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15篇 |
综合类 | 84篇 |
基础理论 | 26篇 |
污染及防治 | 43篇 |
评价与监测 | 12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MBR处理生活污水时,不同曝气时间、不同污泥浓度对生活污水中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了膜出水和上清液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曝气7 h以后系统对CODCr的去除趋于稳定,污泥质量浓度在7-8 mg/L之间时,CODCr可以达到排放标准。操作简单,出水水质稳定,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2.
193.
以零价铁(ZVI)和一株高效脱色菌克雷伯氏菌yl-1作为联合体系,研究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性能,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CCD-RSM法)对该过程的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ZVI体系和单独yl-1脱色菌体系,ZVI-脱色菌联合体系的脱色率分别提高了40%和10%;在初始pH为8、初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250 mg/L、ZVI投加量为4.0 g/L、反应温度为33℃的最优条件下,ZVI-脱色菌联合体系对亚甲基蓝脱色反应液的脱色率为91.33%。 相似文献
194.
Jiao Hongchao Yin Qin Fan Cunhu Wang Ling Zhao Jingpeng Wang Xiaojuan Du Kun Lin 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1,28(36):49613-4962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liquid swine manure (LSM) land surface application in an apple orchard on soil health and copper (Cu) and zinc... 相似文献
195.
196.
通过向供试土壤(河北黄壤)中添加Pb(NO3)2和K2Cr2O7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研究了Pb(NO3)2和K2Cr2O7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超氧化物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及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铅和铬的富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Pb(NO3)2和K2Cr2O7浓度和暴露时间均对蚯蚓体内Pb和Cr含量产生明显影响。暴露7 d和21 d后,蚯蚓体内Pb含量随土壤中Pb(NO3)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蚯蚓体内Pb富集系数均小于1,说明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的Pb仅有吸收,而没有富集作用;蚯蚓体内Cr富集系数均远大于1,说明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的Cr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蚯蚓对Cr的富集量要远远大于Pb,这说明赤子爱胜蚓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是不同的,其对重金属的富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测试浓度范围内(Pb(NO3)2:0—1000 mg·kg−1,K2Cr2O7:0—90 mg·kg−1),土壤中Pb(NO3)2和K2Cr2O7对赤子爱胜蚓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暴露1 d后,Pb(NO3)2对蚯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现激活作用,暴露21 d后,蚯蚓体内POD和CAT活性均随土壤中Pb(NO3)2和K2Cr2O7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除此之外,3种抗氧化酶活性出现时高时低的波动,呈现不同程度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表明其活性与土壤中Pb(NO3)2和K2Cr2O7浓度的剂量-效应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7.
利用垃圾堆肥改良水稻土Ⅱ:对水稻土中重金属含量和花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上海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土壤的要求,从资源化利用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的角度出发,将堆置多年的垃圾堆肥应用于土壤改良.为了研究在此过程中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垃圾堆肥施用量:0、7.5、15、22.5kgm^-2.在其上分别种植了大叶醉鱼草和紫菀,经过1个完整的生长季节,研究土壤中7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化:Pb、zn、Cu、Cd、Cr、Hg和As.结果表明,垃圾堆肥对土壤的环境质量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垃圾堆肥施用剂量的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在本实验的垃圾堆肥用量下,重金属的含量指标均符合国家三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且大部分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重金属在水稻土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内,对20~40cm土层影响较小,没有出现重金属下渗问题.植物的生长量指标为确定垃圾堆肥的施用剂量提供了1个有效的参数,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水稻土对垃圾堆肥的最大负荷量为15kg/m^2。 相似文献
198.
通过对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中不同填料层的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强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人工湿地脱氮过程中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变化,从微生物角度分析了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表面流湿地硝化强度高于潜流湿地,2个系统中的硝化强度具有较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硝化强度高于下层.2个系统中沿程硝化强度呈递减趋势,硝化强度反映氨氮去除率的大小,表面流湿地氨氮的去除率高于芦苇潜流湿地30%~40%.反硝化强度比较结果表明,潜流湿地上层土壤填料的反硝化强度最高,砾石填料反硝化强度最低,表面流湿地反硝化强度居中,2个系统反硝化强度上下分层不明显,沿程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9.
针对北方寒冷冬季水源地氨氮微污染水体的特征,构建间歇流人工湿地系统并同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湿地系统中的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和古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硝化速率潜势来研究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在氨氧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平均气温为5 ℃时,最佳运行工况为:停留时间21 h,水力负荷4.2 cm·d-1,氨氮去除率达99%;平均气温为-5 ℃时,最佳运行工况为:水力停留时间为21 h,水力负荷3.6 cm·d-1,氨氮去除率达81%,去除效率稳定.在低温条件下,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中amoA基因的丰度会因温度降低而减少,古菌中amoA基因丰度高于细菌 2.9~33.2倍,且硝化速率潜势与氨氧化古菌中amoA基因丰度呈正向变化趋势,而与氨氧化细菌无显著相关,表明氨氧化古菌在低温条件下的氨氧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湿地系统中的氨氧化古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季节性变化,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夏季样品8个OTU全部属于土壤支系;冬季样品11个OTU序列属于土壤支系,2个OTU序列属于海洋水体支系,多样性较高.夏季和冬季样品中氨氧化古菌均属于一个新命名的古菌类群——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本文建立了一种在低温条件下基于氨氧化古菌有效强化湿地氨氮净化处理的稳定运行技术,为寒冷地区强化湿地去除氨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0.
自2006年起,美国环保署(EPA)在美国本土开展了两次湖泊生态状况调查和评估,从营养状态、生物健康和休闲娱乐的关键指标开展评估,旨在摸清美国湖泊生态环境现状和影响湖泊生态健康的关键胁迫因子。EPA逐步形成了涵盖水文、水质、水生生物等多重指标在内的湖泊调查评估体系,该体系已成为美国湖泊环境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湖泊环境保护和水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从清单建立、重点调查湖泊清单筛选、采样布点、监测指标、评估方法等方面系统研究总结美国湖泊调查评估的关键技术方法体系,以期为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