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2篇
  免费   848篇
  国内免费   1619篇
安全科学   736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394篇
综合类   3744篇
基础理论   578篇
污染及防治   321篇
评价与监测   233篇
社会与环境   259篇
灾害及防治   26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41.
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ArcGIS 10.0及InVEST土壤保持模型,分析2000—2010年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模拟流域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及土壤保持量的变化规律,并着重探讨土地利用类型方式转变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间,流域裸地大比例减少90.18%(831.06 hm2),主要转移至水域,耕地大面积减少5 197.24 hm2(4.11%),主要流向灌丛和城镇;坡耕地还林还草初见成效,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成效显著。2)2000—2010年间,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较为严重,整体处于中度侵蚀至强度侵蚀级别,但10 a间侵蚀状况有减缓趋势;在该研究时段内,耕地大面积转为灌丛是该流域由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引起的土壤侵蚀减缓的主要原因;另外,耕地转为林地以及裸地面积的减少也起到了减轻土壤侵蚀的作用;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林地、灌丛及草地转为耕地时,土壤侵蚀强度则会明显增加。3)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受多方因素共同影响;2000、2010年研究区实际土壤保持量分别为5.35×108、5.47×108 t;占全区面积一半以上的林地和灌丛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较为稳定,全区土壤保持功能有所提高。保证一定面积的林地、在人工干预下合理安排坡耕地还林还草区域的空间分布是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减少土壤侵蚀的必要措施,同时应注重对可利用耕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742.
崇义客家梯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崇义客家梯田位于赣南,为当地客家人提供了多项生态服务功能。开展崇义客家梯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梯田区生态系统对客家社会的直接贡献,使政府作经济效益权衡决策时充分考虑保护梯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论文根据梯田区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特征,构建了崇义客家梯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以2012年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替代成本、市场价值、影子工程、造林成本、成果参数和旅行费用等定量方法,评估了崇义客家梯田区农田和森林两个主要生态系统的价值。结果表明:1)2012年崇义客家梯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02.02×108元,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42.00×108元和60.03×108元,分别占总价值的41.17%和58.84%。2)在评估的11项服务指标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旅游休闲的价值居前两位,分别为29.73×108元和22.30×108元,各占总价值的29.14%和21.86%。3)11项服务指标按其评估的价值大小排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休闲>气体调节>土壤保持>产品生产>气候调节>调洪蓄水>病虫草害控制>社会保障>文化传承>净化环境。直观的经济数字反映了客家梯田区生态系统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和公众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也为政府制定客家梯田区生态系统补偿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43.
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事件具有决定性影响,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研究问题之一。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事件影响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含量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导致流域极端水文过程时空格局改变。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将影响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削弱流域防洪抗旱能力;水利工程的修建将增大流域储水状况,有效应对流域旱涝事件,但同时存在加剧流域旱涝事件的风险。此外,论文还概述了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事件影响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744.
夏楚瑜  马冬  蔡博峰  陈彬  刘惠  杨璐  吕晨 《环境工程》2021,39(10):50-56,63
道路交通作为交通部门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承担重任.碳减排技术成本的研究有利于平衡道路交通机动化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实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基于乘用车、商用客车、轻型商用货车和重型商用货车等车型,结合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辅助系统技术和整车技术和新能...  相似文献   
745.
传统生物滞留池对N、P去除效果较差且不稳定,甚至会出现N、P的负去除现象.文章采用改良复合填料,结合双层填料和滤池饱和区组合设置,构建了4组模拟生物滞留实验柱,分别加入传统填料(C1)和改良复合填料(C2、C3、C4),并设置滤池饱和区的组合式排水系统以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利用半合成模拟雨水作为实验进水对出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比较.此外,还评价了介质深度、干旱期对生物滞留柱中磷的截留和反硝化酶活性的影响.填充C2的实验柱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佳(93.70%);填充C1的实验柱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57.36%);填充C3的实验柱去除硝酸盐和总氮的性能最佳(分别为83.54%和92.15%).结果 表明,通过改良填料羟基铝蛭石污泥、双层填料和滤池饱和区组合设置,可以有效地改善径流水质,并可为高效雨水处理提供新的生物滞留池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746.
准确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实现饮用水安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基于源头削减和全过程协同管理的思路,将GIS平台、ArcSWAT模型、成本-效益分析技术相结合,以贵州省红枫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例,通过对近5年(2010-2014年)水污染负荷特征进行模拟,识别影响水环境污染控制的关键源区,在此基础上划定水源保护区.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总氮、总磷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为农业面源,其中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的负荷贡献分别达到89.7%和91.8%,总氮和总磷负荷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部地势较高且农业耕作活动频繁区域;② 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测土配方施肥、1°~15°坡耕地等高植物篱、保护性耕作、植被缓冲带的成本-效益比较高,在该区域水环境污染控制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③ 基于水污染关键源区识别结果,划定饮用水源四级风险区,其中一级、二级风险区总面积为97.6 km2,仅占原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面积的41.4%,可削减总氮、总磷负荷的60%~70%,所需的搬迁成本仅为原划定方案的35%.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中西部人口密度大且逐水而居的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管控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47.
针对煤制烯烃项目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从生化处理技术与回用处理技术方面阐述了煤制烯烃废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了煤制烯烃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了新型脱氮工艺、膜集成工艺及分质结晶技术在煤制烯烃废水处理中的可行性,为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48.
马振  万皓 《环境工程》2017,35(2):78-82
近年来,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因占地面积小,可同时控制多种污染物而引起广泛的关注,但该技术多数仍停留在实验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法、固相吸附法、溶液吸收法及微生物法等方法研究进展,对各方法的脱硫脱硝特点及功效进行评述,分析其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方法的研究方向,为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49.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交通隧道施工期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隧道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研究了施工中含污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污染以及地下水疏排给隧道周边水资源流失两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数量随施工进展与现场情况变化进行增减,以满足施工期不断变化情况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准确评估;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木桶理论"的原理,明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环节,有助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50.
铅锌矿在我国储存量大,电解法生产锌过程中可产生含Zn~(2+)、Pb~(2+)、Cd~(2+)、As5+和Cu~(2+)等重金属离子的漂洗废水。以硅藻土精土为基体,用碳酸钙作为改性剂制备改性硅藻土,对电解锌漂洗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50 min,碳酸钙改性硅藻土用量为3 g/L,pH为5.46,温度为25℃条件下,对废水进行吸附实验,吸附后废水中的Cu~(2+)和As5+离子浓度低于仪器检测线(0.01 mg/L和0.09 mg/L),Pb~(2+)浓度为0.16 mg/L,吸附后废水中Cu~(2+)、As5+和Pb~(2+)离子浓度均满足GB 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同时,采用SEM、FTIR、XRD等对碳酸钙改性硅藻土进行表征,进一步探讨了碳酸钙改性硅藻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