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57篇
综合类   765篇
基础理论   284篇
污染及防治   282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0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3篇
  192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Determining Ecoregions for Environmental and GMO Monitoring Network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representati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 at the regional scale cannot use raster-based or random sampling designs, but requires a stratified sampling procedure integrating different information layers, and it has to occur in ecologically differing homogeneous regions (ecoregions). These we have determined using a set of spatial strata with ecological variables which we analysed with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CART). We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at covers different scales, and we transfer the framework to a potential GMO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monitoring network. We use ecoreg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strata together with exist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s to determine GMO monitoring sites more precisely.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淮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划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的《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收集到的区域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并根据近三年来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新取得的水文地质钻孔资料、水化学及同位素样品分析结果,科学地对淮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进行了划分和印证,结合项目阶段研究成果,对淮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Pesticide use in agriculture can cause undesirable effects on human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integrated agriculture is the elimination or reduction of possible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ch as pesticides.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farmers need a method to assist them in estimat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esticide use. This paper addresses a two-part question: what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assess pesticid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how can impact be quantified? A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pesticide depends on its dispersion in the environment and on its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the literature on these topics is reviewed to address the first part of the question. To addres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question, six recent approache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pesticides on the environment are compared regarding choice, transform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input parameters. The use of simulation models to assess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缺氧生物筛选——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设计要求。该技术用在造纸废水处理工程上作为主要的生化处理单元,可抑制丝状菌繁殖,避免污泥膨胀,而且还具有耐冲击负荷、污泥沉降性能好等特点,实际工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臭氧和催化臭氧氧化法是对印染废水有效的处理手段之一。选取用途较广的活性艳蓝X-BR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氧化过程中染料的降解和结构变化情况。并选取了Fe2+、Fe3+和Ni2+为均相催化剂,讨论了pH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均相催化体系中,酸性条件下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转型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生产转型是乡村生产体系演变的核心内容,以粮食生产转型研究为突破口能够清晰反映区域乡村人地关系的演化过程,为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转型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聚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转型历程,并尝试构建我国粮食生产转型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转型呈现出“以粮为纲—农业结构调整—综合转型—城乡互动”四个差异化阶段特征。利用GL-RL模型,构建了我国粮食生产转型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由Green Loop阶段演化到Red Loop阶段,粮食生产逐渐由本地生产融入到城乡生产网络,驱动粮食生产转型的扰动因素具有多时空尺度特征和跨尺度效应。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地关系协调和全球化等因素将会对未来粮食生产转型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优化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关系,将为保障粮食生产有序转型,完善乡村生产体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