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修建水库可以蓄水,防洪,对库区附近的工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带来便利,而水库水质的好坏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用水的关键。在形成库区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以及库区库水向周围地质体内渗入,会引起周围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并对水质产生影响。文章提出在流沙河周边山地设立水源地保护带的概念。水源地保护带是指围绕坝址区设置的降低沉积物,污染物和养分进入水文敏感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地带。设立该带在于防止此带内或带外地下水出现污染,以保证未来良好水质的持续供水。  相似文献   
202.
稀土矿是放射性伴生矿,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伴有较强的放射性,属于危险废物,需要妥善处理。本文以广东某稀土厂为例,总结放射性较高的优溶渣、镭渣的处理措施,按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出这些废渣及在处理废渣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最终处理方式。分别为:综合利用后刺余废渣进行暂存,镭渣经水泥固化后送坑道封存,增加重晶石吸附(除镭)工序,降低废水中的总α、β。通过这些治理,实现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3.
着生藻类是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栖境水环境因子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国内外关于着生藻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多是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评价影响着生藻类群落时空分布的环境要素,这种定性分析仅能判断环境驱动因子,而无法精确定量着生藻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如氮、磷)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辽宁省太子河为范例,基于3次全流域的水生态调查所获得的141个站位的生态数据,运用临界指示物种分析法(TITAN)和加权平均回归分析(WA),定量评价着生藻类群落与河流水环境中氮、磷营养盐的定量响应关系(最适值和阈值)。结果表明,采用TITAN在太子河共确定了22种总氮(TN)指示物种,其中,13种为负响应物种,9种为正响应物种。TN负响应指示种中,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为出现频数较高的物种; TN正响应指示种中,小片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出现的频数最高。TITAN确定的太子河流域总磷(TP)指示物种为19种,其中,9种为负响应物种,10种为正响应物种。TP指示种中,负响应种近缘桥弯藻(Cymbella affinis)出现频数最高,TP指示种所对应的正响应突变点中,小片菱形藻和急尖舟形藻(Navicula cuspidata)出现频数最高。总体上看,太子河TN和TP对着生藻类最适值范围分别为0.025~0.47 mg·L~(-1)和0.65~12.14 mg·L~(-1),直链藻属(Melosira)和菱形藻属(Nitzschia)的种类,适宜栖息于TP较高的水环境中;异极藻属(Gomphonema)和桥弯藻属(Cymbella)适宜栖息于TP较低的水环境中;裸藻属(Euglena)和菱形藻属(Nitzschia)适宜栖息于TN较高的水环境中;而桥弯藻属和舟形藻属(Navicula)适宜栖息于TN较低的水环境中。通过定量分析水环境因子氮、磷对着生藻类群落的最适值和阈值,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估着生藻类群落与河流营养盐含量的定量响应关系,对于在太子河开展对氮、磷等典型营养物的流域"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等流域生态管理决策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4.
研究了DO对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污泥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DO的增加COD去除率和TN去除率降低,在平均进水COD为848 mg/L的条件下,DO分别为2,4,6 mg/L的MBR的COD去除率为99.12%,97.83%,97.81%;DO增加导致微生物分泌出更多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污泥比耗氧速率降低;DO越高,相应气水比越大,导致污泥粒径变小,污泥比阻增加。  相似文献   
205.
不同填充剂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蓝藻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研究不同填充剂以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蓝藻堆肥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利用锯末、稻壳、麸皮和米糠为填充剂接种堆肥菌剂与蓝藻进行室内模拟堆肥,设置了稻壳、麸皮为填充剂不加菌剂作对照组,分析了pH值、总碳(TC)、总氮(TN)、碳氮比(C/N)、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的动态变化。堆肥结束时处理组麸皮的TC降低了90.43 g/kg,TN增加了1.85 g/kg,C/N降低到13.46,GI升高到73.98%,这都说明麸皮作为填充剂混合蓝藻堆肥的效果较好;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处理组稻壳(60.98%)、处理组麸皮(73.67%)的GI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升高了11.02、19.84个百分点,这说明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蓝藻堆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6.
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自消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污泥的消化技术,分析了控制运行条件法、物理法、化学法污泥消化技术及生物法污泥自消化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在MBR中没置局部厌氧区域法污泥自消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7.
对微波/活性炭/双氧水联合降解甲基红染料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活性炭量、双氧水量、甲基红初始浓度、微波功率、pH以及处理时间等因素对甲基红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00 mL 100 mg/L甲基红溶液,当加入0.5 g活性炭,1 mL 30%H2O2,调节微波功率至680 W,反应25 min后,甲基红降解率达到81.87%。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微波、活性炭及双氧水对甲基红的降解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8.
黑磷纳米片(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BPNS)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它拥有可调节的带隙宽度、高度各向异性、高载流子迁移率、广谱光吸收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诸多特性,在电子、光电、电化学、环保和生物医学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随着对BPNS研究的深入,其生物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本文简...  相似文献   
209.
以1个新鲜的半远洋沉积样品(来自南海陆坡)和2个新鲜的近海沉积样品(来自中国青岛胶州湾)为例,针对目前国际通用沉积物有机碳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发现用冷冻真空干燥法替代目前流行使用的热烘干法,所有的3个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值都比使用烘干法所得值高出20%以上.通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热烘干步骤的蒸发物进行检测,证实了其中有机碳的存在并显示了其组成成份.另一方面,不同干燥时间的冷冻真空干燥对比实验则证实了该方法没有造成有机碳的损失.基于这些结果,认为在目前的国际通用沉积物有机碳检测方法中存在着较大的系统误差(>20%),这个误差是由样品前处理中的热烘干步骤所造成的,而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一误差.因此,建议修改现有的国际通用测定方法:前处理过程中用冷冻真空干燥法取代热烘干法.同时,鉴于这一误差的重要性,对已发表的科学文献中的有机碳数据,以及基于这些数据而推导的科研结论等都可能有必要进行重新审查或验证.  相似文献   
210.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糖蜜酒精废水由于含有高浓度的COD和硫酸盐,一般厌氧反应器无法有效处理.研究了IC反应器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效果.考察其COD及硫酸盐的去除率、沼气的产量和组分等.结果表明,反应器对于COD为5000~10 000 mg/L的中、高浓度废水去除效果良好,当COD在20 000~30 000 mg/L时,在适应了1~2个停留时间后,去除效果达到稳定,去除率在90%左右.实验中最高容积负荷提升至40 kg COD/m3·d左右.本研究中所用的糖蜜酒精废水的COD/SO24-的平均值为61.9,未对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及产气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