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崇明生态岛建设对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崇明岛的生态科技创新,在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一系列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分析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利用科技创新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思路:生态城镇的发展进程必须遵循生态学原则,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战略,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岛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此外,还提出了崇明生态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及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而使科技创新推动崇明岛生态建设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规划环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规划环评及其工作程序的研究成果.提出使用戴明循环理论对现阶段的规划环评工作程序进行改进,使程序层次化、工作细分化,增强整个规划环评工作的可操作性.使规划环评工作落实到单位和人,明确责任,减少部门间冲突。戴明循环理论的引入.提高规划环评的评价效果和效率.为规划环评提供了一个有效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规划环评的顺利开展,使环境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控制.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造纸行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能耗、水耗、资源消耗很大。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行业污染物排放重势必存在增长趋势,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潜力巨大,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就造纸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当前形势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更高要求以及应对办法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电渗析法淡化含盐矿井水过程中极限电流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许多煤矿采用电渗析设备淡化含盐矿井水,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操作电流确定不当而导致淡化效果差或极化结垢,致使电渗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准确确定极限电流是保障电渗析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目前V-I法确定极限电流存在的问题,提出用V/I-I和η-I曲线联合确定极限电流的设想,并通过实验证明V/I-I和η-I联合法要比V-I法更准确和快速地确定极限电流。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质监测站对发生在江河中的重大水质污染事故中承担着前哨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起江河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多年来松花江水质监测的实际工作,对环境水质监测部门开展重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措施研究的必要性、应急监测工作必需的配置、预警监测断面在应急监测中的功能与作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应加大江河水环境监测的投入,切实加强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尽快建成主要江河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江河重大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等方面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固定化微生物处理Cr(Ⅵ)废水体系,从混合微生物种类和固定化技术等方面对Cr(Ⅵ)的微生物去除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筛选出对Cr(Ⅵ)具有较高去除能力的混合菌株组合,然后采用海藻酸钠(SA)固定法进行混合菌株固定化,考察混合微生物和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HB(Bacillus subtilis var.)菌株对Cr(Ⅵ)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8%左右,其次为Ua(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最后为xJ-Ⅱ(Bacillus subtilis)菌株;混合菌株组合中,HB菌与XJ-Ⅱ菌组合和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效应较好,在6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2%;混合菌株经固定化处理后,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率仍很高,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到98%.可见,混合微生物能有效地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且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有望在铬污染废水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仪化公司)排放废水中乙醛污染的调查,表明仪化公司排放的含乙醛废水主要产生于聚酯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废水,喷淋废水,冲洗地面和其他跑、冒、滴、漏的废水(“清下水”)。1996年-2000年污水处理场日排放含乙醛废水约5.66万t,日排放含乙醛的“清下水”约3万t。排放的乙醛在长江仪征段未检出,在沿山河和胥浦河水中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和超标,超标率分别为50%和9.1%,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8.88倍和0.14倍。对长江仪征段乙醛污染的影响预测结果为:污水处理场在非正常处理情况下(即直排),其排放的废水将在排污口周围形成长1250m,宽200m的污染带,污染面积为25万m^2。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法同时测定水样中的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俊英  任守信 《环境化学》2004,23(2):213-217
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了水样中含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混合体系 ,在 0 1mol·l- 1 乙二胺 0 5mol·l- 1 氯化铵 (pH =8 5 0 )底液中于 - 0 5 0V和 - 0 69V (vsAg/AgCl)处出现两个灵敏度高且互不干扰的吸附波 .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分别在 4 0× 1 0 - 7— 8 0×1 0 - 5mol·l- 1 和 2 0× 1 0 - 7— 4 0× 1 0 - 5mol·l- 1 范围内与峰电流ip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分别为 8 0× 1 0 - 8mol·l- 1 和 6 0× 1 0 - 8mol·l- 1 .本法可用于环境废水中微量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同时测定 .另外 ,对双组分体系的吸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作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环境系统经济损失值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环境系统经济损失概念,并在这一概念框架中建立了符合安徽省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测算了以货币值表达的1990年的安徽省及该省分地市、分行业,以及各损体类型的环境系统经济损失值,分析了各损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损失代价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natural and synthetic estrogen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endocrine disruptors in aquatic organisms. Although natural and synthetic estrogens are known to be degraded by microbes, only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degradation pathways is available. Here, we studied the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a natural estrogen, 17β-estradiol, by the nitrifying microorganism Nitrosomonas europaea, and we determined whether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17β-estradiol had estrogenic activity. To identify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we subjected the culture solution to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the extract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potential estrogenic activity of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 yeast two-hybrid assay. 1,3,5(10),16-Estratetraen-3-ol (estratetraenol) was newly identified as a degradation intermediate produced by dehydration of 17β-estradiol. Estratetraenol was also degraded by N. europaea, and its degradation rate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17β-estradiol. The two-hybrid assay confirmed that estratetraenol acted as a ligand for the estrogen receptor; estratetraenol thus has potential estrogenic activity. N. europaea eliminated the estrogenic activity derived from 17β-estradiol.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report dehydration as a mechanism of microbial estrogen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