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5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978篇
安全科学   415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296篇
综合类   2211篇
基础理论   43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46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185篇
灾害及防治   20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氮肥施用对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与不同氮肥品种2个田间试验,结合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2005年5~9月石灰性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的N2O排放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显著地增加了N2O排放,在3个施氮水平下(0、150和250 kg·hm-2),N2O排放总量分别为0.88、2.19和2.52 kg·hm-2;施氮量越高,N2O排放量也越高.当施氮量超过一定水平后,施肥量高低对N2O排放总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氮肥施用引起的N2O排放量占施氮量的0.87%(150 kg·hm-2)和0.66%(250 kg·hm-2).2)氮肥品种显著影响N2O排放,尿素(酰胺态氮肥)和硫酸铵(铵态氮肥)处理的N2O排放量分别为2.09和1.80 kg·hm-2,显著高于硝酸钾(硝态氮肥)处理(1.27 kg·hm-2),三者排放量分别占施氮量的0·80%、0.60%和0.27%.3)降雨是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无机氮则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在回顾我国环境保护标准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国外环境保护标准法律地位和制定主体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标准制定主体和法律地位、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3.
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生物质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4.
袁波  王丽萍  华素兰  郭常颖 《环境科技》2006,19(Z1):128-130
针对含油废水的特征,简述了其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对含油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及新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含油废永处理方法--改性粘土吸附法,为工程人员有针对性的处理含油废水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药物共晶能改善药物物理化学特性、提高药效,机械化学合成法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的合成法在药物共晶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首次应用与传统机械法不同的高速气流对撞法批量制备了4种茶碱药物共晶(每种290~320 g),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4种药物共晶进行了表征。此外,测定了药物共晶的溶解度,结果表明,4种药物共晶在30℃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的溶解度较茶碱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条带法进行地下开采时,条带矿柱的裂纹扩展导致了矿柱的最终破坏,且裂纹多表现为Ⅰ型裂纹与Ⅱ型裂纹复合扩展破坏特征。根据采场矿柱受力条件,确定条带矿柱受两侧采场空区影响时矿柱内Ⅰ-П复合型裂纹尖端的Westergaard应力函数,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计算采场作业面围岩破坏区的边界条件,建立了矿柱破坏宽度计算模型。以上横山页岩矿床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模拟条带法回采某盘区3个试验区段,利用DIP法分析受地应力及回采扰动作用下矿柱的裂纹发育特征,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条带及其条带矿柱均为15 m等设计参数条件下,计算模型矿柱破坏宽度理论值分别为17.66 m、15.56 m和10.28 m,试验模拟结果分别为完全大于15 m、约为15 m和10.5~11.0 m,试验结果与依据模型计算的理论值相近。  相似文献   
997.
石油是一种具有生物毒性的复杂有机物,土壤中石油烃的过量积累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处理成本低、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且较微生物修复或植物修复效率更高,耗时更短,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和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四种联合修复技术,简要阐述了修复机理、适用范围和工艺参数,为生物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并对以后生物修复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The deactivation of catalyst is a significant reason for its limited application during the catalytic fast pyrolysis (CFP) process. To reduce the coke formation, binary compound impregnation (BCI) and chemical liquid deposition (CLD) were used to modify HZSM-5 catalysts. At the same time, the self-designed microwave reactor separated the pyrolysis of bamboo and catalytic upgrading of primary vapor, which made the catalytic effect more thorough.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LD used TiO2 deposition to cover external acid sites, while BCI by phosphorus-nickel could cover and partly destroy superficial acid sites through two different way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loaded amount studied, the yield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oil phase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hile the coke formation reduced continuously. BTX (benzene, toluene and xylene), the most valuable product in bio-oil, drastically increased by 39.1% and 22.6% respectively over the CLD and BCI modified catalysts. Considering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as well as cost, CLD over HZSM-5 has more advantages in the CFP process to upgrade bio-oil.  相似文献   
999.
为查明距今约1600年的统万城建城时期的自然环境和该古城是否建在风沙沉积之上这一长期争议的问题,对6个钻孔剖面样品进行粒度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结果表明:城墙内外地表之下均为湖泊沉积,沉积物特点与风沙沉积物显著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沙层含有褐黄色针铁矿;(2)有多个深灰色沉积层;(3)沙层中粗砂含量显著大于风积沙层;(4)沙层中粒度成分的分选性比风积沙层明显差;(5)细粒斑点中Fe2O3与Al2O3含量比风沙沉积物高。本文获得的证据充分表明,在统万城建城前后,该区自然环境较好,普遍分布的是由湖积物组成的高平地,统万城建在湖积沙层之上。统万城建城时期基本没有发生沙漠化,沙漠化发生在建城之后的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1000.
省级“双评价”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方案——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空间决策科学性和空间治理有效性的基本保障。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出发,剖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对“双评价”科学支撑和简单适用的基本要求,总结当前省级“双评价”面临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三维内涵—一对关系—两种尺度—四个层面”的省级“双评价”方案,深入挖掘资源环境承载的能力、压力、潜力三维内涵,立足于承载力与适宜性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浙江省为案例,从县级行政区和栅格单元两种尺度开展了“双评价”实践,并从优势短板识别、要素空间统筹、开发时序安排及空间格局优化四个层面支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旨在为省级“双评价”提供一种可行、科学、实用的评价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指标分解等实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