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91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683篇
基础理论   14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79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鄂南棕红壤区不同植茶年限茶园CH4通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鄂南棕红壤丘陵区茶园和樟树林地土壤CH_4通量,研究了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及临近林地土壤CH_4通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CH_4通量有显著影响,中、低龄茶园土壤CH_4以排放为主,植茶20 a和植茶8 a茶园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26和0.27 kg·hm~(-2),高龄茶园和对照林地土壤CH_4以吸收为主,植茶50 a茶园和林地土壤CH_4累积吸收量分别为0.39和1.95 kg·hm~(-2).降雨促进了鄂南棕红壤丘陵区茶园和林地土壤CH_4排放,除了植茶8 a茶园外,高、中龄茶园和樟树林地土壤CH_4通量均与7 d累积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施肥造成了茶园土壤CH_4排放量增加,同时土壤中矿质氮类型对该地区茶园和林地土壤CH_4通量有不同影响,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铵态氮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表明,降雨量是影响鄂南红壤丘陵区茶园和林地土壤甲烷通量的主要因素;随着茶园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CH_4排放通量呈降低的趋势,高龄茶园土壤为大气CH_4汇.  相似文献   
902.
目的为了减少制碱设备在碱液蒸发浓缩阶段发生的严重腐蚀。方法采用静浸泡、电化学稳态极化测试技术、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以及XRD,XPS腐蚀产物分析等试验方法,研究几种材料(26-1,30-2,18-8Ti和Ni)在高温高浓碱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在150℃、50%Na OH的碱液中,加入NaClO_3会使18-8Ti的耐蚀性提高,却使镍的耐蚀性降低。只有碱液中NaClO_3含量适量时(如0.15%NaClO_3),才能使26-1和30-2和耐蚀性提高,NaClO_3含量过多或过少,均使26-1和30-2耐蚀性降低。结论 Cl–的加入能够降低镍和18-8Ti和耐蚀性,而使30-2的耐蚀性提高,与18-8Ti相比,26-1和30-2的耐蚀性有着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03.
改性大豆荚吸附剂对甲基蓝废水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天然大豆荚分别用氢氧化钠,硫酸,乙醇,过氧化氢进行改性,制备一系列改性大豆荚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大豆荚吸附阴离子染料甲基蓝废水的适宜条件及吸附机理.经筛选,采用氢氧化钠作为大豆荚的改性剂.结果表明:当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300 mg·L-1,pH=10.0,吸附剂投加量为5 g·L-1,吸附时间为40 min时,改性大豆荚对甲基蓝废水的去除率达到96.30%,最大吸附量为57.53 mg·g-1.此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方程能较好的拟合等温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04.
介绍了当前制备亚氧化钛的几种常见方法,以及亚氧化钛材料的应用现状,并对亚氧化钛材料的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虽然当前该种材料在制备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经过相应改进后该材料能够实现大规模合成,展现出更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5.
近30年余干县耕地土壤碳氮比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叶枫  钟珊  李婕  王澜珂  郭熙 《环境科学》2018,39(3):1386-1395
基于1982年余干县第二次土壤普查200个样点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423个样点数据,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普通克里格法,结合成土母质、土壤类型、耕地利用方式、地形因子、pH、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量,探讨近30年来余干县耕地表层(0~20 cm)土壤碳氮比(C/N)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余干县1982年和2012年土壤C/N均值依次为10.05和11.18,变异系数分别为19.40%和25.04%,均呈中等程度的变异性.经半变异函数分析,块金效应值分别为15.91%和71.25%,表明土壤C/N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变为更倾向于受随机性因素的主导作用.近30年来大部分区域土壤C/N增加明显,以东部区域增加最为显著.1982年土壤C/N空间变异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形因子和pH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17.3%、14.2%、7.4%和2.3%.2012年土壤C/N空间变异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耕地利用方式、地形因子、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量共同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为8.7%、23.5%、28.2%、12.2%、12.6%和42.3%.  相似文献   
906.
本文通过对聚合硫酸铁(PFS) 的动力学研究,发现PFS的合成温度控制在50 ℃以上就显著地提高了反应速度,缩短了反应周期。当相对水量C= 4 .5 ~5 .5 时,采用工业级硫酸亚铁为原料,在催化氧化作用下,可以实现PFS 的绝热合成工艺,去除加热设备,优化工艺过程。与直接氧化法PFS相比,绝热法聚合硫酸铁(HPFS) 具有更优的混凝性能。  相似文献   
907.
针对高温螺栓的蠕变变形失效,通过组织成分和表面形貌分析查找材料塑性下降、蠕变失效的原因,并从控制元素含量和热处理工艺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08.
Antimony(Sb) is a toxic metalloid, and its pollu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as a result of its extensive use and corresponding Sb-mining activities. The toxicity and mobility of Sb strongly depend on its chemical speciation.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including emission, distribution,speciation, redox, metabolism and toxicity) that trigger the mobi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b from pollution sources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weathering,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volcanic activity, together with anthropogenic inpu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mission of Sb into the environment. Sb emitted in the environment can adsorb and undergo redox reactions on organic or inorganic environmental media, thus changing its existing form and exerting toxic effects on the ecosystem. This review is based on a careful and systematic collection of the latest papers during 2010–2017 and our research results, and it illustrates the fate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Sb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09.
在实验室测定了环嗪酮有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在直径为2cm长为30cm的玻璃管中的淋溶移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环嗪酮在pH为5、7、9三种不同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5179.3、2413.9、866.4天;在东北黑土、江苏黄棕壤、浙江黄壤与江西红壤四种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0.3、9.6、77.1和120.3天;在上述四种土壤中的移动速率次序为东北黑土<江苏黄棕<浙江黄壤<江西红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环嗪酮在试验区土壤中的淋溶性能极高,施药后半月内即可淋溶到60~120cm深的土层中,淋溶到60cm以下土层中的量占环嗪酮总使用量的14.7%,在试验区内外的观测井中也检测到它的残留。但其在土壤的消失速率也很快,施药2个月后,在试验区各土层与观测井中均已无残留检出,在试验区环境条件下,它的使用将不会导致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910.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have being studied and appli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leather production. Sever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the pollution control authorities on the disposal of chromium, total dissolved solids and chlorides in tannery effluents have forced the tanners and researchers to look for eco-benign pickling and tanning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we would focus on the novel process development of pickling with the presence of oxazolidine based product.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oxazolidine is a potential material to replace neutral salts in pickling and, realize high chrome exhaustion in the subsequential chrome t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