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711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122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930篇
基础理论   28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22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处理城镇污水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分离获得一株反硝化细菌D3,并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及反硝化特性。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探讨了基质浓度、起始pH和温度对菌株反硝化活性的影响。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初步鉴定菌株属于寡养单胞菌属。该菌能利用硝酸钠或亚硝酸钠进行反硝化作用,最佳电子受体是硝酸盐氮,反硝化速率最大为19.86 mg/(L·h),最适生长pH为7.36,最适生长温度为33.5℃。菌株D3在初始硝态氮浓度为140 mg/L,以乙酸钠为惟一碳源,pH为7.36,温度33.5℃的最优生长条件下,培养10 h进入对数生长期,倍增时间为9.9 h,48 h内硝酸盐还原率达95%。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研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基质复杂的环境样品中的土霉素的吸附分离效果,以应用最为广泛的土霉素(OTC)为研究对象,利用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双功能单体、在二氧化硅基质上制备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吸附鸡粪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了研究。以聚合物的吸附容量和印迹因子为考核指标,对两种单体的投加比例和二氧化硅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确定其合成最佳条件:二氧化硅用量为15 mmol、单体总量一定时各物质的摩尔比为OTC:MAA:MMA:EGDMA=0.08:2.0:2.0:8.0。在此条件下合成的表面印迹聚合物对鸡粪基质中的OTC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9.67 mg/g,印迹因子4.69,可见该表面印迹聚合物对复杂环境样品中的OTC也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13.
本报告介绍DDT经金属对处理后降解产物的分析鉴定和有关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降解产物主要是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的。水溶液中的DDT用Cu-Zn金属对还原其降解产物经鉴定是DDD、DDMS、DDE_t,它们是DDT分子脱去烷基碳原子上不同数目的氯原子的产物。而在Cu-Fe金属对作用下,水溶液中的DDT的还原则是同时得到四种不同类型的产物。它们是DDT脱去烷基碳原子上的1个和3个氯原子的DDD和DDE_t;DDT脱氯、氧化产物DBP和DBH;DDT脱去HCI生成的DDE;两个DDT分子二聚脱氯的产物TTTB和TTDB。 实验证明金属对对DDT的作用是催化还原反应,金属对起着催化剂和还原剂双重作用。通过实验结果对DDT在金属对作用下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4.
蓟运河汞污染化学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蓟运河汞污染化学地理研究,查清了河水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的含量范围,水平和垂直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研究了汞存在的形态;揭示了汞在河流中的富集区;作出了河流汞污染状况的分区,初步提出了治理河道汞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5.
长炼第二污水处理场氧化沟工艺运行小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臭伯尔氧化沟池容大,停留时间长,运行稳定,对氧化沟污泥培养及开工运行进行了小结,并结合运行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6.
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以自由态、挥发态、溶解态和残留态等四种形态存在 ,其中残留态的部分是最难以去除的 ,残留量的多少是关系治理费用及治理时间长短的最关键因素。本文以柴油为代表 ,对地下水饱和区中有机物的残留进行了试验模拟 ,与非饱和区的残余饱和度进行了比较 ,揭示了饱和区中有机污染物残余的特点 ,并深入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 ,砂性介质中 ,地下水饱和区中有机污染物的残余饱和度显著大于非饱和区中的残余饱和度 ,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特性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使饱和区中部分残留态污染物转化为自由态 ,提高去除效率 ;与非饱和区中多孔介质粒径越小 ,残留量越大的特性相反 ,饱和区中测得的残余柴油饱和度随介质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水位变动速度的试验结果表明 ,水位变动速度对粘性大于水的柴油的残余饱和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17.
拟定了金属配合物的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Al与 8-羟基喹啉反应生成的黄色配合物 ,用氯仿萃取 ,在C8烷基键合固定相上 ,以甲醇 -乙酸乙酯 -水 (体积比 4 0 :2 0 :4 0 )为流动相 ,于波长390nm处测定饮用水中总Al的含量 ( 2 0 -70 0 μg/L)。对萃取条件和萃取百分率 ,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测定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18.
PSA处理含氟矿井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聚硅酸铝混凝剂处理煤矿含氟矿井水,处理后,氟,S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8%,98.5%和96.8%,处理后的水质可用于矿井除尘或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垃圾填埋堆体模拟装置,对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在1998年2月至1998年10月期间稳定化过程中的垃圾渗滤液水质指标变化、堆体内部温度变化、垃圾减量化、沉降高度和产气量进行了研究,装入模拟装置的221kg生活垃圾经8个月的降解后,垃圾减量化显著,总量降至127kg,其中有机组分由94.8kg(42.9%)降至20.93kg(16.5%),无机组分由72.71kg(32.9%)降至53.65kg(4  相似文献   
120.
Occurrence, variation and behaviour of nonylphenol (NP) and octylphenol (OP) were studied i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from Guiyang City was the main source of alkylphenols (APs) entering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NP and OP in river water ranged from 40 to 1582 ng L(-1) and from below the lowest limit of detection (LOD) to 67 ng L(-1), respectively. NP and OP were also detected in groundwater. Both NP and OP exhibited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river water and groundwater. It was foun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NP and OP in river water was low upstream and dramatically increased downstream,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NP was found in winter compared to that in summer. Proportions of NP and OP were trapped by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which accounted for 7.6-50.0% and 3.4-25.6% of their total concentration in the river water system, respectively. Seasonal changes in water flow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Ps. To determine the behaviour of APs along the river, a mass balance equation based on chloride was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mixing process was the predominant factor to determine upstream APs concentrations; while the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controll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APs downstream. Considering the adverse effect of APs on organisms, combined effect modeling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oxicity to fish.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mixture effect for APs in river water on fish vitellogenin induction was low upstream and medium downstrea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