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8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3009篇
安全科学   804篇
废物处理   644篇
环保管理   877篇
综合类   5107篇
基础理论   2008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518篇
评价与监测   613篇
社会与环境   503篇
灾害及防治   35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456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479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1077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68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4篇
  1975年   13篇
  1973年   9篇
  197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01.
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到2株对染料活性红M-3BE具有明显脱色效果的真菌,经形态学和2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Fusarium oxysporum和Geosmithia viridis.采用初始浓度50 mg/L M-3BE的液体培养基同步脱色培养,F.oxysporum在24 h内对M-3BE的脱色率为96%,G.viridis在36 h内的脱色率为82%.对脱色酶系的检测结果表明,脱色过程中F.oxysporum能产生LiP和MnP,G.viridis则仅产生LiP.此外,F.oxysporu和G.viridis对另外7种染料的脱色率也可分别达到16%~100%和83.3%~100%.  相似文献   
602.
氧化沟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CFD数值计算和体视PIV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卡鲁塞尔氧化沟反应器流场特性。探索复杂边界条件下反应器流场的模拟方法,采用体视PIV技术分别测量了反应器直道、弯道处三维全场流速;研究不同位置处纵、横、垂三向的流动结构和沿程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结果较吻合;纵、垂两向的流动分布是决定沟内水力特性的主要因素;横、垂两向的流动是决定污泥沉积位置的主要因数;外沟靠近曝气叶轮直道段的流速分布上大下小,在低速区底部易发生污泥沉积;外沟远离曝气叶轮直道段流速分布上小下大,利于防止泥水分离;弯道段受横比降和横向环流的影响,内侧容易形成低速区或停滞区而发生污泥沉积。  相似文献   
603.
从长江流域协同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角度考虑,如何促进区域城镇化有序、适度及协调建设,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以长江流域10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构建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城镇化的五维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依托ArcGIS平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长江流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空间聚类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8年,长江流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有下降,各地级市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离散程度趋于缩小态势。(2)耦合协调度良好及以上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合肥与皖江沿线、武汉城市圈、长沙城市圈、成渝城市群等地。耦合协调度失调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源头地区、川西—藏东—滇北横断山区、甘肃陇南、乌蒙山区、雪峰山区、罗霄山区等地。(3)长江流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可划分为热点聚集型、中部发展型、冷点聚集型、边缘游离型4种类型,人力资本、交通建设、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地理特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耦合协调度的区域格局。基于城镇化多维耦合协调发展,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4.
各国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结构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良斌  李丽  刘玉强  董路  赵娜娜 《环境工程》2007,25(4):62-64,69
介绍美国、德国和欧盟等国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对于填埋场防渗结构包括防渗构造、防渗系数、防渗层厚度的有关规定。并对我国54家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生活填埋场防渗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发生渗滤液泄漏,这与现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有关防渗结构的要求不足有关。建议我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复合防渗结构,人工膜厚度至少为1.5mm,压实粘土层厚度至少为50cm。  相似文献   
605.
公路路侧安全等级评价与分级路侧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降低路侧事故率,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综合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提出了路侧危险度的概念,建立了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4级路侧安全等级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的路侧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客观描述,进而提出了不同危险级别情况下应设置的防护设施.本研究对部分案例进行简要剖析,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决策者识别公路安全整治的备选路段、确定安全改善项目实施的优先级、合理设置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6.
针对目前云南省某煤矿排放废水中Mn~(2+)超标的问题,利用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进行除锰试验.该复合材料是纳米分子筛与硅藻土经合理复配后,掺入复配絮凝荆形成的.试验中优化了不同材料的复合方式、絮凝剂的复配比例与用量.利用复配的多孔材料,对云南某煤矿含有大量悬浮物、Mn~(2+)质量浓度为5.32 mg/L的黑色废水及Mn~(2+)质量浓度为42.mg/L的红褐色废水进行了Mn~(2+)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废水中Mn~(2+)去除率达到70%,出水pH值为7.9;红褐色废水中Mn~(2+)去除率达到91.0%,出水pH值为7.1.与此同时,还研究了废水中Fe~(3+)、固体悬浮物(SS)对Mn~(2+)去除效果的影响,废水中Fe~(3+)的存在使pH降低,并与Mn~(2+)产生竞争吸附,对复合材料除锰有不利影响,而SS的存在对Mn~(2+)的去除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7.
电磁辐射与电磁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电气进程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护问题。从电磁辐射的来源、作用人群、对人体的影响方式阐述了电磁辐射防护的必要性。介绍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标准、电磁辐射防护原理、防护装备标准及产品现状。提出了现有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标准及防护装备产品标准的不足,指出现阶段应进行的进一步工作:考虑非致热效应对人体的影响,完善统一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标准;增加电磁辐射防护装备标准覆盖面,以利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608.
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评价分析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综合分析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确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评价结果表明:地应力、地质构造、瓦斯压力等是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为制定相应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09.
化工园区接警处警与应急值守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接警处警系统,针对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工作需要,研究化工园区综合接警中心接警处警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分析化工园区接警中心工作体系和功能要求,设计开发了化工园区接警处警与应急值守系统。文中对系统体系架构、系统建设关键问题和所需的支持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系统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提供化工园区事故接警、通知和处置功能,应用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综合管理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业务系统作为数据支持,为化工园区接警中心管理园区突发事件、实现事故快速反应和及时应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10.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Benzo[a]pyrene (BaP), a widespread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and tributyltin (TBT), an organometal used as an antifouling biocide.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in vivo influence of BaP, TBT and their mixture on splenic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s of Sebastiscus marmoratus. The fish were exposed to water containing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BaP, TBT and their mixture. Spleens were collected for biochemical analysis after exposure for 7, 25, 50 d and after recovery for 7, 20 d. Cotreatment with BaP and TBT for 7 d potentiated the induct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activity by BaP or TBT alone. The cotreatment for 25 and 50 d resulted in inhibition of GPx activity, 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effect of TBT. Splenic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S. marmoratus exposed to BaP starting from 7 d and remained high up to 25 d. However, no further activity change was found with prolonged exposure. Cotreatment of BaP and TBT primarily inhibited the GST activity, 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effect of TBT. Cotreatment with BaP and TBT for 25 or 50 d potentiated the depletion of GSH (glutathione) by BaP or TBT alone. MDA (malondialdehyde) contents in spleen of S. marmoratu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lter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during the test period. Spleen, as an immune organ, is sensitive to exposure of BaP or TBT. It should have an effective mechanism to counteract oxidative damage. Antioxidative defense systems in spleen of S. marmoratu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Short-term exposure of BaP or TBT could result in induction of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se indices, such as GSH, GST, GPx might indicate more severe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