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2篇 |
免费 | 270篇 |
国内免费 | 50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0篇 |
废物处理 | 19篇 |
环保管理 | 134篇 |
综合类 | 1378篇 |
基础理论 | 302篇 |
污染及防治 | 100篇 |
评价与监测 | 125篇 |
社会与环境 | 170篇 |
灾害及防治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138篇 |
2021年 | 146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对广西龙江和柳江中段共18个样点进行了附着硅藻的采样调查,并采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最优分割分类法、箱须图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和双向指示种分类法等数学方法研究分析了16个硅藻指数在龙江与柳江中段水质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次4组不同水质类别中,IPS(Specific Pollution Sensitivity Index)和TDI(Trophic Diatom Index)指数与样点的箱须图都表现出合理的趋势,而且IPS和TDI间、及与环境因子及其他硅藻指数间的相关性显著.表明IPS和TDI适合进行龙江与柳江中段的水质生物监测评价,而本文提出的硅藻指数适用性技术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62.
在流化床中,以含Cu2+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碳酸盐体系中pH的改变对Cu2+诱导结晶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进水ρ(Cu2+)为200 mg/L、沉淀剂pH为10.2时,经回流系统拦截,微晶产率可降低0.5%~1.0%,Cu2+的去除率可达99.0%以上. 经XRD(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结晶产物以碱式碳酸铜为主,晶型呈短杆状,尺寸较为均一;当沉淀剂pH升至12.2时,Cu2+的去除率降至95.0%,系统出水结晶产物晶型特征不明显,尺寸不均,XRD结果显示为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碳酸钙等混合结晶产物,晶体衍射峰多存在宽化现象,表明高pH下结晶产物晶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63.
数学模拟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被广泛应用,为了系统总结相关技术,本文回顾了污水处理系统中数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活性污泥模型(ASM)与机器学习(ML)在水质预测及参数工况优化领域中的应用;重点探究了污水处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模型,以及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GHG)、出水质量(EQI)和运行成本(OCI)的权衡问题;归纳了数学模拟技术在实现污水厂能量自给与资源回收的应用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数学模拟技术能准确预测出水水质、快速优化工艺参数、权衡温室气体排放、出水水质与运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资源回收效率等.因此,数值模拟技术可有效指导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优化以及管理,为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4.
沉积物中Fe(Ⅱ)可以活化氧气(O2)产生羟自由基(?OH),从而降解有机污染物. 为评估O2应用于原位化学氧化(ISCO)等修复工程的潜力,通过室内静态试验体系,定量对比了不同条件下,沉积物活化O2与过氧化氢(H2O2)产生?OH的产量、氧化剂转化效率的差异,并采用三氯乙烯(TCE)作为代表性污染物来评估两种氧化剂体系降解污染物的能力. 结果表明:在pH为7的条件下,河岸带地下1 m和8 m以及化工场地下1 m和5 m沉积物悬浊液(均为50 g/L)在180 min内活化4.6 mmol/L O2(假定体系中O2完全溶解于水相的浓度,下同)时分别产生0.5、7.1、1.0、13.8 μmol/L ?OH,活化5 mmol/L H2O2时分别产生1.7、39.1、72.1、102.8 μmol/L ?OH. O2转化为?OH的效率为0.1%~3.0%,与H2O2 (0.03%~2.40%)处于相近水平. 在50 g/L河岸带地下8 m沉积物悬浊液中,随着O2投加量由2.3 mmol/L增至7.0 mmol/L,180 min内?OH的产量由6.7 μmol/L增至7.5 μmol/L,但是?OH的产率由1.5%降至0.8%;随着H2O2的投加量由0.5 mmol/L增至10.0 mmol/L,180 min内?OH的产量由12.2 μmol/L增至70.4 μmol/L,但?OH的产率由2.4%降至0.7%. 当向上述体系中加入三聚磷酸盐(TPP)和乙二胺四乙酸钠盐(EDTA)后,?OH的产量和产率显著增加. 在河岸带地下8 m沉积物-O2 (4.6 mmol/L)体系中,反应180 min内TCE(初始浓度为12 μmol/L)的去除率为15.5%,高于沉积物-H2O2 (5.0 mmol/L)体系对TCE的去除率(7.7%),然而加入1.0 mmol/L TPP后,两种体系均可以实现TCE的完全去除. 研究显示,O2不仅稳定性好、廉价易得,而且与沉积物反应速率适中,氧化剂有效利用率与H2O2处于相当水平,因此有望作为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应用于特定需求的ISCO修复. 相似文献
265.
266.
267.
构建了一个包含交通转盘、隧道、高架桥和下沉式公交站的立体交通几何模型,建立了该系统中流体流动与污染物传播的耦合数学模型,数值分析了环境风变化时,该系统中流体流动与气态污染物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环境风向的变化直接改变了公交站区域流体的流向途径,在公交站区域;北风时的平均污染物浓度是西风时的3.5倍,而在转盘中央区域,北风时平均污染物浓度是西风时的5倍.西风时,环境风速从0.5m/s增加到3.5m/s,东侧公交站区域的平均污染物浓度减少95.21%;交通隧道内,环境风速的增加使空气流通速度增加,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268.
269.
270.
中国各区域秸秆资源可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我国能源需求迅速增长并日益依赖国际市场的背景下,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是我国缓解能源短缺的重要选择之一。论文在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作物秸秆可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及资源密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中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7.48×108 t,可获得资源量为6.34×108 t,可能源化利用量为1.52×108 t。中国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均匀。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等区域可能源化利用秸秆潜力较大,分别为0.42×108、 0.37×108和0.35×108 t,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南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潜力较低。根据各区域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密度,论文对不同省份建造较大规模秸秆发电企业或燃料乙醇企业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