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40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717篇
基础理论   228篇
污染及防治   442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71.
活性白土对餐饮业废油脂脱色工艺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活性白土对餐饮业废油脂进行脱色研究,对脱色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摸索出活性白土的最佳脱色条件:活性白土用量5%;初始脱色温度60C;终止脱色温度120C;脱色时间25min。  相似文献   
372.
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新型活性炭脱硫剂-脱硫活性碳纤维。研究表明,脱硫活性碳纤维由于含碳量高、比表面积大、微孔丰富、孔径分布窄、有较多适于吸附SO2的表面官能团,因而吸附能力及吸附、脱附速度显著大于普通活性炭。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脱硫活性碳纤维吸附容量为粒状疾性炭的4-5倍,空速粒达活性炭的10倍。采用活性碳纤维脱硫可比普通活性碳脱硫剂用量成倍减少。另外,由于活性碳纤维阻力小,系统能耗可显著降低。活性碳烟气脱硫采用  相似文献   
373.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抑制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银  葛飞  陶能国  朱润良  王娜 《环境科学》2009,30(6):1767-1772
以普通小球藻为受试生物, 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的抑藻效应,通过营养元素吸收、Zeta电位、酸性磷酸酶和亚显微结构的测定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CTAC浓度在0.1~1 mg/L范围内随浓度升高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增强, 96 h抑制小球藻生长的半效应浓度(96 h-EC50)为0.18 mg/L. 0.3 mg/L CTAC作用8 d后, 对小球藻生物量的抑制率为70.7%, 对氮和铁单位吸收量的抑制率分别为83.9%和86.2%, 藻细胞Zeta电位从-12.5 mV提高至-6.7 mV, 酸性磷酸酶相对活力降至23.1%, 藻细胞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蛋白核扭曲和溶酶体膨胀等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CTAC提高了藻细胞Zeta电位,抑制了小球藻对氮和铁的吸收, 影响磷的代谢并引起亚显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7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环境功能材料———活性炭纤维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通过与以颗粒活性炭为代表的传统碳材料在结构、性能方面的对比 ,概述了活性炭纤维优良的吸附、催化氧化等特性。然后全面介绍了活性炭纤维在气体处理、水处理、劳动防护、环境监测及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结合目前活性炭纤维的研究开发现状 ,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5.
针对底泥如何快速脱水干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变式真空预压技术,实现了原位、高效和纯物理特点的快速脱水干化。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现场实验和工程示范,先后开展了真空负压下纯水、水砂混合物和疏浚底泥的激烈相变点模拟研究,确定了温度和真空负压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介质激烈相变点的确定方法,并探究了温度对底泥脱水干化效果的影响及温压耦合加载模式。结果表明:水的激烈相变点在相同介质下,随着真空负压增加而降低,不同介质中水的激烈相变点有所差异,纯水最低,水砂混合物次之,淤泥最高;通过累计出水量、出水速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与温度之间关系确定了底泥的激烈相变点温度为68.7 ℃,脱水干化后的含水率为16.1 %,较常规真空预压降低了34.2 %,较电渗式真空预压降低了26.5 %,体积压缩率达到60.5 %,固结度97.2 %;确定了温压耦合加载模式,工程应用中初始真空负压为20~30 kPa,持续时间为3 d,其次为50~60 kPa,持续时间为5 d,然后真空满载 (80 kPa以上) ,真空满载后开始持续加载温度至底泥激烈相变点附近,并采用温控电箱进行间歇式加载,保证底泥温度一直处于激烈相变点附近,脱水速率最大化,节约能耗。该研究成果为底泥快速脱水干化提供一种新技术,并为此类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76.
为了研究不同方法处理飞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和吸附上清液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分析了水洗、硫酸洗和醋酸洗飞灰及在吸附过程中投加NaOH和Na2CO3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上清液中Pb和Cr的浸出情况。实验得出,不同方法处理飞灰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均达70%以上,最高可达100%,通过水洗和酸洗,飞灰的稳定性显著提高,1%硫酸和5%醋酸洗飞灰吸附上清液中Pb和Cr的浸出量远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的限定值。飞灰经过稳定化处理,用以处理染料废水具有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377.
藻垫对湖泊水体水华发生是否有影响及影响机制是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以北京南海子湖为例,研究湖底藻垫对水体水华爆发的影响。通过对干燥藻垫和水华过程新产生的藻垫进行培养对比实验,揭示不同时期形成的藻垫对水体藻生物量的影响即水华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时间的藻垫均对水体藻生物量有影响,进入藻生长平台期,水体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15~20 μg/L,而灭菌后的藻垫培养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低于10 μg/L;水华爆发后新生成的藻垫对水体藻生物量也有贡献,培养水体叶绿素a范围也达到15-20 μg/L;干燥时间对藻垫培养后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378.
参考计量技术规范《固定式环境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现场校准规范》(JJF 1733—2018),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78台高气压电离室开展辐射特性测试。现场校准方面,仅88%的电离室满足1±0.2的响应范围要求;78台电离室的重复性均不超过1%,响应的非线性均不超过6.5%,符合规范要求。针对电离室开展辐射性能测试,发现电离室在9.0×10-2~1.0×109 μGy/h范围内的响应均不超过1±0.2;电离室对164 keV以上的光子的能量响应趋于1.0,对60 keV以下的光子无响应能力,而当光子能量在60~164 keV范围内时,响应曲线会因γ光子与电离室内部惰性气体的光电效应出现"鼓包";电离室不具备对核临界事故脉冲辐射的监测与警示能力;电离室能够在2 s内给出测量范围内的准确示值,但在分段电压的交界处,响应时间会延长至180~360 s;电离室的响应受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大小不足±0.01,表明电离室的环境适应性优良。  相似文献   
379.
介绍了我国电解锰行业发展及清洁生产审核的推进情况,通过在电解锰行业开展数轮清洁生产审核,诊断出该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在行业内建立了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推动了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典型中高费方案实现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重点分析了2009—2017年行业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综合能耗、电流效率等关键性清洁生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综合能耗由2009年的8 600 kW·h/t(以Mn计,下同)降至目前的6 900 kW·h/t,电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于经过多轮审核的某企业,其电解槽、剥离方式、直流电耗、锰渣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率、锰渣中水溶性锰浓度(以干基计)等5项评估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行业处于顶尖水平,另一项指标单位产品新鲜水耗也有明显下降,为行业节能减排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80.
九寨沟风景区游客入游距离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九寨沟风景区属于长江支流水系的上游,是长江支流源头区以景观资源(尤其是水景观)及生态旅游资源为特色的典型地区,目前旅游业成为当地及同类地区的旅游重要产业。旅游市场是当地旅游发展基础之一。在实地游客抽样调查及旅游区游客登记统计共涉及约2万人统计资料及数据库处理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九寨沟入游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对九寨沟不同目标市场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揭示了游客入游距离与年龄、收入、职业、文化、心理收入、旅游态度相关,而与旅游动机相关性不明显,景观偏好可以反映游客的旅游心理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入游距离。同时揭示了入游距离感知的距离衰减特征,印证了心理学感知理论中的韦伯理论在距离感知中的体现。还解释了游客的主观假设替代旅游地的旅游距离与入游距离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