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962篇
  国内免费   572篇
安全科学   444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203篇
综合类   2152篇
基础理论   633篇
污染及防治   188篇
评价与监测   143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10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模拟月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是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模拟月壤具有含水率低、孔隙比大的特性,不易采用一般的室内土工试验方法进行测定。通过改进制样方法,即通过环刀和击实后试样高度严格控制模拟月壤试样的质量和密实度,得到了测定模拟月壤物理和力学性质较为准确的室内试验方法,并探讨了模拟月壤的抗剪强度指标与密实度和粒径的关系以及模拟月壤的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月壤的天然密度与粒径大小有关,其抗剪强度指标与密实度和粒径大小有关。该试验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好、成本低的优点,也适用于其他与模拟月壤类似的低含水率、高孔隙比土样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室内测定。  相似文献   
352.
长江中下游河道与岸线演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岸线顺直,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其冲淤变化较大;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主要表现为汊道主泓迁移摆动。  相似文献   
353.
尖点突变模型在研究洪水引起环境突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8年霍林河特大洪水为例,在进行洪水对环境影响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将洪水发生的危险系数、地面高程、地形坡度、降雨影响程度、土地盐碱率和草地开垦率6个控制变量划分为两个主分量。由于洪水引起的环境突变可以归纳为一种耦合突变,我们采用尖点突变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各主分量的数学表达式和水环境突变区域边界,绘制了该流域环境突变分区图,论证了应用尖点突变模型研究环境突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54.
探讨影响赤潮的物理因子及其预报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多年对广东沿海港湾赤潮发生机理的探讨 ,归纳出引发赤潮的主要物理因子 ,并深入研究潮汐变化与赤潮形成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沿海一些半封闭的海湾 ,在月赤纬偏小期间发生大潮易引发赤潮。大亚湾澳头水域 4~ 5月份大潮后多呈现不正规全日潮 ,易出现赤潮生物高峰期 ,较明显的赤潮从发生至消退的全过程往往跨越一个潮水期。根据实践经验总结 ,作者提出利用潮汐变化规律对大亚湾澳头水域 2 0 0 1年 5月份可能出现的赤潮初始阶段作尝试性预测 ,并在赤潮初始阶段通过对水域的浮游生物优势种和当地天气的变化趋势加强观测、研究 ,希望能对赤潮暴发作出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355.
船舶区域溢油风险程度甄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误差反向传播 (BP)人工神经网络 ,建立了海域船舶溢油风险程度甄别的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出研究海域各区域发生船舶溢油事件的风险等级差别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56.
DSA类电极催化降解硝基苯动力学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新兴的电化学催化系统,以特殊工艺自制的DSA类电极作阳极,对模拟硝基苯废水进行了降解处理,得出了该试验范围内的最佳条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模型.根据分析,推测硝基苯分子主要先被阴极产生的H还原为亚硝基苯、苯胺等,然后再扩散到阳极附近被HO*氧化为偶氮苯、氧化偶氮苯等,最后进一步氧化开环,生成苯基丁二酸等酸类物质以至二氧化碳,同时硝基苯分子也可以直接在阳极附近得到氧化生成2-硝基苯酚.最后,对硝基苯的降解途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57.
于宏兵  黄涛  林学钰  吴睿 《环境科学》2005,26(6):110-114
采用70℃高温水解酸化、高温厌氧、高温好氧、高温生物活性碳(BAC)组合工艺,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高温工艺废水进行分相与分段处理研究,分别对COD、VFA、氨基酸等的去除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在高温条件下完成高温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并达到回用热水、节能目的.结果表明:组合工艺系统对高浓度有机废水COD总去除率达到99.62%,VFA和氨基酸均为100%,出水COD<50mg/L,达到中水回用COD标准值,其中水解酸化相COD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49.7%,产甲烷相占33.7%,好氧段占14.5%,BAC段占1.1%;厌氧段占VFA总去除的56%,好氧段为21.2%,BAC段为21.8%;厌氧段占氨基酸总去除的34.8%,好氧段占62%,BAC段占3%.其中水解酸化有机负荷达到36.2kg/(m3·d).高温好氧和BAC组合工艺进水COD 3 500mg/L条件下,COD去除率仍能达到95.8%.整个系统运行平稳,抗冲负荷强,各段出水pH均在6.6~7.5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358.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铝铁硼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工业水玻璃、氯化铝、氯化铁、硼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铝铁硼(PSBFA)。通过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水玻璃的胶凝时间、Si/Al物质的量比、硼的浓度、熟化时间等因素对聚硅铝铁硼产品应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聚硅铝铁硼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为2~4,Si/Al物质的量比在1.0左右,硼的浓度为0.02mol/L,熟化时间为5d左右。絮凝应用实验表明,聚硅铝铁硼对于印染废水脱色效果、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具有优异的絮凝性能;与传统混凝剂硫酸铝和市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相比,PSBFA的具有投加量少、沉降速度快、絮体体积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59.
活性氧的化学发光测定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作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为中心 ,综合地介绍过氧化氢 (H2 O2 )、单线态氧 ( 1O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 .O-2 )以及羟自由基 ( .OH)等活性氧化学发光研究的最新动态 .侧重介绍活性氧的鲁米诺、光泽精、甲壳动物荧光素化学发光测定体系 ,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各自特点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60.
酵母菌T-2对蒽醌染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温州市上桥一家染料厂的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染料脱色优势酵母菌T 2。经初步鉴定为红酵母属 (RhodotorulaHarri sonsp .)。并研究了该菌在不同温度、pH、培养时间、染料浓度、接种量等条件下对染料脱色的情况。同时 ,还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等营养条件下对活性艳蓝KN R脱色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在 30℃~ 35℃温度范围内T 2菌对活性艳蓝KN R的脱色率为 89.9%~ 95.1 % ,最佳脱色温度为 35℃ ,pH值在 2 .0~ 7.0范围内T 2对活性艳蓝KN R的脱色率为 81 .7%~ 92 .6 % ,最佳脱色 pH为 3.0 ,碳源、氮源、接种量及染料浓度对其脱色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