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236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71.
The present work aims to ascertain the mechanisms of surfactant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 DBS) effects on the aggregation behaviors of TiO2 nanoparticles (TiO2-NPs) in natural water samples. Aggreg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a TiO2-NPs concentration of 10 mg/L in deionized water and in natural water samples via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Zeta potential determination. Average attachment efficiency was calculated to compare the aggregation behaviors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two aqueous medi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DBS on aggregation could be interpreted by both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 (DLVO) and non-DLVO mechanisms. In natural water samples, aggregation did not occur rapidly and was able to develop slowly under all conditions, and the roles of DBS were obvious at high DBS concentration owing to the impacts of inherent components of natural water samples, such as colloids and natural organic compounds. Future aggregation studies should concentrate on multi-factor, multi-colloidal and dynamic aspects under simila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572.
采用2个相同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研究不同温度、有机负荷对ABR启动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产生的影响,以及各隔室优势菌种。结果表明,高温和较高的有机负荷(OLR)促进EPS的产生,而EPS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较高温度也有利于反应器承受更高的有机负荷。启动结束后,沿着水流方向,隔室中的污泥发生变化,由水解酸化菌演替为产甲烷优势菌。  相似文献   
573.
自然资源与农业生态可持续开发是保障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逐年增加。这不但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还给我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利用计量模型测算出我国人口高峰时粮食安全背景下粮食生产活动的生态足迹,然后依据生态足迹指数法判断其生态可持续性状况。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粮食生产模式依靠自给实现粮食安全,我国人均生态足迹指数将出现负值。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生态将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解决我国“粮食 耕地”矛盾与“粮食 生态”矛盾,实现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把我国目前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粮食生产模式转向生态友好型的种植模式;另一方面需要改变我国依靠自给的粮食安全保障模式,通过适当降低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增加粮食进口缓解我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压力。这对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道路以及粮食安全政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4.
陈硕  陈琴珠  王学生  弓辉 《化工环保》2017,37(3):330-334
采用自制喷淋塔进行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实验,在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亚铁吸收液及半胱氨酸络合亚铁吸收液的基础上,研制出复合吸收液。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单一络合物吸收液,EDTA络合亚铁吸收液的脱硝效果较好,可在70 min内保持60%以上的NO脱除率,而半胱氨酸络合亚铁吸收液则可长时间保持较好的脱硫效果,可在180 min内保持90%以上的SO_2脱除率;复合吸收液的脱硫脱硝性能较单一络合物吸收液有明显提高,在络合物浓度为0.05 mol/L、吸收液pH为8、EDTA与半胱氨酸的摩尔比为1∶2、Fe~(2+)浓度为0.075 mol/L的优化条件下,90 min内的NO脱除率基本保持在70%以上,SO_2脱除率基本达到100%。  相似文献   
575.
直接红染料的臭氧脱色与中间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接红B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臭氧化过程中染料溶液的吸光度和TOC的变化,同时利用离子色谱仪和GC/MS对染料的降解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用发光细菌法检测了染料溶液急性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对染料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20 min时对染料的脱色率达到99.2%;反应40 min后TOC减少32.55%,染料分子有97.8%的S被氧化为SO2-4,偶氮键被臭氧化为N2,分子中的仲胺基小部分转化成游离NH+4和NO-3;在臭氧化过程前期新生成的醛类和酰胺类物质使溶液急性毒性迅速上升,25 min后溶液毒性开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76.
采油废水气浮-生物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采油废水外排水质超标现象,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在室内试验和现场小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直接投加菌液方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方法对孤岛采油废水进行了现场中试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去除了采油废水中的超标污染物,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全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类水质标准。相比较生物接触氧化法工序运行稳定,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577.
近百年我国的异常暖冬与冷冬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龚道溢  王绍武 《灾害学》1999,14(2):63-68
根据1951年以来160站观测资料对我国冬季气温进行了EOF分析,发现全国绝大部分区域的冬温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冬季平均气温能较好反映全国的整体变化特征。用全国气温等级图资料订正了1910年至1950年全国平均气温,用北京和上海2站的平均气温订正了1880年至1919年平均气温。对1880年以来的全国平均冬季气温序列取10a一遇标准,确认出近118a中共有13次异常暖冬和10次异常冷冬。还分析了西伯利亚高压和全球性的温度变化对我国冬温变化和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8.
关于地震设防区建筑结构用钢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震时结构用钢的换效模式出发,本文系统地提出了用于地震设防区内建筑结构用钢的性能要求。为些测定了现有常用建筑结构钢的抗震性能。并就如何提高工程抗震的可靠性,从合理选材和开发具有高抗震性能的钢材两个方面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79.
Yan XF  Xiao HM  Gong XD  Ju XH 《Chemosphere》2005,59(4):467-471
The DFT-B3LYP method, with the basis set 6-311G( * *),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molecular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25 nitroaromatics. The acute toxicity (-lgEC(50)) of these compounds to the algae (Scenedesmus obliguus) along with hydrophobicity described by logK(OW), and two quantum chemical parameters-energy of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E(LUMO), and the charge of the nitro group, [ForQ(NO2),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QSARs). For 18 mononitro derivatives, the hydrophobicity parameter logK(OW) could interpret the toxic mechanism successfully. Dinitro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susceptible to be reduced to aniline for their electrophilic nature. Their toxicity was controlled mainly by electronic factors instead of hydrophobicity. The electronic parameters, E(LUMO) and Q(NO2), were used to yield the following model: -lg EC(50) = 3.746 - 25.053 E(LUMO) + 6.481 Q(NO2) (n=22, R=0.926, SE=0.206, F=56.854, P<0.001). The predicted toxic values using the above equ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相似文献   
580.
溴氰菊酯对鱼虾的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农药对龟类和虾类的毒性、回避性和实际危害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鲤鱼的LC50(24h)为1.0μg/L,对日本沼虾的LC50(3h)为0.41μg/L。在稻田中按规定的剂量使用溴氰菊酯农药治虫,对稻田养鱼和邻近鱼塘无危害影响;对虾类有较大的危害性。但虾类对溴氰菊酯有十分明显的回避性,在自然水域中溴氰菊酯对虾类的实际危害程度比在实验条件下要轻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