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4篇
  免费   1801篇
  国内免费   6544篇
安全科学   1191篇
废物处理   1012篇
环保管理   1382篇
综合类   10122篇
基础理论   348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151篇
评价与监测   704篇
社会与环境   682篇
灾害及防治   678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912篇
  2021年   726篇
  2020年   615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677篇
  2017年   848篇
  2016年   1001篇
  2015年   1218篇
  2014年   1323篇
  2013年   1847篇
  2012年   1505篇
  2011年   1591篇
  2010年   1130篇
  2009年   1144篇
  2008年   1194篇
  2007年   1132篇
  2006年   1002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629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455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498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警员执法过程中,来自刀具、钝器等器材的暴力伤害无处不在。防暴装备作为一种重要的警用防护器材是保护警员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各类防暴装备的相关标准和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比较了各类防暴装备的防暴机理及防暴性能,阐述了各类防暴装备的应用范围,最后对防暴装备的应用和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2.
应用安全检查表、事故树、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对露天小型采石场爆破作业进行了分析评价,找出了导致爆破作业事故发生的可能因素及可采用的预防途径,为小型露天爆破作业事故的预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全国、江苏省以及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进行调查、总结和对比分析,指出江苏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强省,每年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接近全国的1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排放量所占比例大于10%,且出现了先降低、再增加、又降低到零的现象,最高时达到16.6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跟工业危险废物的管理有关.同时指出了目前江苏省乃至南京市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4.
小型尾矿坝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鱼刺图分析了小型尾矿库存在的风险,并结合某地区随机抽取的20个小型尾矿坝的相关数据,通过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分析了此地区小型尾矿坝的风险,确定了该地区小型尾矿库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55.
王泽平 《安全》2006,27(3):17-19
本文针对金属拱顶原油储罐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分析论述了运行中风险,并从设计制造和运行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56.
常天海  尹俊勋  黎曦  汪志成 《安全》2006,27(4):21-24
静电测试是整个静电防护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静电防护设计和管理的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静电基本参数中的静电电位、静电电容和静电电量的测试原理,并结合具体测试数据对测试的方法和仪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王海燕  肖波  周军 《安全》2006,27(4):44-45
近两年来,频繁发生的"12·23重庆井喷"、"4·15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吉化11·13苯泄露事件"等等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从这些事故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到钻井作业卸掉"防喷阀"、危险化学品车辆押运员"逃逸"、化工厂职工现场"处置不当"等不安全状态(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是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我们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以上事故原因,吸取惨痛教训的同时,不能忽视事故发生的规律,并且应注重"安全管理三大定律"对基层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8.
茶园土壤酸化对氟的影响及茶叶氟安全限量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分析国内外茶园土壤酸化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关于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pH值关系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实地调研和培养实验研究了茶园土壤酸化对土壤水溶性氟的影响.实地调研中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与土壤pH值无显著相关性.培养实验中,当pH>4.00时,模拟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随土壤pH值的下降变化不显著;而当pH<4.00时,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随着pH值的下降迅速增加,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描述了世界各国制订的每人每天最大摄氟量标准,对我国现行茶叶标准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同类标准之间的差异做了评析.茶叶溶出实验的结果表明,我国茶叶氟安全限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全氟化合物对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选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受试生物,设定5、100、1 000、10 000、50 000、100 000μg·L-1以及对照共7个PFOS浓度梯度进行水培,分析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在内的抗氧化系统酶和细胞色素含量等生理响应特征,并研究金鱼藻对PFOS的生物有效性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金鱼藻对PFOS的富集量最高可达3 180 mg·kg-1dw,最大富集系数高达40.7倍,可作为PFOS污染水体植物修复的遴选物种。随PFOS浓度升高,SOD活力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但POD活力表现为双重效用,即低浓度促进酶活力积累,而高浓度抑制酶活力积累。CAT活力在低浓度组(0、5、100、1 000μg·L-1),未表现出明显异常,在高浓度组(10 000、50 000、100 000μg·L-1),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色素含量也反应较为敏感,低浓度处理后色素含量升高,高浓度处理则导致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高浓度处理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评价PFOS污染水体的生理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60.
The identiti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s) were determined by ion chromatography throughout a 20-m water column in Hongfeng Lake, China.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LMWOA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n a research period of 24 hr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ive LMWOAs (lactic, acetic, pyruvic, sorbic, oxalic acid)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total concentration and proportion in DOC were 6.55 μmol/L and 7.47%. Their average levels were 2.50, 0.65, 2.35, 0.96 and 0.09 μmol/L, respectively. LMWOAs were higher during daytime (10:00-18:00 on Jun 13, 2008) than nighttime (21:00-6:00 the next morning), in particular 4.99 μmol/L high in the epilimnion ( 1 m water depth),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direct import from terrigenous sources and photochemical production from humic materials were dominant during LMWOAs’ origin and accumulation. The same factors caused LMWOAs to be 0.63 μmol/L in the epilimnion higher than in the hypolimnion. The rapid decrease of total organic acid (TOA) up until 18:00 mainly resulted from bio-uptake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hypolimnion (>1 m water depth). Pyruvic acid increased with time in the epilimnion and decreased in the hypolimnion, largely related to the two contrary processes of continuous degradation and synthesis of macromolecular organic matter during life materials’ cycle mediated by organisms. Simultaneously, plankton behavior and thermal stratification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LMWOAs’ behavior in the water column, causing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 profiles. The distribution of LMWOAs represents an interesting resource for biogeochemical research of DOM in aquatic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