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5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2079篇
安全科学   399篇
废物处理   318篇
环保管理   379篇
综合类   3076篇
基础理论   90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862篇
评价与监测   235篇
社会与环境   183篇
灾害及防治   2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31.
针对腈纶废水生化单元出水,对比研究了Al2(SO4)3和Fe2(SO4)3在不同絮凝剂投量和p H时的混凝处理效果,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三维荧光光谱(EEM)、凝胶渗透色谱(HPSEC)等对混凝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显示,2种混凝剂在投量为63.5 mg/L时可获得30%以上的COD去除率,且最佳p H为中性附近。当投量小于32 mg/L时,Al2(SO4)3较Fe2(SO4)3具有更高的COD去除率,进一步增大混凝剂的投量很难提高Al2(SO4)3对COD的去除率,而Fe2(SO4)3则在有限范围内能持续提高COD去除率。EEM光谱分析显示,与Al2(SO4)3相比,Fe2(SO4)3对有机物具有更广的处理范围和更好的去除效果。HPSEC分析表明,Fe2(SO4)3相对于Al2(SO4)3在去除重均分子量为2 776、1 856和1 325 Da的有机物组分方面具有优势。铁盐或铝盐混凝是深度净化腈纶废水生化单元出水的可行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32.
为了研究不同好氧预处理方式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通过建立3个模拟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了传统厌氧生物反应器C1、上层好氧预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C2和底部好氧预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C3 3种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产甲烷过程.结果表明,挥发性有机酸的累积使C1始终处于产甲烷滞后阶段;而C2、C3的好氧预处理通过加快易水解酸化组分和过量挥发性有机酸的好氧降解,有效缓解了酸性抑制,产甲烷滞后时间明显缩短至10 d内.第32天C2停止上层曝气后,在27 d内甲烷浓度达到了50%以上,同时,产甲烷速率迅速上升,并在第81天可达到峰值773 mL/(kg·d).C3在第11天停止底部曝气后,虽然经过22 d的时间甲烷浓度即上升至50%,但之后产甲烷速率经历回落阶段后再次逐渐上升,在实验结束时仅达到517 mL/(kg·d).上层曝气的好氧预处理方式所需曝气时间相对较长,但其产甲烷启动快,与底部曝气相比,其后期的甲烷化过程更稳定并可达到较高的产甲烷速率.  相似文献   
333.
用盐效萃取法从电子产品清洗废液中回收片丙醇,考察了碳酸钾水溶液与该清洗废液的质量比对脱水率的影响,测定了异丙醇-水-碳酸钾体系存40℃时的液液相平衡数据,用Pitzer理论和NRTL方程对液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为60.00%的碳酸钾水溶液与该废液的质晕比为2.00时,脱水率高达90.00%;将有机相进行精馏可得到质量分数为99.50%的异丙醇;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水相和有机相的绝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62%和0.46%。  相似文献   
334.
刘莉  朱晓帆  刘家丽  侯旭 《化工环保》2007,27(2):184-187
以棉纤维为原料,经氯化和取代反应,制得尿素基纤维并用于水中Cu^2+和Cd^2+的吸附,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尿素基纤维对Cu^2+和Cd^2+的吸附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吸附过程可看成单层吸附。较佳吸附条件:重金属离子溶液pH为5,流量为7mL/min。用过的尿素基纤维经2mol/L的盐酸洗脱再生后,对Cu^2+的吸附、解吸、再吸附的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35.
采用管式光催化反应器,在石英玻璃管壁上涂镀含碳纳米TiO2薄膜,研究含碳纳米TiO2对甲醇气体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气体流量增加,甲醇降解率呈线性降低;在气体流量为200mL/min、相对湿度为40%、甲醇初始质量浓度为90~170mg/m^3的较佳条件下,甲醇降解率维持在80%以上,最高达85%;在甲醇初始质量浓度为150mg/m^3、气体流餐为200mL/min、相对湿度为40%的条件下,德国Degusa—P25光催化剂对甲醇的平均降解率为89%,含碳纳米TiO2对甲醇的平均降解率为82%,最人降解率为85%。  相似文献   
336.
氧化沟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CFD数值计算和体视PIV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卡鲁塞尔氧化沟反应器流场特性。探索复杂边界条件下反应器流场的模拟方法,采用体视PIV技术分别测量了反应器直道、弯道处三维全场流速;研究不同位置处纵、横、垂三向的流动结构和沿程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结果较吻合;纵、垂两向的流动分布是决定沟内水力特性的主要因素;横、垂两向的流动是决定污泥沉积位置的主要因数;外沟靠近曝气叶轮直道段的流速分布上大下小,在低速区底部易发生污泥沉积;外沟远离曝气叶轮直道段流速分布上小下大,利于防止泥水分离;弯道段受横比降和横向环流的影响,内侧容易形成低速区或停滞区而发生污泥沉积。  相似文献   
337.
水环境数学模型与GIS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特点、环境信息的特性和水环境数学模型软件应用时存在不足的3个方面分析了GIS和水环境数学模型软件集成的必要性.介绍了GIS和水环境数学模型的集成方式以及苏州河三期综合整治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重点从GIS和水环境数学模型集成方面介绍了地图矢量化、模型计算结果转化为相应数据库文件、数据库文件和GIS实现绑定以及断面水位动态演示的实现方法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8.
通过对锯末、稻壳、纸屑、橱芥、塑料和橡胶6种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原料的热解实验,测量了它们三相产物收率,并分析了它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产物的组成.特别对液体产物,针对它们的特殊性分别采用了层析、模拟蒸馏和全烃气相色谱分析,详细探讨了热解焦油的具体组分,得到了热解法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一些有意义的数据.  相似文献   
339.
MBBR与A/O法对污水中有机物及氮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COD浓度和不同COD容积负荷条件下考察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活性污泥A/O工艺对污水中有机物及氮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MBBR工艺去除有机物和脱氮效果均优于A/O工艺。在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00和25 mg/L,HRT为8 h时,MBBR的COD和TN去除率分别为92%和94%,而A/O工艺分别为78%和82%。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MBBR的生物活性高,并且在生物膜内发生了同时硝化反硝化。MBBR脱氮能力受COD冲击明显小于A/O,但在较低进水COD浓度下,两者TN去除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340.
pH对沟渠沉积物截留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摇瓶动态实验和箱体静止实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沟渠沉积物对农田流失氮、磷的截留效应,分析了pH对氮、磷截留效应及其界面交换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pH变化范围内,沟渠沉积物对NH 4-N的吸附量和NO-2-N的硝化量以及对TN的截留率都是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沟渠沉积物对总溶解性磷(TDP)的吸附量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TP的截留率在5 d前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此后基本不发生变化;在不同的pH下,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氮的界面交换行为,同时pH通过影响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来影响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行为.阐明pH对沟渠沉积物氮、磷截留效应的影响有助于掌握氮、磷在农田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从而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