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5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2455篇
安全科学   869篇
废物处理   299篇
环保管理   643篇
综合类   5011篇
基础理论   1198篇
污染及防治   1322篇
评价与监测   490篇
社会与环境   441篇
灾害及防治   31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01.
采用电称冲击低压系统(ELPI)将无烟室和吸烟室内的空气颗粒物(0.03~10.00 μm)分成12级,对其粒子数和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吸烟室PM0.03~10.00的日平均粒子数和质量浓度分别是无烟室的1.50、1.13倍.烟草烟雾对室内颗粒物粒子数的影响集中在0.03~1.00 μm粒径段;对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双模态结构,峰值分别在0.20~0.70、5.00~8.20 μm粒径段.烟草烟雾颗粒物的粒子数和质量浓度随烟雾消散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粒径越小,减小的越明显;烟草烟雾颗粒物在室内消散缓慢,会在长时间内造成影响,应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602.
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入口结构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采用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新型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内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了塔内烟气入口处流场所存在的不均匀性。为将其流场调节均匀从而提高脱硫除尘效率,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在入口处加装直导流板、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并分析塔内y=0截面速度的分布,以及z=0.21 m截面上的颗粒浓度、速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加装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均可以将流场调节均匀,达到较理想状态,从而实现高效净化气体的目的。模拟结果对设备的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3.
三氯生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翔  赵娜  魏杰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62-1464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的环境问题。采用碳纳米管(CNTs)对水溶液中的三氯生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碳纳米管粒径及用量、温度、pH、振荡时间等因素对三氯生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能快速吸附水中的三氯生,粒径较小的碳纳米管可获得较高的三氯生去除率;低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pH在6.5~7.0时,三氯生的去除率可达97%。三氯生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可以很好地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04.
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轻质陶粒生物滴滤塔处理摸拟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试验研究,探讨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法能有效同时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可达99.9%和88.9%。为获得最佳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气负荷应分别<140 g/(m3·h)和20 g/(m3·h),循环液pH=7~8,空床停留时间为30.28 s,喷淋密度为8.81 L/(m3·h)。  相似文献   
605.
湖岸缓冲带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作用是湖岸缓冲带去除硝酸盐的重要途径。湖岸缓冲带是联系陆地与湖泊生态系的纽带,不仅为许多动植物提供适宜生境,而且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提高湖泊水质。概述不同检测反硝化速率的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阐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厌氧环境、有机碳、湖岸坡度、缓冲带坡度、pH与温度、硝酸盐浓度。介绍反硝化速率模型的研究开发状况。最后,提出了目前国内外反硝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06.
渗滤液污染包气带中铁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渗滤液场龄和包气带岩性两方面出发,研究了新、老渗滤液对亚粘土和细砂包气带环境中Fe的含量及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老渗滤液分别能使细砂包气带介质中除残渣态以外Fe的含量增加16.68%或降低13.82%。亚粘土比细砂作为包气带介质更能缓冲渗滤液对介质中Fe的影响程度,其受影响范围在包气带0~20 cm深度处。当亚粘土为介质的包气带被新渗滤液污染后,其表层介质中碳酸盐结合态Fe的含量会增加15倍之多,为缓冲渗滤液Fe的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部分Fe的存在也是潜在的二次污染源,在环境pH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引起地下水高铁污染。  相似文献   
607.
纳米级聚合氯化铝处理石化废水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纳米级聚合氯化铝絮凝荆处理石大科技股份公司胜华炼油厂隔油池出水,以处理后水样的透光率作为混凝沉降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对絮凝剂投加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聚合氯化铝对石化废水的处理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聚合氯化铝混凝处理石化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纳米级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5mg/L左右,慢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50~60rpm,快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190—225rpm,快速搅拌时间90s。慢速搅时间10min时效果最佳。使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及XRD对絮凝荆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样品中Alb含量可达到85%左右。  相似文献   
608.
哈尔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模式和方向,生态城市应当是哈尔滨市发展的理想模式.根据哈尔滨市的实际,依据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4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09.
阐述了大型中心传动浓缩机与周边传动浓缩机的结构特点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周边传动浓缩机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介绍了中心传动浓缩机的分类、技术特点以及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10.
Samples of precipitation events (snow and rain) in Dalian, a typical coastal town in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perfluorosulfonates (PFSAs) and perfluorocarboxylates (PFCAs) to investigate 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 by these compounds. In the snow event on December 16, 2006,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21 different sites and in another 6 precipitation event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single location. Four PFSAs (C4, C6, C8, C10) and seven PFCAs (C6–12) were analyzed. Among the homologues,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concentrations were the highest with a geometric mean (GM) of 145 ng/L (n = 21) during the snow event on December 16, 2006, followed by perfluorooctanoate (PFOA) with a GM of 24.7 ng/L (n = 21). Concentrations of perfluorobutane sulfonate (PFBS), 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 (PFHxS) and perfluoroheptanoate (PFHpA) were more than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at of PFOS. Other PFSAs and PFCAs were found to be below the limit of detection in all the samples. In other 6 precipitation events, PFSAs and PFCAs were detected approximately i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in both snow and rai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et deposition may be a potential transport mechanism of perfluorinated chemicals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