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4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441篇
安全科学   440篇
废物处理   212篇
环保管理   348篇
综合类   2728篇
基础理论   615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921篇
评价与监测   244篇
社会与环境   225篇
灾害及防治   2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滇池水体中透明度的遥感定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利用滇池 1999年 4月 14日陆地卫星TM数据与准同步全湖面监测资料 ,对滇池全湖水体透明度与不同波段遥感值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度分析 ,并据此建立了TM图像遥感透明度水质模型 ,该模型被成功地应用于滇池水体透明度的遥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2.
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以自由态、挥发态、溶解态和残留态等四种形态存在 ,其中残留态的部分是最难以去除的 ,残留量的多少是关系治理费用及治理时间长短的最关键因素。本文以柴油为代表 ,对地下水饱和区中有机物的残留进行了试验模拟 ,与非饱和区的残余饱和度进行了比较 ,揭示了饱和区中有机污染物残余的特点 ,并深入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 ,砂性介质中 ,地下水饱和区中有机污染物的残余饱和度显著大于非饱和区中的残余饱和度 ,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特性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使饱和区中部分残留态污染物转化为自由态 ,提高去除效率 ;与非饱和区中多孔介质粒径越小 ,残留量越大的特性相反 ,饱和区中测得的残余柴油饱和度随介质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水位变动速度的试验结果表明 ,水位变动速度对粘性大于水的柴油的残余饱和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13.
为合理确定常熟氟化工项目排污口布置方案 ,本文在分析长江常热段水环境特征的基础上 ,针对其复杂的水下地形和水流流场 ,建立了较为准确和实用的平面二维水流水质耦合数学模型 ,预测计算了三套方案污水对重点保护水域影响程度和范围 ,并从水流流场、水质影响评价、技术经济多角度对方案进行了比较论证 ,最终推荐污水江中排放的方案 ,为项目的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吴晓琼  俞斌 《环境科技》2004,17(2):7-8,12
以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3R)目标污染物,在自然光源下,应用Fenton/草酸根体系的降解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太阳光/Fenton/草酸根的作用,可有效地净化含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115.
两级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乳化液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斌  陆晓千  徐竟成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91-193,196
采用两级所浮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高浓度乳 化液含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和运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FS混凝剂有较好的破乳效果,二级气浮出水再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后,CODCr和油总去除率分别为99.5%、99.9%,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6.
通过自由沉降和离心分离试验结果的比较,考察了加热离心分离法处理炼油厂含油焦化废水脱除固体颗粒的效果。结果表明,加热离心分离法大大改善了含油焦化废水的脱水和脱固性能,在加热到60~80℃时,75%以上的固体颗粒可被脱除  相似文献   
117.
引滦水中不同形态天然有机物的卤代活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过滤、XAD树脂吸附和阴离子树脂吸附等方法将引滦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分离为悬浮态、憎水化合物、腐殖酸类化合物、非腐殖酸类阴离子化合物和其它亲水化合物。分别对不同形态有机物进行氯化处理,测定了产物中的挥发性卤代烃。结果表明,引滦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主要氯化产物是氯仿和一溴二氯甲烷,此外还生成少量二溴一氯甲烷。悬浮态有机物和溶解态腐殖酸是生成氯仿的最重要母体,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则大多来源于溶解态腐殖  相似文献   
118.
功能区排放负荷污染系数百分比分配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了总量控制区风频、风速和各功能区位置及污染源“影响范围”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提出了“平均下风距离”的概念,从而建立了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总量控制区内功能区排放负荷分配新方法。通过与 总量控制A值法所提出的面积分配方法相比较,验证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9.
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龚斌  刘津  赵斌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008-2012
从污泥中分离到1株高效苯酚降解细菌JF-10.在以1000mg·L-1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并加有0.05%酵母粉的无机盐培养基中,JF-10能在24h内将苯酚完全降解.该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与P.citronellolis、P.nitroreducens、P.aeruginosa亲缘关系较近,但生理生化特征又有差异.JF-10与P.citronelloli gyrB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只有75%,与P.aeruginosa也只有80%.该菌在pH值4.0~9.0时对苯酚的降解达80%以上,加入一定浓度Mn2 、Cu2 、M2 、Pb2 对苯酚降解有促进作用;200mg·L-1的α-萘酚、苯胺能显著抑制苯酚降解,但甲苯对苯酚的降解无影响,苯酚可以促进邻甲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0.
考察了振荡时期温度、PH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吸附热力学实验,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模式和Langmuir模式较好地描述;可能的吸附机理为:一是NH分子通过偶极力和氢键方面吸附,二是NH4通过离子交换面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