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6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2569篇
安全科学   526篇
废物处理   352篇
环保管理   644篇
综合类   4816篇
基础理论   1333篇
污染及防治   1806篇
评价与监测   460篇
社会与环境   411篇
灾害及防治   30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625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91.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基础核心制度,政府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对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排污行为等进行许可,以排放标准的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并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非达标区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污许可限制。然而,现有的部分行业排放标准由于制定时间较早、科学技术支撑方法不足、与环境质量改善难以挂钩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要求。本文在研究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对排污许可制度的支撑作用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排污许可制的排放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健全排污许可制度的环境标准支撑为目的,提出了现行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592.
基于污染物排放许可的总量控制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改革是基于排污许可制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关联关系,现有的排污行可证制度对总量控制制度融合的要求,从许可排放量确定、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核定等角度,深刻剖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融合存在的技术和机制两大障碍。最后就污染物总量确定、许可排放量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责任机制等三方面为构建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总量控制制度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93.
尹先清  陈文娟  靖波  刘倩  杨航 《化工环保》2017,37(4):377-382
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将Box-Behnken设计法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实验参数优化软件相结合,优化电化学去除油田污水COD的工艺参数。通过量子粒子群算法对SVM算法参数进行优化,从建立的回归模型中找到工艺参数的全局最佳点:电解时间60 min,电解电流3 A,三维电极填充料中石英砂质量695 g。模型得到的COD理论最优去除率为92.48%,验证实验得到的COD去除率为91.43%。  相似文献   
594.
陈文娟  靖波  张健  孟凡雪 《化工环保》2017,37(4):400-403
为解决传统电化学方法在含聚污水处理时电极板消耗严重、絮渣量大的问题,通过改进电极板材料、组合数及结构等,研究适度降解-除油一体化电化学技术,在降低渣泥量的同时保证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电极板组合为"网状惰性金属复合物极板(阳)-网状铝极板(阴)-网状铝极板(阴)-网状惰性金属复合物极板(阳)";在电解电流为4.0 A、极板间距为8.0 cm、面体比(电极板面积与处理污水量的比值)为2/17 cm~2/mL、电解时间为30 min的最佳处理条件下,几乎无絮渣产出,含聚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3.3%、聚合物降解率为92.0%、除油率为95.0%,展现了优良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95.
Effects of carbon concentration and Cu additive in simulated fly ash (SFA) and real fly ash (RFA) on the form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Fs),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Ds), chlorobenzene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which were all regarded as persistent chlorinated aromatics in iron ore sinter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annealing process of SFA with various carbon contents, the yield of chlorinated aromatics and the I-TEQ obtained their maximum at 10 wt% carbon content. Active carbon in SFA acted as the carbon source as well as an adsorbent which led to higher production of PCDD/F in solid phase at 10 wt% carbon content. The increase of carbon content will be beneficial on the formation of 2,3,7,8-Chloro-substituted PCDF compared with 2,3,7,8-Chloro-substituted PCDD. In addition, the CuCl2·2H2O was a much more powerful catalyst in the formation of chlorinated aromatic compounds compared with elementary Cu, since it served as both a catalyst and a chlorine donor. However, the RFA behaved similarly with SFA with elementary Cu in the formation of chlorinated aromatic compounds. The effect of carbon content and copper additives on formation of 2,3,7,8-chloro-substituted congeners displaye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tetra- to octa-PCDD/F isomers and even the total PCDD/Fs.  相似文献   
596.
This paper presented a novel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furfural by hydrothermal degradation of corncob over biochar catalyst, in which it was prepared with the recycling degradation solution and lignocellulosic solid residues. The biochar catalyst was papered by lignocellulose residues and concentrated saccharide solution, and then impregnated in 0.5 mol/L sulphuric aci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4 h assisted by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In the system of recycling, 8.8 % lignocellulose residues and 100 % concentrated saccharide solution from corncob hydrolysis have been recycled. Hydrolysis of corncob was carried out at 180 °C for duration of 170 min over the biochar cataly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furfural yield of up to 37.75 % and overall corncob conversion rate of 62.00 % could be achieved under optimum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the catalysts preparation and the corncob hydrolysi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acid density of 4.27 mmol/g of biochar catalyst makes the SO3H groups cleave β-1,4 glycosidic linkages effectively and hydrolyze the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to water-soluble sugars, as well as to facilitate dehydration of xylose to give the product of furfural.  相似文献   
597.
598.
禾草灵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大量残留,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危害。为探究除草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模拟水稻自然生长的环境,评估禾草灵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禾草灵(200 μg L-1)处理4 d对土壤微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8 d时,水稻生长没有明显变化,但土壤微生物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禾草灵(1 000 μg L-1)处理4天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8.9%,16.6%和10.2%;处理8 d后,水稻幼苗鲜重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下降了13.5%和13.3%。本研究证实高浓度的禾草灵残留会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9.
多溴联苯醚暴露的神经行为效应及其毒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代阻燃剂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在各类环境介质、生物体和人体中均能检出的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我国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集中于东南部地区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场地。由于PBDEs具有结构稳定性、亲脂性和生物累积性,电子废弃物拆解回收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居民健康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PBDEs的发育神经毒性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但其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和机制仍需深入研究。行为学效应既是内在神经毒性机制的外在反映,也是推测环境污染物在高级别生物学水平(如种群、群落)影响的最有力试验手段。近年来,基于视频追踪系统技术的商业行为学分析设备迅速发展,使行为学效应测试在环境毒理学领域具备极大的潜力。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回顾了PBDEs的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包括运动行为、掠食行为和认知行为,并分析了其可能的毒理机制,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00.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土壤中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土壤中金属元素在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6种土壤,利用in vitro方法(PBET和SHIME联用)研究土壤中Cu、Zn、Mn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显示,土壤中Cu、Zn、Mn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3.8%~63.0%、21.2%~64.4%、11.7%~35.6%;从胃阶段到小肠阶段,土壤中Cu的生物可给性提高了0.4%~14.4%,而土壤中Zn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降低了6.7%~38.7%。结肠阶段,土壤中Cu、Zn、Mn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4%~12.9%、5.7%~18.7%、6.2%~18.9%,与小肠阶段相比,分别降低了21.7%~56.9%、0.4%~36.8%、4.5%~19.1%。结果表明,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土壤中Cu、Zn、Mn在结肠阶段有较低的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