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4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34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1篇 |
废物处理 | 26篇 |
环保管理 | 43篇 |
综合类 | 560篇 |
基础理论 | 120篇 |
污染及防治 | 216篇 |
评价与监测 | 35篇 |
社会与环境 | 40篇 |
灾害及防治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热带气旋暴雨型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严重的省份,又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每年都有因热带气旋暴雨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例发生.通过分析福建省1990~2006年热带气旋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个例,发现热带气旋暴雨型地质灾害的规模和强度均比雨季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大;它的发生与热带气旋路径、过程雨量和当日雨量关系密切,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强降水后的48 h内;热带气旋登陆前后,若有偏东急流、西南季风、冷空气、暖式切变等系统共同作用,对暴雨具有增幅作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
3.
<正>默拉皮火山地点: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2007年,喷发的火山灰甚至到达了将近4000米的高度。列入关注的理由:大约每千年大规模爆发一次,最近一次大爆发大约发生在公元1006年——喷发的火山灰覆盖了整个中爪哇地区,很可能导致了统治3个世纪的信仰印度教的马塔拉姆王国的覆灭。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各省区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用水效率是影响工业用水的直接因素,剖析其影响因素并找出空间分布规律是提高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关键。通过选取Super-SBM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来测算中国31省2007~2016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动态演变状况,以求研究结果为制定有差异的区域集约型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结果发现:(1)我国多数省份的工业用水处于无效率状态,同时高效率中心由东向西转移;(2)不同影响因素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关系不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RD投入占比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影响,工业用水效率会降低;而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人均教育支出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正向影响,促进工业用水效率提升。(3)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城镇化率、RD投入占比和人均教育支出对工业用水效率带来的影响作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影响高值区主要落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在东部沿海;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和地区常住人口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一种演变的状态,随时间发展影响高值区和低值区都发生了中心转移。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职业病,在传统GM(1,1)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非线性GM(1,1)模型,在传统的GM(1,1)模型中引入弱化算子,将紧邻均值与原始数据之间的线性假设改为非线性假设,提高曲线的拟合度。以2005—2014年的全国职业病例数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拟合和预测分析,其中以2014年职业病例数作为验证数据,并利用后验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2个参数,检验该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由应用实例的分析结果可知:在职业病发病趋势的预测方面,改进的非线性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到一级,曲线拟合度较高,预测得到2015年的职业病例数为34 900例。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硝化菌对烟气中Hg~0、Hg~(2+)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反硝化菌对Hg~0和Hg~(2+)吸附性能良好,在pH为8、初始Hg~0(Hg~(2+))浓度为95.7μg·m-3(0.4μg·L-1)和吸附剂用量为0.35 g·L-1时,Hg~0和Hg~(2+)的吸附效率分别达到43.01%和98.12%.反硝化菌吸附Hg~0的过程遵循拟一级动力学,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126.1μg·g-1.反硝化菌吸附Hg~(2+)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36.23μg·g-1.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能谱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DS)表征吸附前后的反硝化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细菌表面的糖环、磷酸及脂肪化合物基团发挥了吸附汞作用. 相似文献
8.
鲢鱼、草鱼和尼罗罗非鱼热休克蛋白70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分别从淡水食毒藻鱼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及草食性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脏扩增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cDNA全序列,并与其它鱼类、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的HSP70氨基酸进行了同源性比较. 结果表明,鲢鱼、草鱼和尼罗罗非鱼肝脏HSP70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2356 bp、2348 bp和2242 bp,分别编码649、649和638个氨基酸.鲢鱼、草鱼和尼罗罗非鱼HSP70与其它鱼类、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HSP70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表明其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且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鲢鱼、草鱼与其它鲤科鱼类斑马鱼、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HSP70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枝;而尼罗罗非鱼HSP70未与其它鲈形目鱼类,如鲷科鱼类聚为一枝,而是占据一个独立的分枝,这与克隆得到的鲢鱼、草鱼肝脏HSP70基因可能为结构型HSP70,而尼罗罗非鱼肝脏HSP70基因可能为诱导型HSP70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