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7篇
  免费   626篇
  国内免费   3053篇
安全科学   823篇
废物处理   449篇
环保管理   722篇
综合类   5289篇
基础理论   1311篇
污染及防治   2292篇
评价与监测   378篇
社会与环境   413篇
灾害及防治   41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539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752篇
  2011年   778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672篇
  2007年   571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Measurements of aerosols were made in 2001 and 2002 at Dunhuang (40 degrees 00'N, 94 degrees 30'E),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 over the desert areas in the Asian continent. Balloon-borne measurements with an optical particle counter suggested that particle size and concentration had noticeable peaks in super micron size range not only in the boundary mixing layer but also in the free troposphere. Super-micro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largely decreased in the mid tropopause (from 5 to 10 km; above sea level, a.s.l.). Lidar measurements made during August 2002 at Dunhuang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mixing of dust particles occurred from near the ground to about 6 km even under calm weather conditions, and a large depolarization ratio of particulate matter was found in the aerosol layer. The top of the aerosol layer was found at heights of nearly 6 km (a.s.l.).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nonspherical dust particles (Kosa particles) frequently diffused in the free atmosphere over the Taklamakan desert through small-scale turbulences and are possible sources of dust particles of weak Kosa event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free troposphere not only in spring but also in summer over Japanese archipelago. Electron microscopic experiments of the particles collected in the free troposphere confirmed that coarse and nonspherical particles observed by the mineral particle were major components of coarse mode (diameter larger than 1 microm) below about 5 km over Dunhuang, China.  相似文献   
62.
报道了利用N,N─二甲基苯胺为偶联试剂的Criess反应以示波极谱法测定NO_2~-的测试方法。在拟定的实验条件下,NO_2~-在4.0×10~-3~4.8×10~-1μg/ml范围内与极谱波波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环境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l%,回收率在97%~101%之间。  相似文献   
63.
应用320米塔上第一次获得的垂直风速脉动量的垂直分布资料,根据湍流扩散统计理论并结合半经验近似,讨论由欧拉参数估算边界层下层扩散参数的主要方法,得到了湍流统计特征量K_(?)、σ_w及ε随高度和稳定度变化的经验关系,为北京地区大气扩散规律研究及污染模式的建立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4.
连续化学浸提法测定底泥中不同形态汞的探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文提出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将底泥作连续五次抽提,根据不同形态汞的溶解度,将底泥中汞分为水溶性汞、酸溶性汞、碱溶性汞、硝酸溶汞、王水溶汞五个部分。对蓟运河沿岸的天化、茶淀和污水库底泥中汞作上述化学形态分析。用合成样品验证求回收率,认为对底泥中惰性汞的测定较热解法可靠,并发现底泥中腐殖质汞与惰性汞之间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5.
以环境科学研究两变量非线性相关的问题为对象,讨论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有绝对误差均方和最小的最小二乘法、相对误差最小的新回归法。以简易的方法,建立相关性好、误差小的回归方程。介绍了两变量各种非线性相关时的线性回归方程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IntroductionContaminationofediblevegetationbypersistent,ubiquitouschemicalssuchasPCBs,dioxins,pesticides,andherbicidesprovidesamajorexposureroutetohumans ,domesticanimalsandwildlife .Uptakeoftheseorganicchemicalsbyplant,andsubsequentdistributionintheplan…  相似文献   
67.
区域环评中废水排放量的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区域环评污染物排放源强的预测原则,对区域开发活动中废水量和COD排放量的预测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并以温州滨海新区环评为例作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8.
寓资源环境保护于发展之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要改善中国目前生态状况的关键在于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扭转贫困地区的面貌,寓资源环境保护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69.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几个战略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资源供应日益紧缺,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从土地资源的潜力来看,我国土地理论的最高人口承载量可能是15—16亿人,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处于临界状态。关键在于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在农业方面采取超常规的增产措施,特别是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我国土地生产潜力东部大于西部,粮食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中部地带。20亿亩耕地是我国国土资源的精华所在,种植业的主攻方向应放在中产田,并大力加强我国九片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林业建设的战略重点应尽快转向山区。牧业应发展饲料生产,开辟新的饲料基地。从总体看,应强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农业,以内涵挖潜为主,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相似文献   
70.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清洁生产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思想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做好企业清洁生产的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