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郑州市冬季VOCs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于2018年1月8—26日对郑州市城区进行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监测,开展污染特征分析、来源解析和苯系物(BTEX)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郑州市城区TVOC平均浓度为64×10-9,污染期时段平均浓度为84×10-9,约是非污染时段的2倍;组分构成显示烷烃占比最大,其次是烯炔烃和芳香烃;源解析结果显示,VOCs主要来源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25%)、机动车尾气(24%)、燃烧(21%)、工业排放(16%)和溶剂使用(14%);监测期间苯系物非致癌风险危害值(HQ)在美国环保署规定的安全范围内,苯的致癌风险(R)为2.2×10-6,超过了美国环保署规定的安全阈值(1.0×10-6).对成年人存在致癌风险,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2.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重金属镉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石漠化是喀斯特背景下的土地退化.文章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土壤重金属镉的含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含量在0.034~0.635 mg·kg-1之间,平均值为0.243 mg·kg-1.其中,黑色石灰土Cd含量普遍高于黄壤,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土壤Cd含量总体随石漠化程度的加深而呈降低趋势,但除强度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石漠化等级之间无显著性变化.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之间,土壤Cd含量表现为开垦<放牧<火烧<樵采,其中,开垦与火烧、开垦与樵采在对土壤Cd含量的影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Cd含量在不同坡位间无明显变化规律,也无显著差异.研究区土壤Cd含量受土壤组分、有机质、pH和CEC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有机质、pH和土壤组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3.
自然状态下树木排放N2O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之一N2O的部分来源尚不清楚,以前认为只有土壤微生物过程是N2O的生物源,本文则旨在证明自然状态下植物也是N2O的排放源.采用同步空气样品采集装置和气相色谱仪观测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空气N2O的垂直分布特征,发现林冠或其附近处出现高N2O浓度,高N2O浓度比同一时刻其他高度处的正常N2O浓度高3.03%~64.9%,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林冠高度处的高N2O浓度和树干高度处的正常N2O浓度同时存在的现象证明了植物向外排放N2O,即植物自身在自然状态下是N2O的一个排放源.  相似文献   
54.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于2017年5月被正式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的受控名单.中链氯化石蜡(MCCPs)具有相似的性质.由于氯化石蜡(CPs)大量生产以及广泛应用,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本文综述了 SCCPs和MCCPs的生产和排放,以及2016年以后文...  相似文献   
55.
随着目前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家具板材作为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也逐渐受到重视.采用500 L静态箱,使用PTR-TOF-MS(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对市售六类家具板材排放的VOCs进行测定,分别进行排放速率与排放平衡试验得到板材的排放特征与排放成分谱,并估算其排放因子.结果表明:①集成材、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密度板、实木地板8 h排放的ρ(TVOC)(TVOC为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平均值分别为0.76、0.39、0.42、0.68、0.17、0.23 mg/m3,各类板材主要排放物种分别为甲苯、甲醛、甲醛、正壬烷、甲醇、甲醛,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23、0.23、0.13、0.35、0.04、0.06 mg/m3.②排放平衡试验中焕城胶合板、吉林松木集成材、凯越密度板及时代刨花板TVOC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63、10.63、0.51、2.07 g/m3.③板材排放VOCs成分谱中,焕城胶合板主要排放物种为丙烷、乙烷、甲醛、甲醇,其排放占比分别为18.57%、4.73%、19.74%、17.83%;吉林松木集成材主要排放物种为甲苯,其排放占比为43.27%;凯越密度板主要排放物种为乙烷与甲醛,其排放占比分别为26.44%、19.42%;时代刨花板主要排放物种为甲醛与甲醇,其排放占比分别为40.16%、31.55%.研究显示,各类板材VOCs排放特征、排放成分谱及排放因子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板材VOCs排放量较大,需加强行业标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6.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旱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计算研究期间碳汇大小,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对比,以期为准确估算该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提供基础。利用涡度相关法对该地区旱季(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时开展降水量(P)、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ir)、土壤温度(Tsoil)以及土壤含水量(SWC)等环境因子监测。观测期内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及浓度具有明显的"单谷"状日变化特征,白天表现为明显的碳汇,夜间则表现为明显的碳源,NEE在12:00最强,为-0.309±0.330 mg CO2/(m2·s),18:30最弱,为0.074±0.061 mg CO2/(m2·s);观测期内NEE、生态系统呼吸(Re)、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分别为-121.4、209.2、330.6 g C/m2,该生态系统在2019年2月的碳吸收能力最强,ReGEP在2018年10月达到最强;光合有效辐射是白天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d)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R2=0.40,p<0.01),空气温度与夜间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n)存在指数关系(R2=0.1267,p<0.01);观测期内的降雨抑制了该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即降水对NEE产生了抑制作用。旱季该生态系统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碳汇,碳汇值为1.214 t C/ha,明显低于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其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7.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的要求,结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际,应用VB 6.0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库系统,实现教考分离,解决了人工出题的随机性。本文介绍了试题库的功能设计、数据库表设计、自动抽题策略、Word试卷组成等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8.
在对元谋县猛林沟、牟定县戍街两地红土化剖面的地质特征、次生矿物变化、主要元素及金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在红土化剖面上的分布形式和红土化过程中全的活化、迁移及沉淀等的机理。笔者认为,区内保存完整的红土化剖面上存在金的双峰式富集,其中产于铁质硬壳层附近的上部金富集带是由于铁质胶体吸附的结果,而腐泥岩层附近的下部金富集带是由Eh变小、pH变大引起的;氧化还原作用是金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最重要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59.
近海海洋大气颗粒物中元素浓度及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平生  胡朝晖 《环境化学》1994,13(6):498-503
本工作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光测定近中国海域上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14个元素的浓度、粒径分布及富集因子。研究发现,在开阔海域大气污染元素和地壳元素主要来自亚洲大陆长距离输送的贡献,海水元素浓度受海盐气溶胶的控制,估算近中国海域大气中的尘土量为0.4-2.3μg/m^3,尘土粒子的输入量控制着海洋大气颗粒物中地壳元素浓度。  相似文献   
60.
Nanoporous carbons(NPCs) derived from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 are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many areas by virtue of their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large pore volume and unique porosity. The present work reports the preparation of an NPC with high surface area(1731 m~2/g) and pore volume(1.68 cm~3/g) by direct carbonization of MOF-5. We examined the adsorption of three typical contaminant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i.e., sulfamethoxazole(SMX),bisphenol A(BPA) and methyl orange(MO), by using the as-prepared NPC.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PC could adsorb the contaminants effectively, with adsorption capacity(qm) of 625 mg/g(SMX), 757 mg/g(BPA) and 872 mg/g(MO),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were approximately 1.0-3.2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for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 and commercial powder active carbon(PAC)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ith its high surface area and unique meso/macropore structure, the enhanced adsorption of NPC most likely originates from the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of a pore-filling mechanism,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and hydrogen bonding. In particular, the p H value has a crucial impact on adsorption, suggesting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NPC and the contaminants. This study provides a proof-of-concept demonstration of MOF-derived nanoporous carbons as effective adsorbents of contaminants for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