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1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安全科学   521篇
废物处理   194篇
环保管理   322篇
综合类   3006篇
基础理论   714篇
污染及防治   965篇
评价与监测   277篇
社会与环境   195篇
灾害及防治   20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用EXAFS研究Zn在水锰矿上的吸附-解吸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延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在水锰矿(γ-MnOOH)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Zn(Ⅱ)-水锰矿体系中(pH 7.5,0.1mol/LNaNO3介质,25℃),Zn2+主要是通过共用水合Zn2+的O原子及水锰矿表面上的O原子形成Zn-O键,从而结合到水锰矿固体表面上的.平均Zn-O原子间距为1.998±0.010 A(n=3).这个Zn-O键键长是六配位的Zn(H2O)2+6及其水解产物四配位的Zn(OH)2或Zn(OH)42-各以一定比例混合吸附于水锰矿表面而形成的.同时,对第二配位层(Zn-Mn相互作用)的EXAFS图谱分析证明存在2个典型的Zn-Mn原子间距,即R1=3.08±0.024A(n=3)和R2=3.54±0.018 A(n=3).这2个Zn-Mn原子距分别对应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与Zn水合离子ZnO多面体结合的2种方式,即共用2个O原子的边-边结合与共用1个O原子的角-角结合.边-边结合是较强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短(R1=3.08A),吸附较不可逆.角-角结合是较弱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长(R2=3.54A),吸附较为可逆.这一结果从微观上证明了亚稳平衡态吸附理论(MEA理论)的基本假设,即具有相同吸附密度的同一吸附质由于吸附力强弱以及微观构型的不同可具有不同的化学位,因而证明了修正传统吸附热力学的基本假设(吸附密度为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必要性.宏观的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表明Zn(Ⅱ)在水锰矿上的吸附是不可逆的,EXAFS结果指出这种不可逆性主要是由Zn水合离子中ZnO多面体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之间的边-边结合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992.
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2阶段生物修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建立了污染土壤预制床处理工程,对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分别进行堆腐处理,历时2个阶段,共运行210d.当稀油、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TPH)为25.8~77.2g·kg-1时,经过53d(为第1阶段)的运行,TPH去除率38.37%~56.74%.第2年(为第2阶段)继续处理156d,TPH降解率达到66.59%~80.96%.连续运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易分解的石油烃污染物大部分在第1阶段得到降解,第二阶段降解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3.
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RMBR)处理废水进行了研究.进水CODCr:312~584mg/L,RMBR的出水CODCr在运行4d后<15 mg/L并稳定.向生物反应器添加0.5g/L(混合液)的粉末活性炭(PAC)后出水CODCr<4.22mg/L.膜侧污水流速在0.9~1.9m/s范围内,临界膜通量随膜侧污水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添加PAC,组合添加PAC和Al2(SO4)3·18 H2O均可有效提高临界膜通量.在膜侧流速1.9m/s的条件下,临界膜通量从72L/(m2·h)分别增至76L/(m2·h)和81 L/(m2·h)在22℃~30℃范围内,每升高1℃可提高膜通量1.9%.在连续运行100d中,RMBR可在无任何物理,化学清洗的条件下运行14d而透膜压力无增大,膜通量不降低.对于已污染的膜,水清洗、水碱共间清洗、水碱酸共同清洗可分别恢复至新膜膜通量的47%、83%、94%.  相似文献   
994.
涕灭威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规律.实验表明,25±1℃条件下,涕灭威在低浓度(0.2~1.5mg/L)时,在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在2.0~15mg/L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描述更合理;在20~2000mg/L,涕灭威的吸附既可以用线性等温方程式也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来描述.并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60存在下涕灭威的吸附等温线,以及悬浮颗粒物浓度、腐殖酸、pH、盐度及微生物对涕灭威在颗粒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高效填料塔生物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处理厂含硫臭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装有特制ZX01型填料的生物反应器,对某药厂废水处理厂产生的含硫臭气进行了近4个月的连续脱臭试验.结果表明:该填料塔生物反应器的最大容积负荷Nv≤204g/(m3·h)时,H2S去除率接近100%,H2S代谢产物主要以SO42-为主.采用少量含N、P等营养物的二次沉淀池出水为喷淋水,其最适喷淋率为3.56L/(L·d).该填料塔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塔内阻抗低,无堵塞现象,无需经常进行反冲洗,可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96.
为解决高海拔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监测中常规监测仪器布置和人员值守的高投入、高风险问题,分析西藏山南桑日县某排土场边坡25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监测终了排土场边坡从2018年11月4日-2020年12月23日期间的地表形变,采用基线估计状态空间模型、自适...  相似文献   
997.
ATSI Model 3800 aerosol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ATOFMS) was deployed for single-particle analysis in Shanghai during the World Exposition (EXPO), 2010. Measurements on two extreme cases: polluted day (1st May) and clean day (25th September) were compared to show how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ambient aerosols. Mass spectra of 90496 and 50407 particles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two sampling periods. The ART-2a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sort the collected particles. Seven major classes of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dust, sea salt, industrial, biomass burning, organic carbon (OC), elementary carbon (EC), and NH4-rich particles.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ambient aerosols showed a strong anti-correlation with the boundary layer height variation. The external mixing states of aerosols were quite different during two sampling periods because of different air parcel trajectories. Number fraction of biomass burning particles (43.3%) during polluted episod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21.6%) of clean time. Air parcel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on clean day diluted local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d the portion of sea salt particle dramatically (13.3%). The large contribution of biomass burning particles in both cases might be an indication of a constant regional background of biomass burning emission. Mass spectrum analysis showed that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internal mixing states of almost all the particle types were more complicate during polluted episode compared with those observed in clean time. Strong nitrate signals in the mass spectra suggested that most of the particles collected on polluted day had gone through some aging processes before reaching the sampling site.  相似文献   
998.
周瑶  张鑫  徐静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5):765-775
使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7个气象代表站的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运用多窗谱方法(MTM)对青海省东部代表站的ET0的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影响ET0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运用基于偏导数的敏感系数法分析了生长季ET0对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7个站点有比较一致的19.23~22.22 a的周期;整个东部农业区的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则随纬度的变化而趋势不同,北纬36°以南的两个站日照时数、风速均有增加的趋势,相对湿度则减小,以北的5个站则呈相反的变化;ET0对日照时数最为敏感,其次是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敏感系数在整个生长季随气象因子的变化而变化,日照时数敏感系数呈波动状,最大值出现在4月,最小值出现在9月,气温敏感系数呈现单峰型变化,最大值出现在7月,风速敏感系数则呈单谷型变化,最小值出现在7月。  相似文献   
999.
零价铁PRB技术在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翔  唐翠梅  陆兆华  卢欣  李淼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2):1309-1315
PRB(可渗透反应墙)是地下水治理中新型的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对环境干扰小等优点,已逐渐应用到实际. 原位修复技术中PRB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处理系统PRB和多单元处理系统PRB,单处理系统PRB适用于单一污染物、污染浓度较低、污染羽规模较小的场地,多单元系统用于污染场地较复杂、污染种类较多的场地. 零价铁PRB去除地下水中无机污染物及有机组分的反应机理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和还原性脱卤反应. 实际场地PRB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零价铁钝化及PRB堵塞,现阶段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电化学等,但为了提高PRB技术的实用性,铁材料的解钝化技术、实际场地PRB的设计与安装、PRB体系的长期运行及服务期满后的处置均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自主研发的紫外光氧化除臭系统处理某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产生的恶臭气体.系统考察了空塔停留时间、进口恶臭物质浓度、紫外辐射照度等因素对系统除臭效果和臭氧产生的影响,并对恶臭物质去除和臭氧产生过程分别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空塔停留时间1.5 s,平均紫外辐射照度1664μW.cm-2,H2S进口浓度为35 mg.m-3,NH3进口浓度为0.26 mg.m-3的条件下,H2S和NH3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为34.3%和53.8%.紫外光氧化反应器对H2S和NH3的去除速率随紫外辐射照度增大而线性增加,随进口浓度增加而增大且趋近于某极限值.反应器臭氧产生速率随进口恶臭物质浓度增加而线性减小,随紫外辐射照度增加而增大且趋近于某极限值.动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数学关系式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恶臭物质浓度以及紫外辐射照度对恶臭物质去除速率和臭氧产生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