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146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51.
一株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经驯化的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编号为TN-05,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和核酸序列分析鉴定其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mendocina)。同时对其进行脱氮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N-05具有较好的异养硝化能力,菌株在培养至48h时对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均能达95%以上。通过反硝化能力验证实验发现,菌株对NO3-N和N0f—N也分别具有较好的去除效率。将菌株应用于人工合成废水中,发现对废水中氨氮优先利用并能在24h时使去除率接近100%,对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也具有一定的去除效率。因此,菌株TN-05是一株同时具备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能力的高效菌株。  相似文献   
852.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废物焚烧标准体系,防控废物焚烧环境风险,本文对欧盟废物焚烧指令与我国焚烧标准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欧盟废物焚烧指令分别对专用焚烧厂和协同焚烧厂从废物运输到处理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做出了相关规定,适用于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的焚烧以及常规污染物和有毒污染物的控制。欧盟废物焚烧指令对不同规模的焚烧设施采用统一标准,以日均值和半小时均值为污染物排放限值,更客观、准确地评价了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与欧盟废物焚烧指令相比,我国废物焚烧标准涉及废物联合利用处置的相关条文较少,内容不详,项目缺失。我国烟尘、HCl的排放限值均在欧盟标准限值6倍以上,SO2的排放限值是欧盟标准的4~8倍。除CO、NOx的排放限值外,其他污染物排放限值也明显高于欧盟标准限值。我国采用抽样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可能在日常排放值的95%置信区间外,不具备代表性。我国可借鉴欧盟废物焚烧指令的成果制定协同焚烧标准,并严格污染物排放限值,考虑采用日均值或半小时均值的评价方法,提高我国废物焚烧标准的精确性和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853.
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共同推动下,大量污染密集型企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中西部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迁移企业的环境行为改善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江西省G市H电源公司为案例,研究迁移企业环境行为改善的阶段特征,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以及企业响应,探讨促进企业环境行为改善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迁移企业的环境行为优化和环境绩效提高不是自发的,是各利益相关者多次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严格的环境规制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地方政府具有执行环境规制和追求经济增长的双重角色,使迁移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进程更加复杂,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思路。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索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径,为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54.
采用一种新型阶梯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约为0.44 m3/(m2.d),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湿地对COD、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6%、87.9%、66.7%、63.4%和92.6%,出水COD约为14.1~30.8 mg/L,BOD5约为8.2~13.1 mg/L,NH3-N约为9.9~19.6 mg/L,TN约为17.3~28.7 mg/L,TP小于1.2 mg/L,出水水质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植物种植长状况、温度变化及进水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对湿地处理效率有较大影响,总体上来讲,温度大于24℃、植物种植密度越大、进水污染物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55.
无锡市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无锡市2008~2011年酸雨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分析、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无锡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气象因素对酸雨的影响,探讨了1 500 m高度的气团移动路径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1年,无锡市酸雨pH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且酸雨逐月pH值、逐月弱酸雨和强酸雨频率分别存在不同的周期性变化;酸雨酸性随降水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但夏季降水与酸雨pH值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春季相对湿度与酸雨pH值呈现显著负相关,夏季气温则与酸雨pH值呈显著正相关;各季节1 500 m高度的轨迹存在一定差异,春冬季无锡市受内陆气团影响为主,夏秋季西太平洋水汽输送作用明显。总体而言,江浙赣和西太平洋是无锡酸雨前体物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856.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were analyzed in surface soils along the Huaihe River. Sixteen target PFCs and nine OCPs were quantified in soils from a region of intensiv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ncentrations of PFCs and OCPs ranged from less than 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 to 1.22 ng/g and 3.63 to 227 ng/g, respectively. Contamination by OCPs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PFCs,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OCPs were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of the district while there was no known production or application of PFCs in the study area. The predominant PFCs in soils were PFOA and PFOS with concentrations that ranged from <LOD to 0.20 ng/g and <LOD to 0.21 ng/g, respectively.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OCPs,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HCHs, DDTs, and HCB were 4.7, 23.7, and 1.4 ng/g, respectively.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vealed relatively weak associations between concentrations of PFCs and those of OCPs, while concentrations of OCPs exhibited similar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s. Among the mainstream and five tributarie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PFCs were observed along the Pihe River, whil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OCPs occurred along the Xifeihe River. In general, concentrations of PFCs were evenly distributed, while those of OCPs exhibited relatively greater spatial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857.
研究EDTA及柠檬酸、酒石酸、草酸3种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棕壤、潮土、褐土中Pb(含量为1 000 mg/kg)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EDTA及3种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棕壤中Pb的去除能力依次为EDTA>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去除效率分别为83%、5.4%、3.4%和0.5%;对潮土和褐土中Pb的去除能力依次为EDTA>柠檬酸>草酸>酒石酸,EDTA对Pb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1%和90%,柠檬酸对Pb的去除效率分别为2.7%和2.5%,草酸和酒石酸对Pb没有明显去除效应.研究表明,EDTA和柠檬酸对Pb的去除率基本随着自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柠檬酸对棕壤中Pb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潮土和褐土.  相似文献   
858.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nOx/CNTs催化剂,用于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的实验。使用BET,FT-IR,TEM和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经混酸超声分散,增加了羧基活性基团,锰氧化物颗粒分布较均匀。在模拟烟气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MnOx负载量、煅烧温度及质量和烟气流速比(W/F)对NO脱除率的影响。煅烧温度为773 K,MnOx负载量为10%时,NO脱除率达到98.56%;W/F为2-3 mg/(mL·min^-1)时NO的脱除率更高。  相似文献   
859.
ACF负载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活性碳纤维(ACF)负载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还原NO的效果,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负载氧化铈和氧化铜的ACF,在微型反应器中进行程序升温反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不同含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与ACF负载单金属氧化物作了比较,同时对催化剂进行了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氮比是1.1∶1,氧气体积比为5%,体积流速为4 000 h-1的条件下,负载复合金属氧化物的ACF低温活性相差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效率持续提高。当氧化铈与氧化铜的含量分别为10%和30%,在120~300℃区域内去除率维持80%以上,是低温催化中理想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60.
中国民航业安全风险监测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系统安全的思想,通过对航空安全历史数据的分析和专家经验,从人员、设备设施、环境和组织管理4个方面,提出中国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4个分系统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共102个风险因素指标,并合成为27个行业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以民航历史数据为样本,建立资源优化神经网络(RON)模型,将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与中国民航安全指数相联系,分析安全指数的关键影响因素,达到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的目的。通过建立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RON模型,可以实现民航整个行业、各分系统及单个指标的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