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01.
在气体循环条件下,以MnOx-AgOx/γ-Al2O3、CoOx-CeOx/γ-Al2O3为吸附剂兼催化剂,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吸附态的苯和甲苯,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和XRD表征。结果表明:气体循环条件下等离子体催化氧化技术同样适用于吸附态的双组分苯与甲苯的降解,并且COx产率和CO2选择性不比降解单组分苯或甲苯时的低。气体循环放电90 min后,与γ-Al2O3相比,引入MnOx-AgOx/γ-Al2O3、CoOx-CeOx/γ-Al2O3后,COx产率分别提高了9%、12%;CO2选择性也得到了提高并都接近100%;臭氧浓度分别减少了51%、39%;N2O浓度相应也降低了26%和38%。最后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引入催化剂后反应机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2.
以天然沸石为吸附剂进行吸附海水中氨氮实验研究,考察了沸石粒径、反应液pH值和盐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沸石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其对海水中氨氮的吸附,反应液pH值对氨氮吸附影响较小,但在碱性条件下NH4+能够与海水中的Mg2+、PO43-反应生成MgNH4PO4·6H2O沉淀,导致反应液氨氮平衡浓度降低。随着海水盐度梯度增加,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天然沸石对海水中氨氮的吸附是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过程,吸附过程较好地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G0为负值,而△H0和△S0均为正值,说明天然沸石对海水中氨氮的吸附是吸热易发过程。  相似文献   
203.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实验区内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其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措施。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0~20 cm)中Cu、Zn、Cr、Cd、Pb、Ni、As和Hg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4.87,73.75,78.16,0.21,25.66,34.66,13.68,0.02 mg·kg−1;各重金属均呈现南岸高于北岸的空间分布特征,且所有元素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景区“鸟岛”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鸟岛属于中污染到重污染,其余采样点均为轻污染;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沉积物中Cd和Hg污染相对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研究区总体属于轻微-中等生态危害。黄河三角洲邻近核心区的实验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较低,但存在局部污染较重的区域,Cd和Hg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针对黄河三角洲实验区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同时应加强区内Cd和Hg的监测并适时开展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204.
金属纤维滤袋可直接过滤高温烟气粉尘,解决高温烟气粉尘导致的环境、安全问题,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能源回收利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金属滤袋除尘器脉冲喷吹参数是依照传统纤维滤袋器设计的,存在着脉冲瞬时气流导致喷吹清灰失效问题。针对此问题,在脉冲喷吹实验平台上,通过改变喷吹压力、喷吹距离以及喷吹孔径,针对ϕ130 mm×2 000 mm的金属滤袋,利用压力数据采集系统测试喷吹压力0.2~0.6 MPa、喷吹孔径6~14 mm、喷吹距离50~250 mm时,金属滤袋距顶部80、200、600、1 000、1 400和1 800 mm 6个部位的侧壁压力峰值,以探求针对金属滤袋的脉冲喷吹的合理参数。结果表明:2 m金属滤袋的最佳脉冲喷吹孔径为8 mm,最佳喷吹距离为200 mm,最佳喷吹压力为0.5 MPa;此条件下的P1(80 mm)、P2(200 mm)、P3(600 mm)、P4(1 000 mm)、P5(1 400 mm)、P6(1 800 mm)的侧壁压力峰值分别为1 000、1 686、839、746、749和2 005 Pa。金属滤袋的侧壁压力峰值大小排列呈下>上>中的规律。随着喷吹孔径的增大,最优喷吹距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金属滤袋的中、下部(距滤袋口600~1 400 mm)清灰将是未来金属滤袋清灰的重点关注部位。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金属滤袋的推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5.
华东地区某水源水库近年来出现季节性嗅味问题。为解析嗅味产生来源及其成因,于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对该水库上游以及库内水体进行长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甲基异莰醇(2-MIB)是主要的土霉味致嗅物质,伪鱼腥藻是该水库潜在产嗅藻种,且其主要为外源输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伪鱼腥藻的生长与水温及水下光照(透明度、浊度)等有关。为进一步解析水下光照因素驱动下伪鱼腥藻在水库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在水库高嗅期间开展了72 h连续监测,重点分析了伪鱼腥藻昼夜与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08:00,伪鱼腥藻往表层迁移,在10:00—14:00,表层密度达到最高值,白天在水体中呈现明显的垂向迁移特征,而夜晚在水体中各层的分布无明显变化,这进一步说明水下光照对伪鱼腥藻生长的重要性。以上结果进一步提升了对实际水体中伪鱼腥藻分布规律的认识,可为水源地中伪鱼腥藻导致的嗅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6.
针对某燃煤热电厂袋式除尘器滤袋破损和多次换袋检修失效现象,采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对清灰气流含尘浓度过高导致滤袋破损失效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场调研和破损滤袋检测结果,明确了产生此类故障的原因。结果表明:喷吹总气量的22%为诱导气流,袋口上方的诱导气流速度接近7 m·s−1,上箱体内悬浮颗粒甚至袋口周边沉积的粉尘将在清灰气流的诱导作用下进入滤袋,并逐渐积累;袋内灰柱表面的粉尘受清灰气流扰动在沉积层上方反复磨损滤袋内侧净气面,磨损位置与积灰高度相关,均位于积灰表面上方50 mm范围内。模拟分析结果与检测结果一致,上箱体花板和滤袋内部长期积灰是导致滤袋破损失效的根本原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并经现场实施后,袋式除尘器运行2年时间内再未发生滤袋破损失效现象,且烟气净化系统出口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当地环保排放限值10 mg·m−3。本研究结果可为判断滤袋健康状况及导致滤袋破损失效的直接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7.
为研究DBD反应器电极结构对放电特征和甲苯降解效果的影响,设计了具有3种不同结构高压电极(棒、螺纹棒、线圈)和接地电极(铜网、铜带、铜丝)的反应器。通过放电图像、发射光谱、电压-电流波形、李萨如图、放电功率和放电间隙气体温度分析了不同电极结构反应器的放电特性;以甲苯去除率、矿化率、能量效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电极结构对甲苯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结构高压电极反应器的放电强度顺序为线圈>棒>螺纹棒;当甲苯质量浓度为678 mg·m−3、电压为12~20 kV、且以线圈为高压电极时,反应器的放电功率、放电间隙气体温度低,分别为0.4~10.3 W、28~64 ℃,而对甲苯的去除率、矿化率、能量效率均最高,分别为77.71%~100%、21.03%~35.96%、4.96~8.81 g·kWh−1;3种不同结构接地电极反应器中以铜带为接地电极时放电强度最强,对甲苯的去除率、矿化率和能量效率最高,分别为25.3%~100%、3.41%~35.96%、4.96~23.17 g·kWh−1。本研究可为DBD反应器在降解甲苯应用中的结构优化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are ubiquitously detected in environmental media, food, and urine samples. Our previous epidemiological study reported a...  相似文献   
20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太湖梅梁湾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梅梁湾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太阳总辐射、综合消光系数、水温、总无机氮、pH和当前的叶绿素a浓度等作为输入变量,以7d后的叶绿素a浓度作为输出变量,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针对"三号标"监测点的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输入变量的敏感性分析.通过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7d后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情况.模型输入变量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预测结果的最重要因子,然后依次为pH、太阳总辐射、综合消光系数、水温和总无机氮.  相似文献   
210.
采煤塌陷水域是淮南矿区的一种特殊区域,为了分析采煤塌陷积水区域的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营养状态,选取潘一塌陷水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形态的氮、磷含量。结果表明,潘一塌陷水域总氮、氨氮、硝态氮的含量分别为1.38-8.22mg/L,0.44-1.16mg/L,0.21-1.23mg/L,呈现出泥河入口处氮的含量大,随着水流含量逐渐减小的趋势;总磷、可溶性总磷的含量分别为0.06-0.26mg/L,0.01-0.12mg/L,其空间分布和总氮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潘一塌陷水域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中氮磷比(N:P)为21:1,塌陷水域中的总氮浓度超过总磷浓度7倍以上,说明潘一塌陷水域为磷营养限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