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2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3096篇
安全科学   712篇
废物处理   459篇
环保管理   606篇
综合类   4605篇
基础理论   1276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703篇
评价与监测   381篇
社会与环境   327篇
灾害及防治   34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826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Ti/Co-Fe-Cu为阴极,Ti/IrO2-RuO2为阳极组成无隔膜电解体系,对非贵金属催化电解无害化去除NO3--N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NO3--N阴极催化还原过程中,反应物、产物需要通过对流、扩散作用,克服电场力,迁移至目标位置;在非贵金属的催化作用下,NO3--N受还原剂攻击,逐步还原为NH4+-N;还原中间产物NO-N和NH-N直接生成N2-N的过程受抑制,产物NH4+-N难以被再度直接氧化.添加Cl-作为支持电解质,实验电解体系发生阳极析氯、Cl2水解、NH4+-N氯氧化等过程,可将NH4+-N氧化为N2-N,且出水中NO3--N、NO2--N、氯胺类浓度很低.NO3--N无害化去除的反应机制是NO3--N在催化作用下,经传质、吸脱附、电子交换过程,还原为NH4+-N,NH4+-N经由Cl-→Cl2→HOCl→Cl-电解氯氧化循环,最终生成N2-N.  相似文献   
992.
中国汞污染的来源、成因及控制技术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汞是一种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且具有全球迁移性的污染物.汞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国家需要在政策、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综合的战略措施推进汞污染防治.本文基于汞污染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分析了中国汞污染的来源、成因并评估了中国汞管理体系,结合中国参加全球汞公约谈判的特定背景,识别出汞污染防控的优先行业,包括汞的无意排放优先控制行业:燃煤、有色金属冶炼、汞矿开采和含汞废物处理;汞的有意使用优先控制行业: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医疗产品、荧光灯和电池生产.本文也进一步提出了汞污染控制技术路径,包括构建汞风险管理和识别平台、完善汞管理体系、加强环境技术研发、推进绿色转型、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等.  相似文献   
993.
大气气溶胶中元素种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化学逐级提取流程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IAEA)气溶胶、室内和室外气溶胶、煤飞灰中元素的组成和种态进行了分析,应用仪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各种态中元素的含量,计算出元素在各种态中的分配比例。按照气溶胶中元素不同种态的环境和生物活性以及主要来源来分类,评述了元素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并对气溶胶中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作出了初步的探讨。实验数据表明,气溶胶中的不同元素在各种态中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地壳来源元素中,Sc,Al,Fe和Ti主要分布在不溶物态中,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氧化物态和不溶物态;不溶物态沉降到地表后不易进行迁移和转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氧化物态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Mn在气溶胶中主要分布在水可溶态和氧化物态,环境可交换性要比Al,Fe,Ti等大得多。人为来源元素的环境可交换态的比例都比较高,这说明它们通过干、湿清除过程沉降到地表后,水可溶态可以直接进入水循环;碳酸盐、氧化物和有机物态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4.
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对芳香族化合物分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芳香族化合物厌氧微生物分解的代谢类型和途径,指出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包括光和代谢作用、硝酸盐还原作用、发酵作用、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五种类型.厌氧条件下芳环的生物裂解包括还原性和非还原性两种类型,讨论了参与芳环裂解过程的一些酶类.  相似文献   
995.
广东省城市体系生态环境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环境类型是随城市和区域不断发展而分化的产物,根据广东省城市体系格局,选取主要的十九个城市,确定适当的生态环境参数,对广东省城市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主要类型进行多元统计复合分析,根据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将广东省城市体系划分为四个类型,为区域规划和城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为揭示EGR(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颗粒表面形态以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针对不同EGR率下产生的柴油机颗粒,采用颗粒粒径分析仪以及X射线小角散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EGR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粒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影响,分析了颗粒团聚程度、团粒间隙尺寸以及表面形态等参数随EGR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EGR率从10%增至30%,颗粒数浓度峰值粒径向大粒径方向偏移,粒径在10~50 nm的核模态颗粒数浓度分别降低了14.7%和29.4%;粒径在50~500 nm的积聚态颗粒数浓度分别增加了17.1%和139.4%;总颗粒数浓度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5%和72.1%.采用EGR后,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和表面分形维数分别增加了12.1%和18.2%,表明EGR会使颗粒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表面粗糙程度增加.随着EGR率的增加,颗粒的团粒间隙分布有明显差异,EGR率为0时的团粒间隙尺寸主要分布在8~11 nm,EGR率为30%时的团粒间隙尺寸主要分布在4~6 nm,表明EGR可在总体上降低团粒间隙尺寸和数浓度,增加了颗粒的团聚程度和空间结构的紧密程度.研究结果对于拓宽EGR的工况使用范围、提高DPF等后处理装置的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柴油机的NOx和颗粒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一体化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景区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州某旅游景区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该区生活污水,通过试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采用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农村污水,在反应器内溶解氧维持在2.0~4.0 mg/L,水力负荷为3.53 m3/(m3.d)的运行条件下,对COD、NH3-N及TN去除率分别达80.82%、69.12%、63.16%,出水可稳定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8.
天然藻类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存在耗能高、运行成本高及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等诸多劣势;而天然海藻由于其来源广、产量大,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方面存在较多的优点。介绍了藻类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背景、现状,阐述了藻类处理重金属的优点、机理,重点介绍了海藻处理废水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海藻处理废水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我国在保护臭氧层工作中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消耗臭氧层物质(ODS)非法贸易的形式,尤其是ODS作为制冷剂的非法贸易形式,论述了ODS非法贸易工作的防范重点。同时,分析了非法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我国控制ODS非法贸易的措施和成效,以及非法贸易对我国履行环境国际公约工作的危害。最后,就强化ODS进出口管理、减少杜绝ODS非法贸易提出工具体的对策建议:调整氟化工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强打击“三非”能力和ODS进出口管理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生物的学习行为是一种综合性的神经高级活动,对土壤中的神经毒性污染物生态风险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基于蚯蚓对白光刺激的厌恶本性,通过振动-白光配对刺激,对蚯蚓进行学习训练,使蚯蚓领会借助加速移动阻止白光刺激的策略,通过蚯蚓到达移动位移阈值的时间测定,对蚯蚓的学习行为进行测试,建立了蚯蚓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