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萃取——反萃取技术回收废水中的醋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N235-正辛醇-磺化煤油混合溶剂为萃取剂,用35%氢氧化钠反萃取,对于6.8%的醋酸废水进行萃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溶剂对废水中的醋酸有较高的萃取率,反萃取效果为98.4%。采用萃取-反萃取工艺处理稀醋酸废水,不但有明显的环境效益,而且还可以回收醋酸制备醋酸钠,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

The exposure of humic substances to solar radiation can alter their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and subsequently influences their bioavailability in aquatic food webs. With eutrophicatio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lakes, nutrients, such as inorganic N and P, are a prerequisite for heterotrophic bacteria that use organic matter. Here photodegradation of terrestrial humic acids and nutrient addition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to photodegraded humic acids and increase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a eutrophic lak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reasing level of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460 nm in the treatment irradiated with 40 W UV lamps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of the treatment irradiated with 20 W UV lamps and the control. This reduced coefficient corresponds to the greatest decrease in hum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the 40 W group. Bacteria showed high abundance after incubation with humic acids which underwent strong irradiation intensity. An increased nutrient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acterial abundance. The dominant bacteria were Aquabacterium for the irradiated group, Aquabacterium and Limnobacter for the 20 W group and Flavobacterium and Limnobacter for the 40 W group. Armatimonadetes-gp4 and Sediminibacterium showed evident response to high nutrient concentr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osure of terrestrial humic acids to UV light and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have obviously changed bacteri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33.
养殖场恶臭来自肉鸡粪便、污水、垫料、饲料等腐败分解,肉鸡的新鲜粪便、消化道排出的气体,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粘附在体表的污物等,呼出气中的CO2等也会散发出鸡特有的难闻气味。但养鸡场恶臭主要来源是鸡粪便排出体外之后的腐败分解。影响鸡场恶臭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清粪方式、管理水平、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程度。同时,也与场址规划和布局、畜舍设计、畜舍通风等有关。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来自鸡群的呼吸、排泄、饲料等有机成分分解。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臭粪素等。其中对环境危害最大的恶臭物质是NH3和H2S。分析养鸡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及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4.
35.
结合2010年苏州市出现的一次典型沙尘天气,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等资料,对此次沙尘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探究苏州沙尘天气下灰霾污染的规律.结果表明:苏州沙尘天气主要是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高空维持较强西北气流造成沙尘颗粒物长程传输造成的;沙尘影响过程中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明显升高,其他灰霾特征污染物也有所增长,大气能见度降低并伴随城市灰霾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6.
改善流域水质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然而我国目前的流域水污染排放管控体系和手段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流域尺度还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水污染管控体系。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环境质量目标的流域排放管控体系,构建了三种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排放管控模式,并以成都江安河流域为案例开展实证研究,对比了三种模式在固定源排放管控方面的差异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管控模式能很好地实现水质达标目的,并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不同时段水环境容量的利用率。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流域标准管控模式的方案和流域精细管控模式的方案对于固定源的逐月允许排放量分别为流域简化管控模式的1.3~1.6倍和1.5~2.0倍。  相似文献   
37.
合成了新试剂二安替比林对氨基苯基甲烷(DApAM)。在磷酸介质中,Mn(Ⅱ)和吐温-20协同存在下,DApAM和Cr(Ⅵ)生成红色产物,λmax=525nm,ε=1.05×105L·mol-1·cm-1。产物至少可稳定2h,Cr(Ⅵ)含量在4~320μg/L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含铬废水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8.
采用化学还原技术,添加硫代硫酸钠、硫酸亚铁、连二亚硫酸钠、硫化钠处理某化工厂遗留地的铬污染土壤,考察了4种还原剂处理铬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养护时间为30d时,4种还原剂对土壤Cr(Ⅵ)的稳定效率均高于90%,其中采用硫代硫酸钠和硫酸亚铁的稳定效率分别为99.1%和96.8%;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和硫化钠对土壤Cr(Ⅵ)的还原效率分别为74.2%、64.1%、52.7%、49.2%;连二亚硫酸钠和硫化钠处理后土壤中铬有效态无明显变化,硫酸亚铁和硫代硫酸钠处理后土壤中铬有效态有所下降,占比(质量分数)从原土的27.4%降至14.0%、21.4%,残渣态从原土的23.4%分别增加至39.8%和39.7%,稳定性增强。在相同投加量下,硫酸亚铁是处理铬污染土壤效果最佳的还原剂。  相似文献   
39.
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环境问题的凸显,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热点。采用大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与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比较的方法即超标倍数法,对全国330个地级城市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有70%的城市大气环境超载,大气环境承载形势严峻。超载最严重地区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长三角地区、中部大部分地区。PM2.5为大多数重点城市超载的首要污染物。通过对比大气环境承载指数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排放强度、人口、第二产业、地形、气象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发现,不同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应该采取分区域、季节等差别化手段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0.
通过酰胺化一锅法成功制备了三乙烯四胺修饰的磁性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MGO-TETA)吸附剂,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实了MGO-TETA吸附剂的成功制备.同时,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用量、亚甲基蓝溶液(MB)的pH值、吸附剂的零电点和离子强度对MGO-TETA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MGO-TETA的循环再生和工业模拟应用.最后,通过拟一级动力学、拟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4种模型讨论了吸附动力学过程,使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探讨了吸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MGO-TETA对MB的吸附是自发可行且吸热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由Langmuir等温线模型计算的最大吸附量为638.90 mg·g-1.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以后,MB的去除率仍然可达87%.经过实验证明在吸附过程中MGO-TETA吸附剂与MB之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π-π共轭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