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51.
从分析石油与天然气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出发,提出适用于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建设方法,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The grea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nitrogen(N)processing introduces large uncertainti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 sources and quantifying N cycles in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ns. By combining isotopic data with chemical and hydrologic measurements, we determin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N sources and biogeochemical N processes in the Taige River in the East Plain Region of China. The river was polluted more seriously by anthropogenic inputs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Manure and urban sewage effluent were the main nitrate(NO-3) sources, with the nitrification of N-containing organic materials serving as another important source of NO-3. In the downstream, with minor variations i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nitrification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assimilation for the decreasing ammonium(NH+4-N) concentrations.The N isotopic enrichment factors(ε) during NH+4utilization ranged from- 13.88‰ in March to- 29.00‰ in July. The ratio of the increase in δ18O and δ15N of river NO-3in the downstream was 1.04 in January and 0.92 in March. This ratio indicated that NO-3assimilation by phytoplankto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ing δ15N and δ18O values of NO-3in wint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δ15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indicated that the phytoplankton in the Taige River probably utilized NH+4preferentially and mainly in summer, while in winter, NO-3assimilation by phytoplankton was dominant.  相似文献   
53.
黄沿波  刘铁梅 《灾害学》2014,(1):172-176
化工园区内聚集着众多化工企业,危险性极高,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发生连锁效应,后果影响严重,因此,需要对化工园区进行安全管理。多种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技术中,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对解决化工园区本质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技术分为园区土地利用安全规划和危险设施综合整治措施两类,分别提出相应的程序和实现方法。在遵循既定原则的基础上,需要相关社会力量和技术的支持,不断提高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化工园区安全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
改性秸秆材料对高盐废水中染料和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建  李耀悦  周彦波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395-3401
高盐印染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其盐度高、色度高,含有染料、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本文针对高盐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制备过程简单、成本经济的柠檬酸/丙烯酰胺改性秸秆材料(WA-CA-AM),并通过SEM、FI-IR和DTG等表征手段分别观测材料形貌、测定表面官能团和热稳定性.同时在不同盐度下,考察了单元/多元污染物体系中WS-CA-AM对4种污染物亚甲基蓝(MB)、甲基橙(MO)、铜离子(Cu~(2+))和铬离子(Cr~(6+))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单元污染物体系中,WS-CA-AM对污染物的吸附量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多元污染物体系中同时存在竞争吸附和协同吸附;通过二元体系得出4种污染物的吸附受盐度影响大小顺序为MOCu~(2+)Cr~(6+)MB.在高盐度下,四元混合体系中MB和Cu~(2+)的吸附量均比染料/重金属二元混合体系的要大,Cr~(6+)的吸附量虽受到一些抑制但依然可观,表明改性秸秆材料在高盐印染废水的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5.
在讨论了水文模型的分类系统之后 ,论述了当今 (半或准 )分布式水文模型迅速发展的原因 ,展示了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水文模型研究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CODcr无汞盐分析方法的探讨及废液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OD重铬酸钾回流法中的主要干扰离子,氯化物的消除,选择了用硫酸银代替硫酸汞做掩蔽剂。通过对比实验,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别。回收率在95%~106%之间。对COD废液中的硫酸银,采用铁线置换法回收金属银,进行循环使用,降低了分析费用,减小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7.
从地球化学和遥感的发展过程角度出发,阐述了遥感地球化学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应用范围,指出遥感地球化学的产生是遥感和地球化学两门学科各自发展的需要,它们的结合必将会促进这两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提出了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58.
目前 ,含油污水的处理多以回注地下作为处理目标。然而随着油田产生的含油污水日益增多 ,仅回注地下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大量处理后的水不得不向地表水体排放。研究了如何处理含油污水并使之达到排放标准。采用PAC、Al2 (SO4 ) 3、PAM等絮凝剂对油田含油污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PAC与PAM复配比单独使用处理效果更好 ,尤其对COD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混凝后含油污水再经过过滤吸附处理 ,完全可以达到GB 8978 1996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9.
利用搭建的流动反应系统研究了两种生物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异戊酸叶醇酯和己酸叶醇酯与O3的反应动力学.实验采用绝对速率法,以保证异戊酸叶醇酯和己酸叶醇酯浓度远远高于臭氧浓度,在准一级实验条件下获得反应的速率常数信息.首先,利用该装置测得了臭氧与异戊二烯和α-蒎烯的反应速率常数,发现其与文献报道值在误差范围内非常吻合,验证了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实验测定了298 K和1.01×105Pa条件下异戊酸叶醇酯和己酸叶醇酯与O3的气相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78±0.24)×10-16和(1.54±0.18)×10-16cm3·molecule-1·s-1.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估算得到两种叶醇酯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约在2 h甚至更短,说明与臭氧的反应是它们在大气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消除途径,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60.
行驶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成分谱及苯系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宁波市10辆不同车型的机动车在实际道路行驶时的尾气排放进行了采样和分析,获得了不同车型机动车的VOCs排放成分谱.此外,分析了排放控制技术和行驶里程对苯系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喷技术车辆尾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污染物明显低于化油器技术车辆;对于同一技术车辆,高行驶里程的出租车由于汽车的劣化使得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排放量比低行驶里程私人车辆大大增加.检查维护制度(I/M)的实施将对减少有毒有害的汽车尾气排放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对于使用了电喷和三元催化装置的车辆,冷启动将导致苯系物排放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