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03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689篇
基础理论   17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38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腐植酸氯化过程中氯仿生成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用氯消毒饮用水过程中产生氯仿等致癌性副产物,进行了采用低分子量腐植酸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氯仿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次氯钠浓度,pH和温度一定的条件,氯仿产量随腐植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加,pH在7.3-9内,氯仿生成速度最快,pH大于9时,氯仿生成速率随pH的升高而下降,氯仿生成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腐植酸氯化成氯仿的反应活化能国51.8KJ,因此设法降低原水中腐植酸含量量降低氯仿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相对表观极性及其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干土壤做气相色谱固定相,用测定气相色谱固定液相对极性的方法,测定了广州、四川云阳、太原、乌鲁木齐等地区的6种土壤相对表观极性(SRP),及其基本性质。结果表明:SRP(y)与土壤有机质含量(x1)、[O+N]含量(x2)呈正相关,与粘粒(<0.01mm)含量(x3)呈负相关,其关系式为y=54.2705+17.7698x1+0.1834x2-0.2014x3,相关系数γ分别为0.9980、0.9463、-0.8792(n=6,p<0.05);随着SRP值的增加,萘和硝基苯的有机质吸附系数K(om)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室温和低温下编织复合材料层合厚板的冲击性能。方法 通过开展低速冲击试验和冲击后的压缩试验,对冲击响应曲线、冲击损伤容貌、压缩失效模式和剩余压缩强度进行分析,探讨冲击时的环境温度对编织复合材料层合厚板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 冲击后的编织复合材料层合厚板存在凹坑、分层、基体裂纹和纤维断裂等多种失效模式,压缩失效模式主要表现为横贯冲击损伤区域截断式破坏失效。结论 低温环境增强基体强度,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程度,从而提高编织复合材料结构的剩余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14.
以钛涂钌电极为阳极、自制蒽醌修饰石墨毡电极为阴极,对头孢合成废水(COD=25 000~30 000 mg/L、ρ(NH3-N)=850~1 300 mg/L、色度为2 300~2 680度)进行了电化学氧化预处理,优化了电解条件,并对电化学体系的动力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蒽醌的存在可改善电化学氧化降解效果;在电解时间50 min、电流密度0.14 A/cm2、Na2SO4浓度0.1 mol/L、极板间距2 cm、初始废水p H 7.0的条件下,废水的COD、色度、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5.3%,66.9%,33.6%;BOD5/COD由处理前的0.27增至0.40,可生化性得到改善;COD、色度、NH3-N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均近似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该电化学体系的应用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B(iNO)3·35H2O和T(iSO)42为反应物,用异丙醇助水热法制备了钛酸铋光催化剂,并研究不同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用XRD表征了样品的结构,UV-vis漫反射测试显示含有Bi12TiO20的样品的吸收带发生了红移,BET测试表明样品的比表面积远远高于化学溶剂分解法制备的钛酸铋的比表面积。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发现当水热反应温度为140℃,水热反应时间为2.5h时,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且超过P25。  相似文献   
16.
Cr(Ⅲ) adsorption by biochars generated from peanut, soybean, canola and rice straws is investigated with batch methods. Adsorption of Cr(Ⅲ) increased as pH rose from 2.5 to 5.0. Adsorption of Cr(Ⅲ) led to peak position shifts in the FFIR-PAS spectra of the biochars and made zeta potential values less negative, suggesting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complexes between Cr^3+ and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char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r(Ⅲ) followed the order: peanut straw char 〉 soybean straw char 〉 canola straw char 〉 rice straw char,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ent of acidic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chars. The increase in Cr^3+ hydrolysis as the pH rose wa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d adsorption of Cr(Ⅲ) by the biochars at higher pH values. Cr(llI) can be adsorbed by the biochars through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negative surfaces and Cr^3+, bu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was less than 5%. Therefore, Cr(Ⅲ) was mainly adsorbed by the biochars through specific adsorption. The Langumir and Freundlich equations fitte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well and can therefore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r(Ⅲ) by the crop straw biochars. The crop straw biochars have great adsorption capacities for Cr(Ⅲ)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and can be used as adsorbents to remove Cr(Ⅲ) from acidic wastewaters.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大气飘尘中致突变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兰州市不同污染区(石油化工为主、燃煤、商业及农村)在不同季节时的大气飘尘,作了对比采样.飘尘样品用溶剂抽提法提取后,用化学萃取法分离为五个有机物馏分.用毛细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用毛细管色谱法进行了部分定量分析.用Ames试验(用TA1537、TA98和TA100三株菌.加与不加S-1)对其致突变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有机致突变物在不同污染区、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其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彗星试验是一种检测真核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的技术,快速、低成本、适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因此常应用于遗传毒理学、辐射生物学、肿瘤细胞学、毒性检测等方面。尤其以灵敏度高、检测联合毒性的特点大量运用于环境研究中。主要介绍彗星试验方法学发展历程,彗星试验的原理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并指出应用中的受限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今后进一步推广该试验技术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迎  胡燕  姜蕾  潘波  秦涵淳  林勇 《生态毒理学报》2014,9(6):1091-1096
为评价六种常见农药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风险,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结果表明,NP-10、OP-10、农乳700、农乳602、农乳1602、宁乳33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6.44、21.13、55.86、8446、109.90、120.08 mg·L-1,其中NP-10对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最大,宁乳33毒性最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逐渐降低,致畸率逐渐提高,六种表面活性剂显示出相似的趋势,处理浓度与胚胎孵化率(致畸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NP-10、OP-10、农乳700处理组均诱导斑马鱼胚胎出现躯干侧翻、游囊关闭、躯干弯曲症状;农乳602、农乳1602、宁乳33处理组出现躯干侧翻、游囊关闭症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北京市2010~2016年逐日呼吸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污染物(BC、PM2.5、SO2、O3和NO2)日均浓度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s)中的主效应模型、非参数二元响应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探讨了北京市气温、PM2.5和BC单效应,以及气温与PM2.5和BC交互作用分别对呼吸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与两种疾病死亡人数的累计暴露-反应关系均呈“J”型分布特征,最适温度为24℃;累计滞后一天情况下PM2.5和BC的健康效应均最显著,此时PM2.5和BC浓度每升高四分位间距(IQR),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超额增加百分比(ER)分别为2.21%和1.80%,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ER分别为2.02%和1.48%.交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与高浓度的PM2.5(或BC)对疾病死亡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且高温条件下BC对疾病死亡影响的健康风险大于PM2.5,当气温大于24℃时,BC和PM2.5浓度每升高IQR对应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ER分别为6.22%和6.17%,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ER分别为5.01%和3.97%.虽然BC只占PM2.5的一部分,但BC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