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51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478篇
基础理论   148篇
污染及防治   249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10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7 毫秒
791.
固相萃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马娜  陈玲  熊飞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81-184
对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萃取参数(吸附剂用量、背景体积及洗脱溶剂等)与萃取效率的规律,吸附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的固相萃取在线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该技术比传统液—液萃取用时短、二次污染小、选择性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农药、卤代烃、有机氯化合物、酚类等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792.
石油化工区光化学烟雾模拟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以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区为对象,探讨和建立了描述该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大气质量模拟模式(简称SJMM),并与1980年10月29日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所用化学模式与国外烟雾箱数据及模式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JMM模式基本上能描述该地区的O_3、NO、NO_2的浓度分布和日变化情况。并利用模式预断了该地区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93.
刘怡  熊亚  朱锡海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Z1):145-147
由主电极和粒子电极构成的氧化絮凝复合床内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便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具有极强氧化性能的羟基自由基和新生态的混凝剂 ,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诸如催化氧化分解、混凝和吸附等作用 ,使之迅速被去除。  相似文献   
794.
为研究春季敏感时期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沉积物-水界面氮释放特性,于2016年4月采集香溪河库湾上覆水和沉积物样品,分析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水系统不同氮形态营养盐浓度的分布特征,计算沉积物-水界面不同氮形态的扩散通量并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ρ(T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0~6.90 mg·L-1和6.19~32.57 mg·L-1;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氮质量浓度在沿程和垂向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各采样点上覆水中氮质量浓度在沿程和垂向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上游区域的沉积物间隙水中氮质量浓度明显大于下游区域,沉积物间隙水ρ(NH_4~+-N)明显大于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ρ(NO-3-N)略小于上覆水;香溪河沉积物总体上表现为NH_4~+-N的"源",NO-3-N的"汇";NH_4~+-N的扩散通量范围为2.70~4.72 mg·(m2·d)-1;NO-3-N的释放通量范围为-1.61~-0.62 mg·(m2·d)-1;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氮主要以铵态氮的形态存在:沉积物中ρ(NH_4~+-N)范围为69.97~1 185.97 mg·kg-1,ρ(NO-3-N)范围为2.78~38.17mg·kg-1,沉积物ρ(NH_4~+-N)与沉积物间隙水ρ(NH_4~+-N)在表层0~8 cm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95.
4种草本植物对镉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以4种草本人侵植物粗毛牛膝菊、洋野黍、莠狗尾草和欧黑麦草作为研究材料,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这4种植物在土壤镉(Cd)含量(mg·kg-1)为0(TO)、5(T5)、25(T25)和50(T50)处理下的耐受和富集特征,以期筛选出对Cd污染土壤具有修复潜力的植物.结果表明,粗毛牛膝菊在T5~T50处理下,地上部分和根部生物...  相似文献   
796.
为研究抽水-示踪联合检测垂直柔性污染阻隔屏障(VFBS)渗漏的可行性、灵敏度和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利用等效渗透系数(EHC)方法耦合井筒-含水层水流运动,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物理场仿真数值模型模拟了人工水力诱导下示踪剂通过VFBS缺陷的穿透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在抽水诱导下,VFBS两侧形成人为的水力压差加速了示踪剂穿过漏洞的速度.但整体上,穿过漏洞的示踪剂仍然是极少部分,大部分示踪剂围绕注入井分布.在典型条件下(漏洞深度2.2m、大小0.5m、注入浓度1000μg/L和流速1L/h),示踪剂在对侧监测井中于第4d检出,第5d达到峰值.漏洞越深,峰值浓度越低,检出时间越长.深度增至4m以上时,示踪剂无法在对侧检出.以典型条件中4m漏洞深度为例,漏洞水平位置的偏移也会降低峰值浓度,偏移4m时,示踪剂无法在对侧检出;投加浓度越大,峰值浓度越大,但峰值时间不变,浓度小于2000μg/L时,示踪剂无法检出;漏洞尺寸越大,峰值浓度越大,均在第6d达到峰值浓度,但均不能检出,预测漏洞边长至少为1.07m时,示踪剂方可在对侧检出.总体上,按照对示踪剂穿透过程影响大小排序:水平偏移距离 > 漏洞深度 > 漏洞大小 > 投加浓度.  相似文献   
797.
为评价由酸雨、酸性矿山排水等环境污染导致的水体酸化及水体重金属联合作用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了不同pH值(pH=3、4、5、6、7和7.8)条件下Cu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水体及Cu2+单一存在时,酸对斑马鱼胚胎24h半数效应浓度值EC50为pH=3.65,Cu2+(pH=7.8)对斑马鱼胚胎24h-EC50为0.267mg·L-1;当水体酸化及水体中的Cu2+共存时,较低的pH对Cu2+的生物毒性起协同作用,表现为随溶液pH的降低,各浓度Cu2+对斑马鱼胚胎的24h凝结率显著增高(P24h致死率=0.001),而斑马鱼胚胎96h孵化率显著降低(P96h孵化率=0.002),且不同浓度的Cu2+之间的生物毒性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P24h致死率=0.0321;P96h孵化率=0.0028)。这说明酸性水体和Cu2+都显著影响斑马鱼胚胎的发育,且Cu2+在酸性水体中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显著增强。因此,在受重金属Cu2+污染的地区,如同时受到酸雨或酸性矿山排水等较低pH值和Cu2+的双重胁迫,较低浓度的Cu2+就能够对水生生物的生殖发育及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798.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pH值、反应时间、锰砂投加量和锰砂改性时间等因素对Mn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吸附反应体系pH=9,锰砂投加量为15 g/L,吸附时间为30 min,锰砂的高锰酸钾改性时间为36 h时,改性锰砂对锰的吸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9.99%。四因素的影响顺序为:pH>反应时间>锰砂投加量>锰砂改性时间。在单因素实验中,当pH=7,吸附剂投加量为25 g/L时,经60 min可达吸附平衡,锰的去除率为60.04%,其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并且与Langmuir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本研究还对改性锰砂吸附除锰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99.
● Effect of composting approaches o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 Effect of composting conditions on the properties of DOM. ● Character indexes of DOM varied in composting. ● The size, hydrophobicity, humification, and 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y increased. ● The hydrophilicity, protein-like materials, and aliphatic components reduced. As the most motive organic fraction in composting,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can contribute to the transfer and dispersal of pollutants and facilitate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in aquatic ecosystems.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how composting approaches and conditions influence the properties of compost-derived DOM. Further details on the shift of DOM character indexes are required. In this study, the change in properties of compost-derived DOM at different composting approaches and the effect of composting conditions on the DOM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Thereafter, the change in DOM character indexes’ in composting was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Along with composting, the elements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chromophoric DOM (CDOM) and fluorescent DOM (FDOM)) were altered, size and hydrophobicity increased, and aromatic-C and 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y were promoted. Finally, some prospects to improve this study were put forward. This paper should facilitate the people who have an interest in tracing the fate of DOM in composting.  相似文献   
800.
珠江口沿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表热环境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志强  文雅  孙琤  吴志峰 《生态环境》2010,19(8):1771-1777
以遥感和GIS为技术手段,选择四期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珠江口沿岸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其地表热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1990—2008年期间,建设用地扩展是珠江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建设用地从1990年的605.50km^2增加到2008年的2394.26km^2。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热环境效应增强,并促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7个热力区间中的组成发生变化。珠江口东岸建设用地在数量上的优势使得珠江口的热力重心始终分布在东岸。研究结果表明,以建设用地扩展为突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深刻影响着区域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