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0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2432篇
安全科学   705篇
废物处理   387篇
环保管理   596篇
综合类   5015篇
基础理论   115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26篇
评价与监测   493篇
社会与环境   436篇
灾害及防治   36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主要介绍板料在拉深成形过程中单位压边力值对板料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仿真技术 ,指出板料在成形过程中如按最初设定的单位压边力值进行成形 ,那么 ,板料成形过程中单位压边力值将逐渐增大 ,严重影响板料成形极限。如果采用控制板料在成形过程中压边圈下坯料的单位压边力值 ,将提高板料成形极限。其结论为生产现场提高板料成形性能和表面质量提供了一种可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2.
高浓度阿维菌素生产废水治理与资源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预处理一厌氧水解-二段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阿维菌素废水,在厌氧段停留时间为10h,好氧段停留时间为6h条件下,厌氧好氧段COD总去除率达91%,  相似文献   
133.
二级出水中磷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总磷为去除对象,通过混凝的静态烧杯实验[1],确定了二级出水除磷效果较好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2]和Al2(SO4)3[3]混合使用的最佳投药量,使出水中磷(TP)符合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絮凝剂组合时静态混凝烧杯实验表明:PFC-Al2(SO4)3体积比1∶1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9.9/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93%,浊度去除率为33%.PFC-Al2(SO4)3体积比1:2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4.95/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88%,浊度去除率为71%.  相似文献   
134.
半导体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工艺调查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半导体行业废气排放中VOCs的种类和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6种有机物,其中以异丙醇排放量最大.采用排放系数法估算了该行业VOCs2004年的排放量和2010年的预期排放量,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排放标准控制以及清洁生产等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5.
战略环境评价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金城  张妍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112-116
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分析了其相互关系及各要素与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关系,通过对战略环境评价的战略结构分析,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36.
微絮凝双层滤料过滤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机电和机械加工行业排水中含油废水的特性 ,提出了微絮凝双层滤料过滤法处理工艺。通过实验 ,肯定了其良好的除油效果 ,并对影响除油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确定了处理工艺流程及合理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37.
环境监测科研中资料信息的记录、收集和管理是环境监测科研课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中包括信息资源的系统性收集、分析整理和数据库建立、信息系统的集成设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使科研工作更加规范、实用和高效.  相似文献   
138.
垃圾渗滤液的混疑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复合混凝剂(90%PAC 10%PAM)及试剂A(一种壳聚糖)等4种混凝剂在不同pH及不同投加量的情况下.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及试剂A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PACPAM。在pH值5.5和8时。复合混凝剂投加量为400mg/L时。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8.63%和37.84%:试剂A在pH为8.投加量为100mg/L时。对COD的去除率达到39.85%。  相似文献   
139.
SBR工艺处理维生素C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颗粒污泥和普通絮体污泥SBR反应器对维生素C生产废水进行可生化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400—1800mg/L,运行周期为8h,其中曝气时间为5.5h,换水比为80%的条件下,颗粒污泥反应器CODer去除率为75-90%,污泥浓度介于6.11~8.32g/L,污泥指数为20~40mL/g.  相似文献   
140.
高伟  白辉  严长安  陈岩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9):3134-3143
过量氮输入是水体氮污染的关键驱动因子,解析氮输入的结构和时空变化模式成为氮素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和难点.基于1952—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区氮活动数据,分别构建了天然氮输入和人为氮输入模型,评估了氮输入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氮输入负荷总体越过EKC曲线拐点进入由增长向下降的发展阶段,拐点出现在人均GDP为35777~36299元·人-1时,发生时间为"十二五"时期,主要原因是化肥和食物输入下降;②氮输入负荷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东部地区表现为倒U型,中部为S型,西部为J型,表明氮负荷存在从东向西的空间转移,西部地区成为氮输入负荷增长的热点地区,这与东部地区化肥施用量下降有关;③人为输入是长江经济带氮输入的主要来源,输入量及其占总输入的比例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从西到东部逐步递增的变化规律,与氮驱动力分布一致;④植被的多年平均固氮量为1771 kg·km-2·a-1,其中,非农作物的固氮速率为763 kg·km-2·a-1,植被固氮量的年际波动较小,天然输入对长江经济带总体氮输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