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选择0#柴油和平湖原油乳化液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进行氧化胁迫实验,选取典型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光甘肽硫转移酶(GST)及过氧化物酶(POD)用于衡量油类污染物对生物体造成的氧化压力大小.此外,结合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指标,对2种石油污染物对缢蛏的毒性响应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0#柴油和平湖原油对缢蛏消化腺中的4种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导效应,各试验组在暴露前期均表现出诱导或抑制,但对4种酶的影响存在时间顺序性,SOD、CAT和GST的酶活性表现为升高-降低的过程,POD表现为降低-升高的过程,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SOD和CAT要早于GST和POD.结合计算出的IBR数值来看,高浓度0#柴油能够引起最为显著的生物效应变化,显示该石油污染物高毒性的特征,0#柴油生物毒性大于平湖原油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木粉/壳聚糖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吸附树脂R1、R2、R3对二元金属离子Cu2+/Pb2+和Zn2+/Pb2+溶液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较系统考察。Pb2+离子溶液中存在竞争离子Cu2+、Zn2+时,随竞争离子浓度增加,3种吸附树脂R1、R2、R3对Pb2+的吸附量明显下降,而竞争离子吸附量显著增加。二元溶液中各金属离子浓度相同时,3种树脂对竞争离子Cu2+、Zn2+的吸附量大于对Pb2+的吸附量;各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及NaNO3、尿素后,对Pb2+离子的吸附量下降迅速。随吸附树脂用量增加,竞争离子Cu2+、Zn2+的吸附量逐渐减小,Pb2+的吸附量在吸附树脂用量0.10 g/L(Zn2+/Pb2+溶液)或0.15 g/L(Cu2+/Pb2+溶液)时出现最大值。溶液pH值对树脂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3.0  相似文献   
13.
阳离子PAM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通过利用曼尼兹反应条件的控制,对聚丙烯酰胺进行了阳离子改性,合成胺甲基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原料配比、甲醛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二甲胺滴加时间等对胺化率的影响,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中原油田明二污属含硫低浊度污水,处理后水主要用于回注。文章通过pH调节剂的优选、除硫剂优选并与絮凝药剂联合,对明二污含硫低浊度污水进行了絮凝处理。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2#絮凝剂加量为50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0.5mg/L、除硫剂加量为20mg/L时,处理后水中的悬浮物、总铁和含油量分别达到1.9mg/L、0.43mg/L和0mg/L;SRB、TGB均为102个/mL;腐蚀速率及结垢量分别降到0.062mm/a和1.9mg/L;污泥产生量降低到0.23~0.26mg/L;在90℃时的结垢量由地层水的23.3mg/L降低到1.9mg/L,处理后的水达到中原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并且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水体中Cr(Ⅵ)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毒性效应,通过Cr(Ⅵ)的暴露(15 d)和清水恢复实验(15d),研究了Cr(Ⅵ)对脊尾白虾肝胰脏的SOD活性、MDA及MT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5 d的暴露,5 mg·L-1(高浓度)、0.5 mg· L-1(低浓度)实验组肝胰脏的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5 d的清水恢复后,两个浓度实验组均能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MDA在暴露阶段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在15 d后两个浓度实验组M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5 d的清水恢复后,5mg·L-1实验组的MDA含量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0.5mg·L-1实验组的MDA含量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通过15 d的暴露,两个浓度实验组MTs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5 d的清水恢复后,两个浓度实验组MTs的含量均能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2005—2009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识别沉积物中重金属指标的时间与空间差异性.时间聚类分析结果将沉积物中重金属在时间尺度上划分为2006年,2005年和2007—2009年两组,判别分析正确率为80%,表征时间差异性的显著性重金属指标为Zn、Hg.空间聚类分析结果将沉积物中重金属在空间尺度上划分为近岸区,长江河口锋和羽状锋区之间两个海域,判别分析正确率为90%,表征空间差异性的显著性重金属指标为Zn、Hg.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水试验法,温度在20℃左右,并保持试验用水溶解氧为饱和溶氧的60%,用疏浚泥悬浮液与过滤海水按等对数间距稀释成4个体积浓度水平(1:2、1:10、1:50、1:200),同时以过滤海水为对照组,每一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本,对人工养殖的黑鲷Spaptls macrocephalus鱼卵和仔鱼进行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疏浚泥悬浮液对鱼卵孵化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仔鱼的全长和体重的增长与悬浮液浓度的变化并无十分明显的对应关系,只有当水体中的悬浮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才显现出对仔鱼生长的影响作用.在仔鱼摄食过程中,悬浮液对全长生长产生的抑制或影响作用不显著,但高浓度的悬浮液则对体重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性,不过这是一种短暂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磊  蒋玫  沈新强  王云龙 《环境化学》2014,(8):1366-1372
根据2001—2009及2013年的10年间5、8月份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水体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污染来源,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调查海域石油烃范围为0—0.41 mg·L-1,平均浓度为0.08 mg·L-1,各年际间石油烃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水体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河口水动力稀释、颗粒悬浮物的吸附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近岸海域和远岸海域两部分,聚类分析、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9.
晁敏  伦凤霞  王云龙  沈新强 《生态环境》2010,19(5):1020-1024
以Ⅱ-Ⅲ龄卤虫幼体(Artemia salina)为受试生物,开展生物检测试验,研究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毒性效应。生物检测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的沉积物对卤虫幼体已产生毒性效应,其中,2、5、8三站沉积物对卤虫体长和体内SOD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1号和2号站沉积物对卤虫体内LDH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多个毒性效应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长江口南支各站因子得分F,F值大小可表征各站沉积物对卤虫综合毒性的强弱,各站F值排序为:2号(-1.59)〈5号(-0.76)〈8号(-0.42)〈1号(0.06)〈6号(0.62)〈7号(0.78)〈3号(1.31),2号站沉积物毒性最强,3号站毒性最弱。经逐步回归分析,因子得分F与沉积物中Cu、Cd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91,p〈0.05),表明长江口南支沉积物中Cu和Cd是对卤虫产生毒性效应的关键污染物。  相似文献   
20.
以缺氧-好氧(AO)工艺为参照,利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研究了缺氧-好氧-沉淀-厌氧(A+ OSA)污泥减量工艺真核生物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A+ OSA污泥减量工艺真核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均低于AO参照工艺,两工艺主要真核生物门为环节动物门Annelida,纤毛虫门Intramacronucleata和SAR超类群(不等鞭毛生物Stramenopiles,囊泡虫Alveolates,有孔虫Rhizaria),Annelida及SAR相对含量在减量工艺中明显减低.纲水平分类结果表明,前口纲Prostomatea在减量工艺中消失,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在减量工艺贮泥池中成为优势真核生物.A+OSA污泥减量工艺贮泥池中选择性富集真核生物Oligohymenophorea表明微型生物捕食作用存在该工艺中,对减量工艺的污泥减量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