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02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706篇
基础理论   237篇
污染及防治   406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61.
用硅橡胶平板复合膜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测定了体系的总传质系数(Kov),分析了温度、盐离子强度、跨膜压差(△p)、膜厚度对Kov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ov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增加,传质通量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当△p〈0.1MPa时,Kov与压力无关;当△p〉0.1MPa时,压差升高可提高传质系数,但会导致膜的致密化;离子强度改变了苯酚在相间的分配系数,进而影响传质过程;膜厚度降低能有效提高膜的Kov;在膜活性皮层厚度4μm、pH12.5~13.0、温度323.15K、废水流量1205mL/min、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7.78g/L、无压差和离子强度的条件下,运行8h后,Kov为16.1×10^-7m/s。  相似文献   
662.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膜面污染物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冬季运行时的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出水COD稳定,但出现了亚硝酸盐积累,总氮的去除不是很理想.凝胶过滤色谱测定结果发现,O段混合液经0.45 靘滤膜过滤的滤液和膜面污染物含有重均分子量千万级以上的大分子物质,而进水中并无此类物质.环境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膜面无机污染物的阳离子主要包括Na、Mg、Al、Si、K、Ca和Fe.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膜面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多糖和蛋白质等物质,而且胞外聚合物可能是造成膜面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663.
邓渭贤  朱润良  陈情泽  葛飞  许银 《环境化学》2014,(11):1936-1940
将吸附结晶紫后的废弃膨润土在氮气保护下600℃加热3 h,用HF和HCl洗掉其中的膨润土片层,得到了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对碳材料进行了XRD、TEM、N2吸附-脱附表征,研究结果显示,该材料石墨化程度较高,其2θ角在26.1°处有明显的峰衍射,接近于石墨烯在26.48°的峰;TEM表征结果显示碳材料为薄层皱褶结构.N2-BET测得所制材料比表面积为77.6 m2·g-1.对比了该碳材料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膨润土以及减电荷四甲基氯化铵(TMA)改性膨润土常温下吸附硝基苯的效果,发现该材料对硝基苯吸附效果远胜于两种改性膨润土.吸附热力学实验显示吸附过程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664.
华南退化草坡自然恢复中物种多度分布的动态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地区退化草坡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度格局的动态及其模拟,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探讨是否不同演替阶段群落适合不同的种多度模型,是否存在一个最佳模型以揭示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的某些内在数量特征;还要推导多个模型的尺度转换形式.为此,在地处南亚热带的鹤山退化草坡选取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2个典型群落样地,分木本层和草本层调查每个维管植物种的多度;且选择7个具有不同函数形式和广泛代表性的种多度模型,均在倍程(即log2)尺度下拟合数据,运用卡方检验和调整决定系数评估各个模型的适合性.结果表明:(1)7个模型的适合性顺序为:对数柯西>对数双曲正割>对数正态>对数级数>生态位优先占领>断棒>重叠生态位,其中对数柯西适合全部数据,重叠生态位则全部不适合;(2)各模型适合与否和演替阶段无关;(3)左截断对数柯西模型预测的种多度分布显示,随着群落演替,上层(木本层)罕见种比例减少、常见种比例增多,下层(草本层)则相反,这与实际相符.对数柯西分布具有普适性,能最好地反映退化草坡自然恢复中种多度分布的格局与动态.  相似文献   
665.
臭氧胁迫下外源喷施亚精胺和EDU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外源喷施亚精胺(Spd)和EDU对O3胁迫下小麦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测定的生理指标包括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GR)、抗坏血酸含量(AS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APX)。结果表明,外源喷施Spd和EDU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叶片的SOD、POD、CAT、APX和GR活性,降低MDA和ASA含量,提高GSH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当Spd的浓度为0.25、0.50和0.75mmol·L-1时,小麦叶片POD活性比对照处理提高90.0%~226.7%,CAT活性提高21.4%~40.6%,APX活性提高164.2%~191.0%,MDA含量降低9.7%~42.5%。喷施300mg·L-1EDU可导致小麦叶片POD、CAT和APX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76.8%、27.4%和128.1%,MDA和ASA含量降低,GSH含量提高25.6%。以上结果说明Spd和EDU是2种比较有效的缓解小麦O3胁迫的抗氧化剂,可用来防护O3对小麦的毒害。  相似文献   
666.
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新型活性炭脱硫剂-脱硫活性碳纤维。研究表明,脱硫活性碳纤维由于含碳量高、比表面积大、微孔丰富、孔径分布窄、有较多适于吸附SO2的表面官能团,因而吸附能力及吸附、脱附速度显著大于普通活性炭。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脱硫活性碳纤维吸附容量为粒状疾性炭的4-5倍,空速粒达活性炭的10倍。采用活性碳纤维脱硫可比普通活性碳脱硫剂用量成倍减少。另外,由于活性碳纤维阻力小,系统能耗可显著降低。活性碳烟气脱硫采用  相似文献   
667.
土地资源与区域农业结构的关系——以秦皇岛市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类型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现状研究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被认为是土地科学的四个分支。实际上它们又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几个基本环节,彼此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作者在1982—1983年在秦皇岛市域进行了土地资源调查工作,试图由此探讨土地科学中各分支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着重讨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以及与确定区域农业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8.
微波辅助氢氧化钠改性竹炭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炭为原料,NaOH为改性药剂,采用微波辅助加热的方法对竹炭进行改性,并利用SEM、EDAX、BET、FTIR、pHzpc和Boehm滴定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竹炭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对改性竹炭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NaOH改性提高了竹炭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和总碱基的数量;改性竹炭吸附Cu2+的最佳pH值约为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Cu2+在改性竹炭上的吸附行为,吸附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669.
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讨论了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分布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不同省市土壤中硫的含量有差异;土壤中硫的含量与土壤类型及土母质等有一定关系,土壤中不同形态硫的含量结果表明,尽管该地区土壤中总硫在大部分土壤中含量较高,但植物有效硫的含量相对较低,土壤中的硫主要是以难溶无机硫和有机硫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70.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部分水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以潘家口水库流域为例,引入动态降水因子和地形因子改进经典的输出风险模型,结合高分辨率的卫星反演降水产品(GPM)和高分六号卫星影像,建立高分辨率数据驱动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潘家口水库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8年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较高,其中氮元素污染输出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0.6%,磷元素污染输出无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1.9%.分析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发现4~9月潘家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7月和8月最高,与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一致;结合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分析,流域上游以耕地为主,城市集中在流域下游,受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较高.针对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应制定合理的农业施肥方式,规划非点源污染“源-汇”景观布局以及建设植被缓冲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