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9篇 |
综合类 | 98篇 |
基础理论 | 30篇 |
污染及防治 | 52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Rapid and complete dechlorination of PCP in aqueous solution using Ni-Fe nanoparticles under assistance of ultrasound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he Ni-Fe bimetallic particles have been laboratory prepared using sodium borohydride (NaBH4) as the reductant to reduce Ni2+ and Fe2+ in aqueous solution simultaneously, and characterized by TEM, XRD, BET and XPS. The particles were proved to be nanoscale amorphous alloy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about 30 nm and a BET surface area of 20.9 m2 g(-1). Experiments for dechlorination of pentachlorophenol (PCP) by the Ni-Fe bimetallic nanoscale particles in aqueous solution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enhancement of ultrasound. Maj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such as initial pH value, Ni content in the Ni-Fe particles, and output power of ultrasonic irradi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i-Fe nanoscale bimetallic particles were very effective for the dechlorination of PCP.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was 46% in 30 min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without assistance of ultrasound, whereas it increased to 96% when ultrasonic irradiation was present. Initial pH value showed apparent effect on the dechlorination. As the pH varied from acidic condition to neutral condition, the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addition, the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with increased Ni/Fe ratio and ultrasonic output power. Less chlorinated phenols including tetrachlorophenol, trichlorophenol, dichlorophenol, monochlorophenol were formed during the initial reaction, and phenol was determined by GC-MS as sole product in the end of reaction.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一些文丘里水膜除尘器运行情况的实际调查,分析了烟气带水和风机挂灰振动的可能原因,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控制烟气带水危害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93.
生态旅馆的标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馆是近些年伴随着生态旅游的流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住宿场所。它融合了当地建筑、文化和自然特征,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并且能给当地社区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旅馆具有投入较低、教育性强、与环境相协调等特征。目前在国外生态旅游发展得较好的地方,其生态旅馆也颇具特色。中国生态旅馆的开发相对落后,应该认真执行有关生态旅馆建设的标准、大力宣传生态旅馆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创新生态旅馆的形式,开展连锁经营、与周边景点联动开发。 相似文献
94.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了多溴二苯醚(PBDEs)类化合物与人雌激素受体α亚型间的分子作用机理.对多溴二苯醚类化合物是否具有拟雌激素功能的研究得出:可通过对接打分值和化合物结构特征来推测PBDEs母体化合物是否具有拟雌激素活性;对HO-PBDEs,与氨基酸残基GLU53和/或ARG394形成氢键可能是影响其拟雌激素活性的重要因素;对MeO-PBDEs,疏水MeO-位于结合腔的疏水中部有利于拟雌激素活性.从结构及构象分析得出,邻位疏水基(Br-、MeO-)有利于PBDEs类化合物的拟雌激素活性.同时对多溴二苯醚类化合物是否具有抗雌激素功能的结合特征研究发现,表现出抗雌激素活性的部分PBDEs类化合物伸进通常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雷洛昔芬和4-羟基它莫西芬的烷基胺侧链占据的通道,而大多数未表现出抗雌激素活性的PBDEs类化合物的结合模式类似雌激素受体激动剂17β-雌二醇,位于结合腔,没有伸进通道.本研究从化合物结构及化合物在受体内结合的构象特征上解释化合物活性不同的原因,以期能够利用构象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95.
甘蔗光合系统Ⅰ亚基O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系统Ⅰ亚基O(PhotosystemⅠsubunit O,Psa O)是光合系统Ⅰ中的蛋白亚基,在两个光合系统之间平衡激发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Psa 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对甘蔗(Saccharum offi cinarum L.)叶片全长c DNA文库进行测序,获得光合系统Ⅰ亚基O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Sc Psa O(Gen Bank Accession Number:KF71449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708 bp,开放阅读框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基质,无信号肽,为疏水性非分泌碱性蛋白,二级结构多为无规则卷曲,含有PJN00046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参与能量新陈代谢及脂肪酸新陈代谢.同时,该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其中与同属C4植物的同源性较C3植物高.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甘蔗Sc Psa O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在氯化钠(Na Cl)、聚乙二醇(PEG)、氯化铜(Cu Cl2)、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 JA)等外源胁迫下,其表达量均呈下调趋势,且以PEG胁迫下的下调表现最为明显.这些结果表明这几种外源胁迫可能抑制甘蔗Sc Psa O基因的转录水平表达,为其进一步功能验证以及在甘蔗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6.
97.
研究共结构双层内衬改造技术,其结构共由5层组成,分别为基础层(防腐层和加强密封层组成)、中空监测层、内衬加强层、防油防腐层和导静电层。采用该技术对加油站埋地单层钢制油罐进行改造,经过罐内清洗、喷砂除锈、基础层施工、中空监测层施工、内衬加强层施工、防油防腐层施工、导静电层施工和整个系统气密性的保压检测,圆满完成了双层内衬油罐的现场改造。采用GB30040规定的Ⅰ级真空泄漏监测方法,可以在油品泄漏前报警,实现埋地油罐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
对某地区4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改造效果进行了抽样检测。重点对一次油气回收中的回气量、回气浓度、回气压力和卸油速度以及二次油气回收中的密闭性、液阻和气液比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
分析比较了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效果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供油库单位在日常管理中,方便地检验油气回收系统的运行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油气回收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更好地了解胶州湾的水动力特征,应用美国普林斯顿海洋模型研究了胶州湾的潮流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胶州湾的潮流以往复流为特征,涨、落潮最大流均发生在胶州湾口,流速分别为73cm·s^-1和79cm·s^-1左右,潮波系统具有明显的驻波性质。在对胶州湾三维潮流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水质模型,并对环胶州湾主要河口陆源所输入的N、P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测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式计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