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IC+复合好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废水成分复杂,水质变化大,可生化性较好。采用IC(内循环反应器)+复合好氧反应器工艺处理中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COD、BOD5、NH3-N及SS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8%、98.7%、74%和90%,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2.
三峡库区顺坡向缓倾角滑坡灾害频发,万州塘角1号滑坡具有该种滑坡的典型特征。在对该滑坡详细调查研究、GPS观测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钻探工程,探井开挖及大型现场剪切试验对该滑坡的滑带特征及力学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表现为持续蠕滑,前缘比中部和后缘变形要大,其方向为NNW向,滑带埋深在10~21m,滑面呈波状起伏。探井揭露滑体中碎块石排布具有定向性和分段性特点,该滑坡存在多层次级滑动,认为在5.0~8.0m范围内存在一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差的次级滑动带,受主滑带控制。滑坡各区的力学强度表现为不均一性,在滑坡前缘滑带土剪切强度比中部大,这主要是因为在中部地下水相比前缘要丰富,加上滑带土主要为粘土矿物,遇水膨胀软化致使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73.
乐俊  奚迪  许毅  陆斌 《环境技术》2015,(2):19-24
针对变压器产品认证标准GB 19212.1(IEC 61558-1)中关于"短路和过载保护"的型式试验项目,研发了一套智能自动测试系统。对于两种类型的非耐短路变压器,即输入保护和输出保护类型,分别给出了系统软硬件配置和详细的测试操作流程。相比传统手动测试方式,该系统的应用可显著减少人员在线时间,同时降低人工测量环节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4.
硝化菌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殖速率和硝化活性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变化对硝化菌群的增殖能力及其对硝化作用活性的影响,确定了硝化菌群的最佳生长条件.研究发现,温度(θ/℃)、pH、供氧状况、无机碳源浓度等对于硝化细菌菌群的增殖能力及硝化作用活性具有较重要的影响,而含盐量高低几乎无影响.最适(θ、pH、[ρ(O2)]、[ρ(NaHCO3)]分别为30℃、pH8.5、3.5mgL-1、1gL-1,此时最大比生长速μm可达5.18d-1,最大比降解速υm可达48.43h-1.在含氧量较低时,氨氮浓度的升高使硝化菌群的μ值下降,υ值上升.考察有机碳对该菌群的影响发现,m(Corg)m-1(N)在0~0.5之间时,菌群有较大的比生长速率,并且硝化作用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75.
通过VDI滤料模拟测试装置、SEM等先进仪器对PPS覆膜滤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比较了常规PPS和PPS覆膜滤料性能,列举了其在燃煤电厂中的应用情况,阐明PPS覆膜滤料优异的过滤性能及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6.
基于定位观测,研究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秋茄(Kandelia obovate,KO)、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AC)、以及秋茄+桐花树(KA)混交等3种植被恢复下沉积物磷形态、酶活性以及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并与养蛏滩涂(恢复前,SC)进行了比较,以评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沉积物磷库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19年后,3种恢复模式下沉积物全磷(TP)和无机磷(IP)含量相较恢复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KA最高,SC最低;而沉积物有机磷(OP)含量在不同恢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恢复模式下,IP均是沉积物磷的主要形态,占TP的60%~73%;其中,沉积物氢氧化钠提取磷(NaOH-P)和盐酸提取磷(HCl-P)在KA处理下明显高于恢复前(SC).(2)与恢复前相比,不同恢复模式下沉积物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明显增加,总体表现为AC>KA>KO>SC,但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并无明显差异.(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恢复模式下沉积物磷含量变化主要受酶活性(特别是碱性磷酸酶)及环境因子(pH、有机质、全氮等)的综合影响.泉州湾河口湿...  相似文献   
77.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了香草醛交联壳聚糖(V-CTS)希夫碱,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吸附剂对镉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粒径约在5~40μm之间,吸附剂对镉离子的的吸附条件是:pH为6.0,100 mg/LCd2+溶液50 mL,吸附剂投加量为0.02 g,吸附震荡时间5 h,温度20℃,吸附量为39.7 mg/g。与水浴法制备的吸附剂以及其他壳聚糖改性产品相比,该吸附剂的吸附量大大提高,且操作方法简单,工艺条件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78.
土壤碳收支对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侯亚红  王磊  付小花  乐毅全 《环境科学》2015,36(7):2655-2661
秸秆直接还田与秸秆炭化还田是目前最主要的秸秆还田措施.由于秸秆与秸秆生物炭结构和性质的差异以及还田过程的差异,其还田后的土壤呼吸和土壤碳收支必然有显著差异.采用室外盆栽的方式,以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系统研究了土壤呼吸与土壤碳收支对多种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土壤呼吸[均值为21.69μmol·(m2·s)-1]显著低于秸秆直接还田[均值为65.32μmol·(m2·s)-1],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20.40 g·kg-1)和植物的固碳量(平均植物生物量138.56 g)均高于秸秆直接还田(均值为17.76 g·kg-1和76.76 g);考虑了生物炭制备过程的碳丢失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土壤碳收支仍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是一种较低碳的秸秆还田模式;秸秆直接还田显著促进土壤脱氢酶活性﹑土壤β-糖苷酶活性和土壤活性微生物量,因此导致较高的土壤呼吸,而生物炭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普遍较低;秸秆生物炭的易氧化态碳含量和可生物降解性均显著低于秸秆对照,表明秸秆生物炭稳定性较高,难以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利用,因此其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活性普遍较低,秸秆碳可在土壤中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79.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sensitivity of freshwater and marine organisms to two structurally similar substances, acrylic acid and methacrylic acid. Reported acute toxicity data (L(E)C50-values) for freshwater organisms range from 0.1 to 222 mg/l and 85 to >130 mg/l for acrylic acid and methacrylic acid, respectively. The large variation in toxicity data for acrylic acid is due to a specific toxicity to certain species of freshwater microalgae, with algae EC50-values being two to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L(E)C50-values reported for fish and invertebrates.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marine organisms, ecotoxicity data was generated for ten species of microalgae, one invertebrate species and one fish species. For methacrylic acid, we found a marine acute toxicity that ranged from 110 to >1260 mg/l, which is comparable to reported data on freshwater organisms. In strong contrast, the resulting L(E)C50-values for acrylic acid ranged from 50 to >1000 mg/l, and there was no specific sensitivity of marine algae when compared to marine invertebrates and fish. For acrylic acid, therefore, use of the available freshwater toxicity data for an effects assessment for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s likely to overestimate the hazard and risk from this substance. Overall,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ecotoxicity data generated on freshwater species may not always be appropriate for the effects assessments of organic chemical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hus emphasising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ecologically relevant data to assess environmental risk.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