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22篇
  免费   712篇
  国内免费   1928篇
安全科学   846篇
废物处理   602篇
环保管理   2388篇
综合类   6984篇
基础理论   3919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390篇
评价与监测   912篇
社会与环境   629篇
灾害及防治   285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492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1477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784篇
  2008年   862篇
  2007年   840篇
  2006年   727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500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72篇
  1987年   166篇
  1986年   151篇
  1985年   165篇
  1984年   147篇
  1983年   160篇
  1982年   161篇
  1981年   164篇
  1980年   149篇
  1979年   146篇
  1978年   142篇
  1977年   129篇
  1976年   136篇
  1974年   142篇
  1972年   1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采用蒸发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沥滤液,着重考察了不同沥滤液初始pH值对蒸发去除COD和氨氮效果的影响,并采用GC-MS对蒸发冷凝液中有机物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沥滤液的初始pH对冷凝液中COD、氨氮含量及有机污染物分布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沥滤液在酸性条件下(pH≤6)蒸发,随着pH的增加,冷凝液中COD的含量线性降低,而氨氮的含量线性增加.当沥滤液的初始pH值从6增加到11,冷凝液中COD的含量呈对数函数降低,而氨氮的含量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从冷凝液中鉴定出38种有机污染物,多为沸点较低的醇、酸、酚和酯类.在酸性条件下(pH=3),冷凝液中挥发性有机酸和低碳醇的相对丰度接近90%.在近中性条件下(pH=6.2),冷凝液中的有机污染物以酚、酸和杂环类化合物为主.在碱性条件下(pH =11),冷凝液中酚和杂环类化合物占比较高,而酸的含量极少.  相似文献   
942.
An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pilot test was implemented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enhancing in situ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tetrachloroethene (PCE) in shallow bedrock where some intrinsic degradation to cis‐1,2‐dichloroethene (cis‐1,2‐DCE) was observed without further degradation to vinyl chloride or nontoxic ethene. Limited Dehalococcoides spp. cell concentrations were present within the study area prior to the gravity‐fed injection of an injectate of fermentable carbon substrates in native anaerobic groundwater. Direct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injection well screen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well was evidenced and result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nearly all PCE to cis‐1,2‐DC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H, and apparent inhibited Dehalococcoides spp. growth in the study area groundwater in the first six months. After 24 months, nearly all cis‐1,2‐DCE had degraded to nontoxic ethene, pH rebounded to more optimal levels, and abundant growth of Dehalococcoides spp. (6.8E05 cells/mL) and its functional gene expressions responsible for complete dechlorination were evident. The observations indicated initial poor dechlorination within the injection zone did not preclude effective treatment, allowing sufficient monitoring time showed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zone (or more‐optimal fringe) first moved outward from the injection zone beyond the monitoring point and then receded back toward the point of injection over a period of two years.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943.
2,4-二氯苯酚诱导鲫鱼活性氧(ROS)的产生及其分子致毒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PBN)为自旋捕获剂,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在2,4-二氯苯酚(2,4-DCP)胁迫下,2、4、8、24、72h后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体肝脏活性氧的产生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2,4-DCP能引起鲫鱼肝脏中·OH的产生(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其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8h时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直至72h降至对照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与·OH产生动力学趋势一致,暗示·OH可能由O2·-生成.GSH/GSSG比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表明,机体处于氧化应激态.鲫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自由基产生的动力学相比滞后16h,表明脂质过氧化可能由·OH诱导产生.本研究表明,·OH对2,4-DCP的响应比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脂质过氧化更直接、更快速,有可能成为指示水生生态系统中2,4-DCP污染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44.
针对当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普遍存在的冬季处理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了在处理系统中构建天然蛭石缓冲单元及其吸附饱和后进行生物再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4 m3·m-2·d-1(COD:150~350mg·L-1、NH 4-N:10~30 mg·L-1、TP:1.0~4.5 mg·L-1)和蛭石层填充高度≥60cm的条件下,无植物天然蛭石缓冲单元可至少在45d内保持出水各项水质指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从而可基本满足人工湿地在植物换季时期的处理需要,而且,增加系统含氧量和蛭石用量可提高体系缓冲性能.在夏秋季温度较高的条件下(25~30℃),利用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和植物根系的吸收与复氧功能,可有效提高蛭石再吸附的能力,其中有植物的湿地单元90d后蛭石吸附容量的再生率可达88.2%~91.3%,生物再生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符合指数关系,植物种类、干湿交替时间和碳源对蛭石生物再生过程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研究了恒磁场对酪氨酸酶(TYR)活性及其催化降解酚类有机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磁场强度(10~350 mT)处理下TYR酶活性均有提高,最佳磁场强度150mT下酶活力提高了27.1%.不同磁化时间下TYR酶活都有上升,但磁化60min后酶活上升幅度有所下降.酶经磁场处理后对温度、pH值稳定性增强,在温度为20~35 ℃、pH为5.0~10.0时均能保持较高活性,最佳温度为25℃,最佳pH为7.0;磁化后TYR酶的Michaelis常数Km为3.83 mmol·L-1,未磁化的Michaelis常数Km为2.65 mmol·L-1.磁场作用可促进TYR对酚类有机物邻苯二酚、苯酚、2,4-二氯酚的转化,反应速度依次递减,磁化处理对邻苯二酚反应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磁化处理后的酶对不同浓度苯酚和2,4-二氯酚的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未磁化处理的酶,且随着酶用量增加,酚去除率提高.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磁化酪氨酸酶的荧光强度增强,构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46.
偏振激光雷达在沙尘暴观测中的数据解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阐述了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研制的双波长偏振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工作参数,探讨了激光雷达方程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条件,并对激光雷达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直观图视化处理.分别用光学强度、后向散射强度、退偏振率、消光系数以及双波长信号比等对沙尘天气的污染特征进行了解析,并对垂直方向沙尘浓度的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退偏振率大于10%时,即可判断为沙尘天气;双波长信号比(P(1 064)/P(532))大于0.4,则表示该期间为沙尘天气;利用消光系数表示气溶胶浓度时,NIES激光雷达观测沙尘气溶胶消光系数超过0.3 km-1(ρ(TSP)约为500 μg/m3),且持续时间超过3 h的沙尘天气现象即可判断为一次沙尘事件.根据激光雷达特有物理量对沙尘气溶胶的不同判定标准,对沙尘事件的强度、持续时间、沙尘云厚度以及沙尘天气的污染特征进行了解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47.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化粪池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态膜原理,以0.1mm孔径的普通筛绢代替固定膜材料构成一体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实际化粪池污水。HRT=5h,膜通量J=18L/(m2·h)。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3%和68.2%,同时还对动态膜的通透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48.
微生物脱臭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随着恶臭气体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对恶臭气体的控制和治理逐渐兴起。文章论述了用微生物法治理恶臭气体污染的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主要工艺的类型和特点。讨论微生物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949.
介绍一种新型制冷剂CMR-02。为分析其应用于汽车空调的可行性,比较了CMR-02与R134a和R12三种制冷剂在热工性能、环境性能、安全性与共沸性等方面的优劣,并比较了CMR-02和R134a的压缩机性能,发现CMR-02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增加显著(68.10%),单位容积制冷量增加14.38%,符合环保要求,且成本低廉,可以作为R12的一种较好的过渡性替代物。  相似文献   
950.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推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能源消耗的主体和环境污染的控制重点,在城市层面推动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强化环境保护是发展的基本要求.鉴于能源与环境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在管理方面要求对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统筹考虑和综合管理,充分强调能源经济效率和环境制约因素在能源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能效标准和排放绩效标准,为城市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