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zaC预处理增加TCDD对特殊细胞P450基因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检测不同物质诱导细胞的CYP基因 mRNA的表达水平.在HepG2细胞,TCDD能诱导CYP1A1、CYP1B1及CYP1A2基因表达,CYP1A1、CYP1B1基因比CYP1A2基因更容易被诱导,用AzaC处理后CYP1B1基因表达无改变;在A549细胞和SPC-A1细胞,Azac预处理后增加了TCDD对CYP1家族的诱导.也就是AzaC增加了CYP1A1、CYP1A2和CYP1B1基因表达水平.图1表1参10  相似文献   
22.
建立了降解氯霉素废水优势菌的筛选方法。经过筛选、分离和驯化后可得到 4个属的优势菌及其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这些优势菌分别为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棒杆菌属。将优势菌制成混合菌液 ,用于处理氯霉素废水时 ,12h降解率达 91% ,较SBR法驯化污泥效率高。  相似文献   
23.
杜彩艳  祖艳群  李元 《生态环境》2007,16(6):1710-1713
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对于作物吸收重金属及受害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施用石灰改变重金属的形态、毒性以及对作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在铅、镉和锌污染土壤上,施用石灰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镉、铅和锌含量及在大白菜中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后,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Pb、Cd和Zn含量明显减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Pb、Cd和Zn含量明显增加;对大白菜吸收Pb、Cd和Zn均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石灰用量为5g·kg-1土时,对大白菜吸收Pb、Cd和Zn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4.
以Fe/Si凝胶作为基底,酸性橙II(AOII)为模板分子,引入Al3+形成Lewis酸识别位点,制备全无机型Fe/Si/Al分子印迹型材料(MIPs),通过SEM、XRD、BET、FT-IR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AOII的选择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同具有苯环结构的干扰物双酚A(BPA)相比,MIPs对AOII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BPA,说明其对模板分子具有吸附选择性.此外,MIPs对AOII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且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5.
活性分子O3深度氧化结合湿法喷淋脱硝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活性分子O_3氧化结合湿法喷淋脱硝技术,研究了O_3/NOx摩尔比和气相反应温度对NOx脱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决定臭氧脱硝效率的关键参数.在反应温度为90℃,O_3/NO摩尔比大于1.1的条件下,其脱硝效率要明显高于150℃的工况.这是因为在150℃反应温度条件下,臭氧与NOx反应遵循O_3+NO=NO2,基本不随O_3/NO摩尔比变化而改变;而90℃时,O_3/NOx1.1,O_3+NO=NO2为主要反应,O_3/NOx1.1时,臭氧会与NO2进一步发生深度反应,具体反应如下:NO2+O_3=NO_3+O2,NO2+NO_3=N2O5.由于N2O5在水中的溶解度要远高于NO2,故低温氧化结合湿法喷淋技术可实现NOx高效脱除.此外,通过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也检测到了N2O5的吸收峰.最后,用离子色谱仪分析了湿法喷淋后液相吸收产物中各阴离子的浓度,发现O_3/NOx=1.1工况下的吸收产物主要以NO-2为主,而O_3/NOx=2.1时则以NO-3为主,再一次验证了较低温度、O_3/NOx摩尔比较高时的氧化产物为N2O5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本文根据最近的文献,回顾了UV- B 辐射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UV- B 辐射影响植物物候、形态和次生代谢,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竞争性平衡、食物链、植物病原体、物质循环、真菌移殖与叶片分解。植物物候、形态和次生代谢的变化是UV- B 辐射调控影响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虽然我们已经适当了解了UV- B 辐射对植物作用的机理,但由于温室内植物个体水平的短期响应与野外条件下生态系统的长期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到目前为止还不能预测UV- B辐射影响生态系统的精确后果,有时甚至连变化方向也不能预测。因此,必须强调生态系统对UV- B 辐射长期响应的野外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7.
岩溶山地撂荒地演变研究—以郎溪槽谷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区面积广、坡耕地比重大,耕地撂荒不仅关系到山区农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还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以2004年、2010年、2014年、2017年朗溪槽谷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格局指数、缓冲区分析及结合槽谷高程分析朗溪槽谷撂荒地分布格局、演变规律、驱动机制和撂荒效应.结果得出: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28.
采用大田研究方法,模拟5.0kJ·m~(-2)紫外辐射(UV-B,280~315nm)增强对灯盏花Erigeronbreviscapus附生、内生细菌数量、优势种群以及类黄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UV-B辐射极显著减少灯盏花苗期叶和花期根与叶附生细菌数量(p<0.01),显著减少灯盏花果熟期根与叶附生细菌数量(p<0.05).极显著减少灯盏花苗期根与叶和花期叶与茎及果熟期茎内生细菌的数量,果熟期根内生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灯盏花附生细菌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Bacillus和欧文氏菌Erwinia,内生细菌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UV-B辐射可导致灯盏花附生和内生细菌优势种群数目减少.UV-B辐射还会使灯盏花生理指标发生变化,直接导致灯盏花附生细菌数量的减少,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附生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UV-B辐射增加灯盏花各部位类黄酮含量,间接影响灯盏花内生细菌数量,根类黄酮含量与内生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9.
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处理络合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含络合铜工业废水,研究了联合工艺对络合铜的破络效果,重点考察了常温下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Cu(Ⅱ)初始浓度以及铁粉粒径等因素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Cu(Ⅱ)浓度为50 mg/L,初始pH=3的体系中,加入过量铁粉,H2O2投加量控制在H2O2∶COD=1.5∶1(质量比),反应30 min后在pH=9的条件下沉淀,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6.5%,Cu(Ⅱ)去除率为99.9%,处理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研究还表明:铁粉粒径对处理效率的影响较小,采用工业级铁粉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0.
以气相甲苯为对象,研究其在波长为254 nm紫外光下的光氧化降解反应.同时,考察了甲苯初始浓度、光强和相对湿度对甲苯转化率的影响,分析了甲苯降解中间产物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甲苯初始浓度的增加,甲苯转化率缓慢下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甲苯转化率逐渐增加;而提高相对湿度,甲苯转化率则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甲苯降解动力学分析中发现其光氧化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且表观速率常数与光照强度成正比.通过对甲苯降解中间产物的分析,发现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含苯环物质的降解更为充分,乙醇、乙酸等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苯甲醇、苯甲醛缩二甲醇等的含量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甲苯生成含苯环产物及开环生成2-戊酮等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