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基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用微米级空心微珠颗粒作为泡沫稳定剂,制成三相泡沫,并研究了泡沫组成因素对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颗粒浓度、颗粒粒径、AFFF原液浓度对发泡倍数和析液时间的影响。颗粒加入对发泡能力有抑制作用;因为颗粒存在影响,三相泡沫的发泡能力随AFFF原液浓度增大而减小;40μm粒径颗粒的抑制作用相对20μm和60μm颗粒最小。颗粒浓度和AFFF原液浓度增加,能够提升三相泡沫稳定性,且泡沫析液时间随颗粒浓度增加呈指数规律变化。当AFFF原液浓度为3.0%、颗粒浓度为9%左右时,三相泡沫稳定时间约为两相泡沫的3倍,该配方三相泡沫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大型甲醇储罐区的燃爆危险性及火灾特点,相对中小型甲醇储罐火灾,大型甲醇储罐火灾具有热辐射强、火焰温度高、浓烟少等特点,这类储罐火灾灭火难度大,主要体现在泡沫液灭火能力低、泡沫液流动距离小、覆盖范围有限、易复燃等。目前大型甲醇储罐消防系统的设计升级缺少足够的大尺度甲醇储罐灭火试验数据及以往甲醇储罐火灾事故信息支撑。联合开展大型甲醇储罐的消防试验研究是确保消防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处理含氯代脂肪烃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降解菌种及涉及的酶体系,降解过程机理,降解动力学和所用反应器等4方面对氯代脂肪烃的生物降解的研究作了综述,文献表明:通过驯化,某些菌种能在特写条件下降解氯代脂肪族物质。还介绍了降解菌种的特征,降解的可能途径和动力学模型,并比较了各种氯代脂肪族组分的可生物降解性。同时对降解所用的反应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与安全运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40年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影响、腐蚀、材料缺陷等是油气管道发生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油气管道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法规、制定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加强有关科研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
湖库中蓝藻细胞一旦形成表层颗粒细胞团形式的水华,就会具有较强的漂移扩散能力,并能对水体景观形成明显影响,成为河湖环境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如何快速高效监测蓝藻颗粒的迁移通量,已成为湖库连通河道水质管理的技术难点.为满足蓝藻水华较重湖泊连通河道蓝藻通量实时监控需求,以太湖梅梁湾连通河道—梁溪河为例,于2019年6-8月蓝藻水华季节,监测了景宜桥断面蓝藻空间分布且逐日监测叶绿素a浓度,并结合岸基式水质和蓝藻自动监测系统,构建了人工监测蓝藻通量与自动监测参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开发了梁溪河蓝藻通量的高频自动监测方法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U型断面的流通河道中,景宜桥断面的蓝藻在空间分布上呈表层高、底层低、滨岸带略高的特征,近岸表层采样的自动监测系统获得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比整个河道断面平均值高出30%;通过建立的蓝藻通量监测方法对比,发现自动与人工监测蓝藻通量逐日变化整体上保持一致,且总量与人工相当,比值为1.07,精确反映了整个河道蓝藻通量的变化规律;2种监测方式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原位水质和蓝藻自动监测系统对梁溪河蓝藻通量的实时监控有良好的效果,此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河道蓝藻通量的实时在线监测,为蓝藻水华应急处置管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氮气泡沫研究进展和现状,分析了氮气泡沫的灭火原理、稳定性以及应用实例。氮气是惰性气体,不溶于水,在水中扩散速率较小,其与泡沫液混合发泡产生的氮气泡沫与空气、二氧化碳等相比,具有持久惰化、稳定性好,灭火效果显著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对某大型磷企业所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了回顾性环境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事故发生概率(P)大小依次为PSO2、PF、PH2SO4、PNH3;污染因子风险(R)大小依次为:RSO2、PH2SO4、RF、RNH3;不同类别事故风险(R)大小依次为:R操作、R过失、R设备、R管理。评价结果可作为风险防范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总N—亚硝基化合物接触量与胃癌死亡率的生态学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永宁  王绪卿 《环境化学》1997,16(2):125-129
在胃癌高发区福建省长乐县和低发区山东省崂山县和随机选择近60名35-64岁男性一,以份饭法收集24h膳食和12h尿液,测定总N-亚硝基人合物(TNOC)含量,计算膳食摄入量和尿中排出量人群日均膳食摄往我为7.074.31μmol,低发区为4.07±3.67μmol,P〈0.001;12h尿中排出量高发区为113±0.61μmol,低发区为0.34±0.27μmol,P〈0.001;尿中排出量与膳食  相似文献   
19.
20.

It remains unclear why the area of a cyanobacterial bloom increases in a shallow lake after a typhoon passes. In this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cyanobacterial bloom expans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studying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ater quality, algal biomass, and bloom area in Lake Taihu before and after typhoons (2007–2016).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yphoon-induced sediment resuspension caused a short-term increase in nutrients, but nutrients returned to pre-typhoon levels after the typhoon passages. The short-term nutrient release during a typhoon did not result in an obvious increase in Microcystis cell density in two bays of Lake Taihu (Gonghu and Meiliang). Under strong winds, Microcystis aggregates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water column downwind and then dispersed into different directions by wind-driven currents. In particular, Microcystis in the surface water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center of Lake Taihu. After a typhoon, dispersed Microcystis refloated and formed blooms. Thus, the bloom area was enlarged compared with before a typhoon. Several days after a typhoon, the bloom area gradually reduced as a result of a steady breeze on the horizontal accumulation of Microcys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