处理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7.
李茸 《环境与发展》2020,(1):195-197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而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破坏,这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难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城市河道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水资源的破坏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主要困扰之一,也是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水利以及环保部门一定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进而保证生态环境的发展。本文就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8.
本文调查了新疆某集中式饮用水不同水源类型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对不同的水源类型进行了数据对比,以为测量分析中出现的异常数据提供一个有效的鉴别依据。采集了新疆集中式饮用水不同类型水源经放化分析及测量总α、总β数值,得到新疆集中式饮用水不同水源类型放射性水平,并对不同类型的水源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新疆某集中式饮用水不同水源类型的放射性水平基本处于正常环境本底范围,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未见异常;总α、总β的放射性浓度的高低是相依而存的,总α放射性浓度高的,其β的放射性浓度也高,总α放射性浓度低的,其β的放射性浓度也低;湖库型、河流型、地下水三种水源地的总α、总β的放射性浓度的高低的起因,主要包括其地理位置、水源类型等。  相似文献   
789.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探究了Ni2+对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2+能够抑制生物除磷,当Ni2+质量浓度由0 mg/L增加至10.0 mg/L时,PO43--P去除率由93%下降至12%。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i2+能抑制聚磷微生物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并能抑制内聚物聚羟基烷酸酯(PHA)的合成;当Ni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PHA的最大含量仅为2.4 mmol/g (以单位质量挥发性悬浮物所含PHA中C的物质的量计),远低于空白组中PHA的含量。此外,Ni2+还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产生影响,并促进活性污泥中聚糖微生物的增殖。  相似文献   
790.
采用微波诱导水解法快速制备了纳米TiO_2光催化剂,通过XRD、TEM、SEM、BET和EDS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可在10 min内制备出平均粒径约7.5 nm的锐钛矿相纳米TiO_2。采用该催化剂(加入量0.5 g/L)对盐酸四环素(TC,100 mg/L)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40 min时降解率高达92.9%,60 min时TOC去除率为81.7%,明显优于市售P25纳米TiO_2。这主要归功于所制备纳米TiO_2表面残留的有机物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能力,以及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溶液p H为9时TC的降解率更高。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光催化稳定性。活性基团捕获实验表明,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TC过程中空穴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