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01.
考虑到常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模型的单一、确定性缺点,尝试将动态聚类分析与盲数耦合理论引入水环境富营养化评价领域,建立了改进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型,最后借助克里格插值法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进行空间可视化表征。利用改进模型对2009年洞庭湖区域的水环境空间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扁山、鹿角富营养化程度相对严重,隶属于富营养化的可信度分别达到了0.5444、0.5318和0.5260。与确定性评价模型对比分析表明,所建改进模型更充分地考虑到被观察个体的差异,集成了更全面的样本信息,并可同时计算出了各采样点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区间数与其相对应的可信度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评价模型的可分辨性。  相似文献   
502.
基于污泥固体停留时间(SRT)为20 d的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实验,建立一个3层BP神经网络,以前1~20 d的进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当天消化罐pH值和碱度共22个参数为输入,预测污泥消化系统日产气量,结果表明,网络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泛化能力和辨识能力,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系统日产气量.此外,根据进泥VSS不同,利用网络预测能力,调节pH值和碱度到合适的值,系统日产气量有明显提高,进一步证明了网络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03.
典型液氯泄漏危害的ALOHA软件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两种典型液氯泄漏事故为例,分别运用ALOHA软件和公式计算两种方法对液氯泄漏危害进行量化评估。估算结果表明:ALOHA软件对泄漏毒物的危害区域和敏感点毒物浓度的预测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精度;软件模拟与公式计算的结果对于液氯瞬时泄漏的相对误差仅为7%,对于连续泄漏的相对误差为8%,二者均在可接受范围内。ALOHA软件计算过程简单、表达形象直观,在泄漏事故应急中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504.
城市污泥发酵处理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园林绿化安全施用城市发酵污泥提供科学依据,将污水处理厂采集的脱水消化污泥,添加吸湿剂,使其含水量达40%后,装入发酵地,与对照池同时进行0、5、10、15、20天采样,并同步进行微生物培养计数和用色谱法对毒性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对毒性有机物的降解有明显效果,特别对甲苯、乙苯、邻苯二甲酸酯、γ-666,op'-DDT等降解效果更显著。同时,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变化与毒性有机物的降解率呈正相关关系。毒性有机物的降解是以细菌、放线菌为主的微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认为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通过发酵处理降解有机物是可行的,其产物应用于园林绿地将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505.
污染源治理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实施需要对城市进行大气污染现状的定量分析。城市大气污染传递函数矩阵表是用于确定城市污染源与关心点的大气质量的定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本文提出一个适用于不同地形条件和满足城市特点的定常高斯模式(LEECM-Ⅱ计算机程序)计算和生成污染传递函数表方法。同时给出不同城市大气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结果与实测结果有相当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式作为大气污染现状分析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可广泛和方便地应用于不同的城市地区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源规划工作中。  相似文献   
506.
修建大坝是社会性的大投资,其主要用途是供给生活及工业用水、能源生产、灌溉及防洪,除了这些直接效益外。坝及其水库储水还将产生一些相关的环境影响.本文简述了坝工程对水库流域的各种环境影响,着重阐述了用货币估价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07.
作为一种模式生物,斑马鱼具有很多优点,包括体积小、成本低、适应性广、繁殖周期短、胚胎透明且产卵量高等,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等领域。斑马鱼的生命阶段主要包括胚胎、仔鱼和成鱼3个阶段。近年来,斑马鱼全生命周期的毒理学研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呈稳定增长的趋势。本文对斑马鱼3个生命阶段及整个生命周期的毒性试验展开综述,介绍了斑马鱼全生命周期实验在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生命阶段国内外的标准规范和资源库信息、毒理学终点及转基因斑马鱼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多阶段毒性评价和整个生命周期毒性评价的应用。最后,对全生命周期和基于斑马鱼毒性测试的应用做出展望,对未来开展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08.
基于铁路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置特点,对相应的烟气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从铁路站车生活垃圾成分和热解气化炉产生的烟气污染物出发,探讨烟气净化系统工艺中的脱酸、颗粒物、二(噁)英、重金属处理技术.综合考虑治理效率、治理成本、工艺实施的难易程度等,推荐铁路站车生活垃圾热解烟气净化工艺流程,即烟气经二燃室充分燃烧后先经急冷装置降温避开...  相似文献   
509.
为高效去除微细颗粒物和减少水雾排放,设计了一种底喷式填料塔,利用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原理,对比分析饮用水、SDBS、AEO-9、A-7对粒径小于1μm的氯化铵微粒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底喷填料塔入口氯化铵微粒质量浓度为124.9~194.3 mg·m~(-3)时,饮用水洗涤液的微粒脱除效率仅在40%左右,出口氯化铵微粒质量浓度70 mg·m~(-3);当采用SDBS和AEO-9表面活性剂洗涤液后,微粒脱除效率大幅提高。AEO-9的提效作用较明显,当AEO-9浓度增至0.004%时,脱除效率达到74.8%,氯化铵微粒出口浓度为26.5 mg·m~(-3);当采用浓度为0.3%的A-7洗涤液时,脱除效率为89%,此时氯化铵微粒出口浓度仅为15 mg·m~(-3)。通过分析可知,表面活性剂洗涤液对微细颗粒物的脱除有提效作用。  相似文献   
510.
Fractionation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fulvic acid and its extrac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X  Green SA 《Chemosphere》2008,72(10):1425-1434
Novel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a fulvic acid was isolated from Acros humic acid and fractionated by traditional preparativ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Eight colorful bands were directly viewed and analyzed showing very different fluorescence and absorption properties.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of the bands ranged from 2% to 9.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humic substances. An aqueous fulvic acid solution was also extracted with methylene chloride (CH(2)Cl(2)) by continuous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The CH(2)Cl(2) extract was further fractionated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Eleven highly fluorescent colorful bands and six weakly fluorescent bands were observed and examined. UV-vis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including 3D matrix)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revealed that each band still represented a mixture of compounds. Moreover,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optical properties were observed among bands. A single band possessed the highest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6%) and highest specific fluorescence (fluorescence/mass), and accounted for 21% of the total fluorescence of the extract. The mass of individual bands varied from 1.6% to 14.1% of the total materials recovered. Components of all fractions were grouped into 11 fluorophore families according to their maxima on 3D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a. No component is dominant in the whole fulvic acid or extracted portion in terms of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40 natural products are proposed for model chromopho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