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58篇 |
免费 | 1721篇 |
国内免费 | 267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78篇 |
废物处理 | 413篇 |
环保管理 | 583篇 |
综合类 | 5267篇 |
基础理论 | 1669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558篇 |
评价与监测 | 470篇 |
社会与环境 | 325篇 |
灾害及防治 | 3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330篇 |
2022年 | 575篇 |
2021年 | 518篇 |
2020年 | 475篇 |
2019年 | 394篇 |
2018年 | 410篇 |
2017年 | 475篇 |
2016年 | 500篇 |
2015年 | 597篇 |
2014年 | 629篇 |
2013年 | 786篇 |
2012年 | 703篇 |
2011年 | 702篇 |
2010年 | 616篇 |
2009年 | 518篇 |
2008年 | 531篇 |
2007年 | 483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290篇 |
2004年 | 226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268篇 |
2001年 | 226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175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32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通过对贮存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微生物再生长潜能(BRP)及细菌总数(HPC)等微生物指标变化规律的了解,探究饮用水贮存过程中细菌二次生长、生物稳定性下降等问题。结果表明:在贮存过程中,HPC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AOC及BRP则在贮存初期(2 d内)出现上升,后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向贮存水中投加不同浓度的氯或氯胺,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消毒剂对贮存水HPC的影响及其衰减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氯或氯胺初始投加量的增加,HPC开始增加及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延长,且HPC峰值下降;当氯或氯胺初始投加量达到1.0 mg·L-1以上,贮存水中氯残留量>0.05 mg·L-1或氯胺残留量>0.5 mg·L-1时,即可保证贮存过程HPC-1。与氯消毒相比,氯胺消毒剂的衰减速率更为缓慢,可长期维持贮存水中较高的消毒剂残留,进而控制贮存水中HPC处于相对较低的范围,更有利于保证贮存水生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2.
火力发电行业主要气态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火力发电行业气态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使用混乱的情况,根据欧盟《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指南》和美国《空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汇编》,介绍了火电行业主要气态污染物排放量的实际测量及理论计算方法。提出我国火电行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际测量、排放因子或经验公式等方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使用排放因子方法计算SO2排放量时,应开展S元素转化率的研究;火电厂应增加燃料中N元素的分析,以利于NOx排放量的准确估算。 相似文献
173.
骨炭对水中不同形态Sb吸附和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骨炭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在不同骨炭用量、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水中Sb(Ⅲ)和Sb(Ⅴ)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骨炭对Sb(Ⅲ)的吸附效果远好于Sb(Ⅴ),在0.2~8.0 mmol/L的Sb(Ⅲ)和Sb(Ⅴ)浓度下,骨炭对这2种形态Sb的去除率分别为46.1%~78.6%和9.6%~31.7%。采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可以很好地拟合骨炭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Sb(Ⅲ)和Sb(Ⅴ)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10.1034 mg/g和17.4167 mg/g。骨炭对Sb(Ⅲ)的解吸也大于对Sb(Ⅴ)的解吸。骨炭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受不同骨炭用量、pH值和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74.
制药废水硝化-反硝化除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含高浓度氮的制药废水经好氧生化处理后,虽然出水的COD,BOD5均可达到行业排放标准,但TN仍高达约170mg/L。本研究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利用生物膜外层好氧,内层缺氧厌氧的条件,使硝化-反硝化脱氮在同一构筑物内进行,NH3-N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约90%和70%。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温度越高,负荷越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越完全,NH3-N和TN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5.
176.
177.
178.
通过计算43种有机磷农药的各种结构参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了适用于有机磷农药色谱保留值的定量关系表达式,建立了有机磷农药结构参数对色谱保留值的QSPR模型.模型分析表明:磷酸酯与硫逐磷酸酯两类有机磷农药的模型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1和0.998,标准误差SE分别为0.0539和0.2874,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976和0.990,标准偏差Scv分别为0.086和0.610.在已知磷酸酯与硫逐磷酸酯两类有机磷农药结构参数的情况下,此模型可有助于有机磷农药的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