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8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786篇
安全科学   263篇
废物处理   206篇
环保管理   274篇
综合类   1564篇
基础理论   549篇
污染及防治   864篇
评价与监测   227篇
社会与环境   230篇
灾害及防治   1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达里诺尔湖水体DOM荧光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伟  胡泓  赵茜  王璐  夏瑞  王晓  卜利胜  薛婕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9):2084-2093
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是内蒙古自治区高原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探究达里湖水质状况及污染来源,对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2018年9月及2019年6月对湖水进行采样,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结合PARAFAC(平行因子分析)模型,探究达里湖水体DOM(溶解性有机质)来源及其与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达里湖水体中pH较高,ρ(DOC)(DOC为溶解性有机碳)、ρ(NH4+-N)、ρ(TP)相对较高,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标准限值.②水体中DOM含4种荧光组分.夏季水体DOM主要分布于河流入湖口附近,其中,类腐殖质荧光组分(紫外区类富里酸和可见区类富里酸)占总组分的62.93%,类蛋白类荧光组分(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占总组分的36.07%;秋季水体DOM主要分布于东南侧,其中,类腐殖质荧光组分占总组分的40.52%,类蛋白类荧光组分占总组分的59.48%.③达里湖采样点荧光参数表明,达里湖DOM自生源特征较强,腐殖化程度较低.类腐殖质荧光组分与ρ(DOC)、ρ(Chla)均呈正相关,类色氨酸荧光组分与pH呈正相关,类络氨酸与ρ(DTN)、ρ(NH4+-N)、ρ(DTP)均呈正相关.研究显示,达里湖DOM具有陆源与生物源双重特性,DOM的形成与微生物、细菌、浮游生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石期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笑  于奭  李亮  郭永丽 《环境科学》2020,41(9):4021-4029
为明确典型岩溶溶丘洼(谷)地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石期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bbs图、Piper图、端元分析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pH值介于6.06~8.07之间,Ca~(2+)、 Mg~(2+)和HCO~-_3是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其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61~108.7、 0.54~27.61和8.1~370.74mg·L~(-1),符合岩溶水高钙弱碱性特征;地下水物质成分中, Ca~(2+)和Mg~(2+)主要受到碳酸参与的灰岩和白云岩风化作用的控制, Na~+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的溶解,同时, Ca~(2+)和Na~+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进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K~+、 Cl~-和NO~-_3主要受到农业化肥施放和生活废水排放的影响.此外,大气降水作为该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对当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华中丘陵区的湖南省长沙县一个典型水稻种植区,对2015与2016年2年雨水样中的SO42-S和大气SO2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分析雨水中SO42-、NO3-的关系,解析大气硫沉降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中SO2-S和雨水中SO42--S的年均浓度分别为8.5 μg/m3和1.1mg/L,大气硫沉降年均总量为26.8kgS/(hm2·a),其中年均降雨混合沉降量18.2kgS/(hm2·a),年均干沉降量为8.6kgS/(hm2·a).研究区域硫素干、混合沉降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硫素混合沉降春季高于夏、秋、冬季,而硫素干沉降冬季高于春、夏、秋季.雨水中NO3-/SO42-的质量比大多小于1,表明研究区大气硫素主要来自固定污染源(燃煤).华中丘陵区稻田具有较高的硫沉降,但硫沉降量已较21世纪初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农田硫素收支状况酌情补充硫肥来保证作物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利用配对的试验设计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的高潮滩和低潮滩各设置1条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的配对样线.结果表明,与土著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长江口湿地的植物碳库、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总碳库和有机碳库,而对占土壤总碳库60%以上的无机碳库无显著影响,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土壤总碳库改变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库来实现的.高潮滩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的年均土壤呼吸强度分别为(210.02±4.90),(157.79±6.39)mg/(m2·h);低潮滩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年均土壤CO2排放速率分别为(157.41±5.27),(110.90±5.16)mg/(m2·h),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长江口湿地的土壤呼吸.上述结果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同时增加土壤碳输入和碳输出,但入侵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碳库表明入侵增加的土壤碳输入显著高于增加的土壤碳输出.本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可能会增强了长江河口湿地的土壤碳汇强度和固碳能力.但仍然需要长期系统的监测研究,以便全面定量评估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滨海湿地的综合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建立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逐年增多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其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基于广东省对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研究,以环境管理为目标,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广东省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构架。通过该构架的多年实践,总结了广东省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有望将该成果推而广之,从而使该行业实现绿色生态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表水样品自然沉降时间对总磷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水中总磷含量高低是评定水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分析数据表明丰水期中总磷主要来源于泥沙中吸附的有机磷和无机磷,而溶解态磷含量较少;水样中总磷含量随着自然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因此样品采集回来后样品的自然沉降时间是影响地表水中总磷测定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颗粒物浓度的沙尘天气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沙尘天气在近年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目前我国沙尘天气分级仍然按照气象标准 ,主要是以水平能见度进行分级。文章参考国外的有关标准 ,通过统计近年来我国沙尘天气过程中的颗粒物浓度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 ,提出了基于沙尘浓度的沙尘天气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入世”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 WTO后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文章初步分析了入世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正负面影响以及现存的若干问题 ,积极探索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战略和新思路 ,提出了创建新体制和适应新形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水环境数学模型的选择及在水质管理规划中的使用方法,达到实用的目的.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Solvent extraction and evaporative concentration steps are often used in procedur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butyltin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A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utilizing radiolabeled butyltins, the loss and fractionation of butyltins during sample preparation was investigated. TBT, DBT, and MBT were extracted from acidified seawater by hexane with efficiencies of about 95–99, 50–60 and 1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losses of about 70% of DBT were found during evaporative concentration of hexane. A variety of sediment extraction procedures were tested and none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efficient for total butyltin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