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8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3009篇
安全科学   804篇
废物处理   644篇
环保管理   877篇
综合类   5107篇
基础理论   2008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518篇
评价与监测   613篇
社会与环境   503篇
灾害及防治   35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456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479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1077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68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4篇
  1975年   13篇
  1973年   9篇
  197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51.
Efficient removal of chlorine from PVC achieved by two-stage heat-treatment (280 and 410 degrees C) provided chlorine-free isotropic pitch containing additive. The pitch was stabilized and carbonized into porous carbons with surface areas of approximately 300 m2/g. Resultant porous carbons showed three pore structures of supermicropore, micropore and mesopore. The generation of CO2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CaCO3 additive in waste PVC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rous structures.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carbonized product increased after the removal of CaO.  相似文献   
552.
开放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估技术与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放源排放的颗粒物已经成为城市环境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介绍了其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估技术,采用开放源的动力学经验公式测算S市粉煤灰场、原煤堆场、土堆、沙石料堆4类开放源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起动风速及扩散距离,并利用箱模型(A值)和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法,CMB)模型测算开放源的区域年均起尘量及其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贡献值.结果表明:开放源排放的颗粒物易升腾而且影响面积很大;S市区开放源类排放的小于100 μm的颗粒物约22.2×104 t/a,小于10 μm的颗粒物约15.8×104 t/a;开放源对环境空气中TSP的贡献值约370 μg/m3,质量浓度分担率达60%,对PM10的贡献值约263 μg/m3,分担率达64%.   相似文献   
553.
水环境退化经济损失的计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环境退化较难以市场价格方式体现,是绿色GDP核算的一大难点.分析了影响水环境退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水环境退化的计量模型,并将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水资源供需矛盾、降水补给变异特征和水质状况纳入模型中,采用不同参数进行描述,以保证模型的逻辑完备性和计算的简洁性.在湖州市绿色GDP核算过程中,采用该模型分别计算各县区2001-2004年水环境退化的经济损失.这些损失与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水污染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变化状况相符,准确反映了湖州市水环境退化的实际状况.结果表明,水环境退化的经济损失,除水污染程度外,还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降水补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上游非点源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刘瑞民  丁晓雯  杨志峰  沈珍瑶  伍星  刘芳 《环境科学》2006,27(12):2407-2414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RS和GIS技术,对长江上游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空间模拟和负荷估算.模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流域损失的前提下,由于土地利用造成的非点源污染负荷TN总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123万t下降至2000年的116万t,基本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由土地利用造成的TP的变化趋势与TN基本相同,从70年代的3.7万t下降到2000年的3.5万t左右.就省份、土地利用类型和水系而言,四川省、种植用地和草地以及金沙江水系和嘉陵江水系对长江上游的非点源污染贡献较大.在非点源污染负荷强度上,重庆市和嘉陵江水系单位面积负荷最高,是今后应重点治理的地区.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长江上游这样的超大尺度空间的非点源污染进行较好的空间模拟.  相似文献   
555.
城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2002-2004年发生在中国内地12个主要城市的435起非爆炸品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发现:(1)危险化学品事故总体呈进一步发展趋势;(2)处于城市生活区的化工企业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对城市的影响最大;(3)危险化学品在运输阶段,发生事故的比例最高;(4)民用燃气是造成使用阶段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危险源,而人为失误和违规操作是民用燃气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56.
填埋场沼气发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填埋场沼气是垃圾卫生填埋场产生的可利用资源.以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为例,定量分析垃圾填埋气体发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结果表明,填埋场沼气发电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作为与发达国家进行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的优先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557.
用钢渣对含铬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钢渣粒度、用量、废水pH值和添加硫酸亚铁还原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硫酸亚铁还原处理后再用钢渣处理比单纯用钢渣处理的效果明显提高,采用钢渣/总铬质量比为40的100目钢渣处理经硫酸亚铁还原后的含铬废水,总铬和Cr6 去除率分别达79%和84%,采用钢渣柱进行的两级淋滤实验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可作为工业上含铬废水处理的预处理段.处理后的废钢渣同工业铬渣一起进行水泥固化,标准养护20 d后固化体表面Cr6 浸出率、破碎至5 mm粒径以下和酸雨淋溶下的浸出液Cr6 浓度均符合安全标准,可作为普通建材或进行填埋处置.  相似文献   
558.
苏杨 《环境保护》2006,(4):79-84
浙江是我国农村现代化进展较快的省,也是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省.浙江省按照"三生统筹"理念,政府和市场各尽所能,重点推进了乡镇企业污染集中治理,实施了以农村聚居点环境综合整治为主题的"万村整治,千村示范"工程以及生态农业促进计划,在解决农村三类环境污染问题上积累了若干经验:对于乡镇企业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和进园、市场化、集中治理机制解决;对于农村聚居点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统筹,政府投资和民营资金介入统筹的办法解决;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及推行绿色食品管理体系等前置手段解决.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迅速的今天,"浙江经验"对其他省市的借鉴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559.
防渗材料在日本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四法  杨杨 《环境工程》2006,24(6):68-70
介绍了日本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的构造和防渗材料的分类,以及近年日本各种防渗材料的使用情况。同时作者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构造。  相似文献   
560.
We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using constructed communities to test whether species richness contribut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ecosystem processes under fire disturbance.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versity components (i.e., species richnes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upon productivity, structural traits of vegetation, decomposition rates, and soil nutrients between burnt and unburnt experimental Mediterranean grassland communitie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ire and species richness had interactive effects on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and canopy structure components. Fire increased biomass production of the highest-richness communities. The effects of fire on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species richness were derived from changes in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anopy structure of the communities. The most species-rich communities appeared to be more resistant to fire in relation to species-poor ones, due to both compositional and richness effects. Interactive effects of fire and species richness were not important for belowground processes. Decomposition rates increased with species richness, related in part to increased levels of canopy structure traits. Fire increased soil nutrients and long-term decomposition rate. Our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composition within richness levels had often larger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aboveground ecosystem processes in the face of fire disturbance than species richness per 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