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氮沉降与生物炭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探讨氮沉降与生物炭(BC)施用对杉木幼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可溶性有机质(DOM)光谱学特征的短期影响.氮沉降处理为0(对照)、40(低氮)和80kgN/(hm2·a)(高氮),在不同氮沉降下BC施用水平分别为0(对照)、12(低量BC)和36t/hm2(高量BC).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处理,单独低氮与单独高氮处理3个月后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0.06和0.09(P<0.05),但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的土壤pH值均呈上升趋势,增加了0.32~0.94(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单独低氮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显著降低,单独高氮处理的则显著升高且DOM结构趋于简单;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中,低量BC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无明显变化,但高量BC处理的显著提高了30.1%~95.6%,并且DOM结构趋于复杂.冗余分析发现,土壤pH值是导致不同处理DOM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氮沉降背景下施用高量BC短期内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土壤DOC含量并使DOM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12.
在实验室模拟培养条件下,研究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在厌氧体系中对V(V)的耐性试验,探讨在不同的V(V)浓度、接菌量、pH值和不同蒽醌-2,6-二磺酸(AQDS)浓度下对V(V)还原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V)浓度低于10mg/L时对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的生长影响较小,V(V)浓度超过20mg/L则会抑制其生长和V(V)的还原;随着接菌量的增加,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能力逐渐增强;2种微生物最适生长pH值均为7.0左右,弱碱性环境下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率高于弱酸性环境;添加1mmol/L AQDS会加快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菌株培养3d后通过SEM分析,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进行V(V)还原的同时也伴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利用XPS能谱分析表明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将V(V)还原为V(IV).  相似文献   
113.
在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探讨厌氧体系中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Cr(VI)的还原能力,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oneidensis MR-1介导下不同浓度Cr(VI)的生物转化与微生物对铬的耐受特性密切相关,低浓度Cr(VI)对其生长影响不大,高浓度时细菌生长则受到抑制,进而抑制Cr(VI)的还原率;菌株对Cr(VI)的还原作用随着接种菌悬液量的增加而增强;菌株最适生长pH值为中性,弱碱性环境比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菌株对Cr(VI)的还原;增加Fe(Ⅲ)的量会加快Cr(VI)完全还原的速率.通过SEM-EDS和XPS分析,在对Cr(VI)进行处理5d后,菌体表面有Cr(VI)和Cr(Ⅲ)两种形态存在,证实S.oneidensis MR-1在对Cr(VI)进行还原的同时也伴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微生物还原为环境中Cr(VI)的去除以及解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4.
斯林林  周静杰  吴良欢  胡兆平 《环境科学》2018,39(12):5383-5390
在太湖流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CRF)、生物炭配施控释肥(BC+CRF)、生物炭配施稳定性肥(BC+SF)、生物炭配施控释肥和稳定性肥(BC+CRF+SF)4种施肥处理对稻田田面水p H、氮素动态变化、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面水平均p H介于5.64~8.15,生物炭配施控释肥和稳定性肥田面水p H降低3.16%~4.48%.田面水平均全氮(TN)质量浓度介于19.05~25.23 mg·L~(-1),生物炭配施控释肥和稳定性肥田面水T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4.75%~6.58%.田面水无机氮素以铵态氮(NH_4~+-N)为主,NH_4~+-N和硝态氮(NO_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介于0.01~17.26 mg·L~(-1)和0.24~3.11mg·L~(-1).与单施控释肥相比,各处理田面水NH_4~+-N和NO_3~--N质量浓度分别显著降低35.89%~48.78%和20.54%~37.01%.生物炭配施稳定性肥显著降低了田面水NH_4~+-N和NO_3~--N质量浓度,有效减少无机氮素径流流失风险.TN、NH_4~+-N、NO_3~--N径流流失量分别介于16.24~18.09、1.76~2.22、0.76~1.38 kg·hm~(-2).与单施控释肥相比,各处理TN、NH_4~+-N、NO_3~--N径流流失均有不同程度削减.生物炭配施控释肥和稳定性肥显著削减了氮素径流流失,有效降低区域稻田氮素面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5.
以松嫩平原西部为例,在构建生态环境胁迫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对生态环境胁迫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4年15 a间,除松原市和扶余县以外,其他县市生态环境胁迫系数都呈增大趋势,特别是大安市、长岭县、乾安县等地胁迫系数较大.采用相对指标法,运用GIS-E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环境胁迫度进行分级.最后,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胁迫变化的驱动因子,并提出减缓生态环境胁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6.
介绍了江苏省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的构成和环境空气质量趋势监测点的优选方法。通过对1993年-2000年全省13个少辖市60个监测点的SO2、TSP监测结果的相关指标统计,分别优选出代表全省及省辖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趋势监测点12个和25个。  相似文献   
117.
滤毒罐寿命失效指示器能保障有毒有害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全面了解滤毒罐寿命失效指示器的研究进展,基于滤毒罐失效指示器的概念、原理和政策,介绍滤毒罐对有机蒸气有效防护时间的评估模型及其应用;通过介绍近年来主动式和被动式2类滤毒罐寿命失效指示器的研究进展,指出被动式比色型寿命失效指示器由于成本低廉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成熟的技术,而成本仍然是制约主动式寿命失效指示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滤毒罐寿命失效指示器在职业防护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8.
厌氧氨氧化菌的培养与推流式反应器氨厌氧工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推流式固定化絮体生物反应器培养出高活性的厌氧氨氧化(ANAMMOX)红色颗粒污泥.在稳定运行后,反应器的NH4+-N和NO2--N去除率皆大于98%,TN平均去除率为86%,NO3--N的生成率约为14%,TN去除负荷达2.56kg/(m3·d).同时考察了进水基质比例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颗粒结构.  相似文献   
119.
对武汉东湖3个样点沉积物及间隙水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位于排污区附近的1号点沉积物TP浓度最大,位于湖心位置的2号点TP浓度最小;(2)3个样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均为Fe P(铁结合态磷)所占比例最大(3885%~5914%),LP(不稳定态磷)所占比例最小(027%~149%);(3)东湖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较高,有较大的磷释放潜力;(4)东湖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正磷酸盐和上覆水中正磷酸盐存在较大浓度梯度,浓度梯度可能不是间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磷交换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0.
中国省际旅游效率评价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7-2010年中国旅游效率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旅游效率的指标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0年中国的旅游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最高、中部最低、东北和西部介于两者之间,其中东西部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和东北呈上升趋势;受东部和东北的旅游效率变化影响,中国旅游效率呈发散趋势,即省市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旅游业从业人员数和交通便利条件是影响旅游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