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3篇 |
综合类 | 64篇 |
基础理论 | 13篇 |
污染及防治 | 25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Changjie Cai Fuhai Geng Xuexi Tie Qiong Yu Junlin 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xford, England : 1994)》2010,44(38):5005-5014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were measured from 2007 to 2010 at the center of Shanghai, China. Because VOCs are important precursors for ozone photochemical formation,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VOC sources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d VOC concentrations in Shanghai are dominated by alkanes (43%) and aromatics (30%), following by halo-hydrocarbons (14%) and alkenes (6%). Based on the measured VOC concentrations, a receptor model (PMF;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coupled with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VOC sources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industrial complex,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etc.) i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major VOC sources in Shanghai. The result shows that seven major VOC sourc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PMF method, including (1) vehicle related source which contributes to 25% of the measured VOC concentrations, (2) solvent based industrial source to 17%, (3) fuel evaporation to 15%, (4) paint solvent usage to 15%, (5) steel related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12%, (6) biomass/biofuel burning to 9%, and (7) coal burning to 7%. Furthermore,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related to VOC sources is calculated by the MIR (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 technique. The most significant VOC source for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is solvent based industrial sources (27%), paint solvent usage (24%), vehicle related emissions (17%), steel related industrial productions (14%), fuel evaporations (9%), coal burning (6%), and biomass/biofuel burning (3%). The weekend effect on the VOC concentrations shows that VOC concentrations are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weekdays than in the weekends at the sampling site, suggesting that traffic condi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VOC emissions in Shanghai. 相似文献
102.
张铁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4,14(8):33-36
根据烟气脱硝装置工艺特点,利用臭氧腐蚀性测试装置,开展了金属材质的腐蚀性研究。通过扫面电镜对不同材质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确定了臭氧对不同材质的腐蚀特性,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臭氧分解的绝热温升。结合脱硝装置工艺特点对氧气管道流速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3株真菌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条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受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具有广谱脱色的优势菌17株,并进一步扩大染料范围,筛选出3株对偶氮、蒽醌、三苯甲烷染料均有较好脱色效果的优势菌株. 3株菌分别为青霉属(菌Ⅰ、菌Ⅱ)和头孢霉属(菌Ⅲ)的真菌;以染料配水为例,探讨了pH值、温度、碳源、氮源因素对菌株脱色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际废水的脱色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在pH值5~9, 温度18~37℃的区间内,且外加葡萄糖提供0.5%碳源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可达70%. 因此对处理染料污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不同等级道路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等级道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机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选取1976年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等级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1976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景观指数,分析近40年间各等级道路缓冲区及缓冲区梯度上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各等级道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著且存在梯度效应,即距离道路越远,受各等级道路的扰动就越小;(2)各等级道路对周边整体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3)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缓冲区范围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4)近40年来各等级道路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均有所增加,而景观蔓延度却有所降低;(5)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两侧3600 m、600 m和300 m范围内景观的切割作用最为强烈,且距离道路越远景观形状受道路的干扰越小,景观形状越趋于规整。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灯心草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对土壤复合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叶绿素含量和POD、SOD、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作为观测指标,研究了Cu、Cd、Pb、Zn和As复合重金属胁迫下灯心草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机理.结果表明,灯心草的生理毒害效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现为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b值降低,叶片失绿现象明显.随着复合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灯心草3种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出现抗性酶活性高峰所对应的重金属浓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变化趋势.总体来说,在接近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低浓度设计范围内,酶活性有逐渐被激活的趋势.但在高浓度水平下,酶活性普遍受到抑制.生长在铅锌尾矿和模拟矿毒水污染土壤中的灯心草叶绿素合成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POD和CAT两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海河流域不同土壤类型中硫及其形态的含量分布、水平及垂直变化进行探讨,研究其在一定条件下土壤中硫的自然富集、增减途径、自身循环环境以及分布特征。为研究本区硫的库存量及流通量循环体系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